高端访谈丨刘九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创新蝶变之路
刘志伟 | 2016-05-19
收藏
摘要: “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启,出版业如何抓住机遇、加快调整转型,实现新的跨越?电子工业社总编辑刘九如谈发展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中央提出,要充分认识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风险挑战,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改革创新,破解深层次矛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提质增效升级。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各类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也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实力将进一步跃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以“一带一路”“亚投行”“高铁外交”等一系列国际战略为引领,中国世纪、中国影响、中国声音、中国形象、中国故事将呈现全面扩大和强力提升的新格局。国内国际市场一体更为紧密,经济文化交融更为深入,文化外交互动更为频繁,文化形象文化产业“走出去”更为常态。大力提升国际文化传播能力体系建设,将成为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和核心工程。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动荡,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中国经济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如何集聚中国高层智囊,解读新规划,剖析问题与挑战,阐述发展新突破,诠释“互联网+”“一带一路”等新机遇,破解“滞胀”,粉碎“中等收入陷阱”,可谓万众瞩目。“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启,出版业如何抓住机遇、加快调整转型,实现新的跨越?各路精英都在认真思考和具体实践。记者日前来到电子工业出版社,在办公大楼三层“悦读吧”,与主持全社工作的总编辑刘九如面对面交流,他向记者详细描述了推动电子工业出版社创新蝶变的未来发展之路。

  科技为本:聚焦专业出版 强化特色精品

  当记者问起电子工业出版社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近期的最新变化时,刘九如总编辑向记者列出三组数据:一是经营数据,电子工业社2015年发货码洋首次突破12亿,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实现15%以上的增长;二是品种数据,电子工业社从2013年的3500种新书,逐步减少到了2015年的2600种左右;重印书则明显增加,2015年重印书达3500种,同比增长20%以上;年销售5万册以上的图书从上年的34种增加到了51种;三是获奖数据,电子工业社最近3年有30多种图书获得业界各种奖项,尤其是2015年先后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文津奖和年度“中国好书”;去年出版的《工业4.0大革命》一书,还被中宣部、中组部列入全国党员干部推荐阅读书目。这些荣誉的获得,促使电子工业社矗立起一个又一个出版“高原”和“高峰”。

  聊起电子工业社近年的一些创新变化,刘九如介绍,“最大的变化是聚焦到科技出版,强化精品策划,突出主业特色。”经过30年多的发展,电子工业社业务逐步扩展,已经成为涵盖科技出版、教育出版、社科人文、大众少儿等领域的综合出版大社。其中教材包括基础、中职、高职、高等各层次,科技出版涉及电子电工、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工业技术,社科人文与大众少儿则涉猎到历史、经济、图形图像、摄影、设计、旅游、绘画、园艺、动漫卡通、科普、幼儿启蒙、家庭教育、青少文学等众多门类;门类太多,容易分散精力,淡化特色。

  “电子工业社的起家业务是电子信息、计算机、互联网等专业图书出版,看家本领必须守住。”刘九如认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时代,电子工业社的图书出版也抓住了几次重要机遇:1980~1990年代是技术时代:熟悉IT基础应用技术的人,就是当时的牛人,他们大多成为中国第一代IT创业者;那个时候由于信息缺乏,技术资料性的图书很受欢迎,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概念电脑》销售数百万册,众多引进的外版技术图书销售数十万册并不稀奇。1990~2000年前后是产品时代:从懂技术到自己做产品,国产PC、服务器,国产软件等蜂拥而起,联想、浪潮、华为、用友等脱颖而出;这个时候的图书主要是介绍软硬件产品的结构和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众多IBM、微软、思科等企业的产品说明及应用方面的图书,在IT科技图书市场建立起广泛影响力。2000年之后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兴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如何适应互联网生存空间。这时候众多应用信息技术和众多学习上网的图书便大行其道,电子工业社出版的众多类似Office应用的图书,销量都在10万册以上。当前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成果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发了更广泛的产业变革与社会变革。国务院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各行各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形成新的创新潮流,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勃勃生机。刘九如当即认为,聚焦与回归到专业出版、推出更多科技精品是电子工业社的必然选择;在他的主导下,电子工业社展开了如下创新调整:

  一是契合产业热点,矗立出版“高原”。从2014年开始,社里明确要求总编、副总编、分社社长、事业部主管带头,针对国家推出的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相关产业行业热点,主动做好重点选题策划。年初确定各业务板块的经营目标和工作任务时,刘九如逐一与相关分社及出版事业部交流讨论,帮助出版部门确定重点选题,促使电子工业社较早地切入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与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新兴科技领域的选题策划;去年年中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电子工业社便迅速推出“智能制造战略研究”丛书、“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系列、“大数据”系列、“互联网+”系列、“信息安全”系列,以及《工业4.0大革命》、“实施工业4.0”系列等,在市场产生强烈反响,其中“互联网+”系列丛书单本销售都在2万册以上。

  二是挖掘科技成果出版,抓好原创图书策划。从2015年年初开始,刘九如推动相关出版分社主动与电子信息行业科研单位合作,挖掘出版学术专著,与中国赛宝实验室专家合作开发出版了“可靠性技术”丛书,填补了我国电子质量可靠性学术研究的空白;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顶尖专家合作,策划出版了“宽带中国”系列丛书;与华为、中兴等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出版了《现代电子制造》等体现中国电子制造业水平的学术专著;近期将发布的“北斗导航技术与应用”丛书也将填补我国北斗通信应用领域的空白。与此同时,刘九如还利用自己多年与国内外IT企业高管保持密切交流建立的人脉资源,推动电子工业社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华为等展开深入合作,挖掘出版优秀科技专著,推动科技与产业进步,《中国淘宝村》《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京东技术平台》《腾讯微信营销》等书籍,不仅影响产业发展,而且赢得市场热销。

