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业标准“贯标”之路仍漫长
王 婷 | 2016-12-05
收藏
摘要: 2016年9月,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强调,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建设进入快车道。

随着“中国制造”迈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标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2016年9月,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强调,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也进入快车道。

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行业级标委会升级为国家级标委会,陆续发布有关出版各类新型标准。特别是2016年8月29日,出版标委会发布《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实现对资源之间关联关系的标识,标志着我国逐步跻身世界标识符大国行列。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标准化组织建设基本完成,产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2016年10月,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图书版权资产核心元数据》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目前各文化出版单位的图书类版权资产的描述无法统一,造成图书版权资产在不同文化出版单位之间转让和交换时的信息描述不一致,开展面向图书版权资产管理的标准研究,并建立具备跨领域适用性的图书版权资产核心元数据规范,使得图书版权资产在文化出版单位之间实现统一的内容描述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准通过规范化图书版权资产核心元数据,使图书版权资产条目在不同的图书版权资产管理信息化产品之间实现统一的内容描述,来避免资产的重复配置,保证图书版权资产的合理配置和增值运营。

2016年4月26日,由江西新华发行集团牵头开展的出版业第一个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新闻出版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行业标准体系框架》制定工作启动。工作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要初步形成较为成熟可靠的应用规范和体系,为智慧出版发行行业云平台奠定基础;第二阶段是建立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推广基地,优化行业现有供应链,搭建智慧出版发行行业云平台;第三阶段是推进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的结合,升级智慧出版发行行业云平台,并在全行业进行推广。

2015年12月,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版印刷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并申报的《网版印刷感光胶使用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CY/T144-2015行业标准正式批准颁布实施,规定了网版印刷感光胶通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使用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

2015年11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品质检中心承担研制的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出版物鉴定技术标准与规范研究项目”全部28项标准规范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验收。验收通过的28项成果包括11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4项鉴定出版物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内容涵盖对假冒伪劣、侵权盗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鉴定,以及对印刷复制产品和电子出版物质量检测的标准与规范。

2015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部署MPR(多媒体印刷读物)和CNONIX(中国出版物信息交换)两项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标志着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两项国家标准应用推广工作由试点阶段进入示范阶段。

2015年10月19日,我国在瑞士日内瓦向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提交所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文件格式》首版标准文稿,这是我国文化领域提交的首个国际标准,我国的文化标准工作日益受到国际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虽然书业标准已制定了不少,但由于这些标准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属于建设性标准,并非强制性行业标志,加上书业对于标准应用的观念仍待转变,以及标准执行需要一定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导致落地难。另一方面,这些标准大多由政府或者研究机构牵头制定,书企参与有限,这也导致标准制定过程中常出现不符合实际需求的现象,加剧了标准落地难。有业内人士表示,重制定、轻实施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标准亟待成为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贯标”之路仍漫长。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