  三是主动放弃,谨慎扩展延伸。刘九如组织电子工业社领导与社科人文、大众少儿等多个分社的主管深入交流,仔细论证,主动放弃了一些优势不明显的细分市场,将社科人文和大众少儿选题聚焦到互联网思维、大众创新、人文科普与摄影、设计等领域,在组织做好“互联网精英口述”系列、“爱摄影”系列等原创选题外,还与DK合作,引进经典科普读物;与美国硅谷著名思想家凯文·凯利合作,将其预测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大众读物《必然》等新书率先在中国出版,取得良好效果。

  知识服务:构建数字平台 强化研究咨询

  数字出版是潮流和方向。刘九如介绍,电子工业社数字出版业务步较早,影响广泛,除了打好技术基础,在业内率先开发互联网出版应用示范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和动态出版系统、信息技术主题词表及其标引规范等项目,并研发成功电子书的加工出版平台、存储平台、版权管理平台,从而赢得“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首批版权资产管理与运营试点单位”双示范之外,最近两年,电子工业社突出“系统与业务融合、产品与用户融合”,重点推动了IT知识库、电子行业信息库等项目建设;并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合作,投资开发工业大数据项目,将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30多大工业门类100多个小类的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开展工业指数研究。

  由此,2015年电子工业社的数字出版中心获得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复合数字出版工程应用试点单位和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等资质,自主研发的“版权资产管理与运营服务系统”还在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荣获“年度数字出版创新作品”奖。此外,电子工业社去年还重点投资,完善优化教育出版社区和专业图书社区,打造与作者及读者互动的网上信息交流平台。

  与此同时,刘九如认为,出版业发展到今天,有许多经验需要进行总结研究,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还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破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很快,哪些变化是必然趋势?哪些热点是出版机会?“通过研究咨询,可以更好地打通出版产业链,真正形成知识服务。”由于在工信部研究所主持科研业务多年,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专家,到电子工业社工作以后,刘九如同样展现了他的研究情怀。在他的主导下,电子工业出版社于去年组建华信研究院,一方面作为工信部直属支撑研究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提供软课题研究和产业政策支撑研究;另一方面关注新媒体研究,跟踪国内外新兴出版的发展态势,针对数字出版、互联网出版展开研究咨询。华信研究院的运营模式是以产业政策与新媒体研究为牵引,以《产业经济评论》和《中国信息化》杂志等刊物为平台,结合相关学术图书及内容产品的开发,形成软课题研究、数据分析、信息咨询等多位一体的知识内容服务。刘九如亲自兼任研究院院长,搭班子、建队伍、定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前行。2年来,华信研究院先后承担了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的相关行业规划和软课题研究,并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专项基金”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基金”的调研、论证及管理办法的起草制定、宣贯执行等支撑服务;通过研究咨询,赢得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支持,为电子工业社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通过研究,更加贴近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方便与部机关各司局建立紧密合作,更直接的捕捉到产业发展热点信息;尤为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咨询,可以跟踪产业的最新变化,为图书选题创新提供参考;并有效地联络起了业界的专家资源和作者资源,为图书出版找到了更好的作者和读者,从而真正打通出版产业链,形成知识服务体系。”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各行各业网络化、智能化,也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凸显,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由知识形成的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与功能的创造性等特点,这也为具有专业优势的出版企业带来新的商机。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知识信息服务商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在刘九如的脑海中显得更加清晰,构建面向电子信息与工业技术行业的知识服务体系和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运营平台,便成了电子工业社转型蝶变的关键环节。刘九如坦言,知识信息服务商的打造理念说出来容易,做起来艰难,不仅要明确方向,凝聚共识,一点一点培育积累,还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承担失败的勇气。全力打造传统科技图书精品,推动多媒体数字内容建设,虽然方向已定,目标明确,但也刚刚起步。基于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打造立足长远发展的优势运营平台,培育广大读者通过手机或其他终端随时随地都能享用到的、丰富而独具特色的知识服务产品,以此建立良好的赢利模式,电子工业社仍然在创新、尝试、总结、不断完善的进程中。

  谈到电子工业社的未来发展规划,刘九如介绍,电子工业社的总体目标就是推动科技出版精品和知识信息服务两翼发力,形成新的发展动能,着力打造面向广大读者的知识服务提供商。他坚定地说,随着国家科技创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全民阅读”的进一步强化,只要不断推出好书,传统出版仍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因此,做好传统出版,不断推出科技经典,依然是电子工业社“十三五”的发展重点。近期,电子工业社将对业务架构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各业务板块的定位,找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期望在电子工业社的品牌旗帜下,考虑培育相关业务子品牌。如目前的计算机出版分社,已形成业界广泛认同的“博文视点”品牌,“世纪波”则是电子工业社旗下有关经管图书的出版品牌,以科普为主导的大众少儿图书板块也将培育相应子品牌。与此同时,电子工业社继续加大投入,推动数字出版和多媒体内容建设、打造独特的互联网运营平台、形成良好赢利模式的决心不会动摇。

  此外,刘九如还兴奋地介绍,基于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为推动电子工业社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更好的创业创新氛围,电子工业社已经启动创业创新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向全社干部员工有奖征集方案,大力倡导和支持干部员工创新创业,对于干部员工提出的良好创新项目或创业设想,该社将通过专项资金给予支持,以此调整原有的激励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以新的管理机制推动电子工业社在“十三五”期间赢得更快发展。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