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仪:年轻人不必以留学为梦
陈 麟(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 2016-12-07
收藏
摘要: 张倩仪的《大留学潮》将写作聚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远赴海外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关注在时潮冲击、裹胁下的个人命运,全书涉及300余位民国名人,堪称《南渡北归》之前传。

a1vfra294818285520.jpg

张倩仪的《大留学潮》将写作聚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远赴海外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关注在时潮冲击、裹胁下的个人命运,全书涉及300余位民国名人,堪称《南渡北归》之前传。

  □采访人:陈  麟(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受访人:张倩仪(作家)

  张倩仪

  资深出版人及作家,曾任中国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香港出版学会副会长,著有《魏晋南北升天图研究》《西行找中国》《再见童年》等书,以文学、历史、艺术研究见长,在近年来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写作中,特别着重书写以普通人生活为核心的“真正的历史”。

  自19世纪中叶后,中国开始走入向近现代化转型的阶段,张倩仪新著《大留学潮》描绘的留学潮是中国近现代转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作者将写作目光聚焦于那个动荡时代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以无数史料、丰富细节勾勒出一幅兼具趣味与思想的中国近现代留学图景。在留学趋于大众化的今天,20世纪上半叶的留学潮为当代社会留下了什么价值?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在那个西力东渐的时代,留学被很多受影响的东方国家视作研究课题。要知悉中国社会由传统到近现代的转型变迁,了解中国如何认识现代文明,建立自己的现代价值观,留学始终是个无法绕开的课题。这也是张倩仪将近代留学历史作为写作题材的缘由之一。

  □《大留学潮》与您之前的著作《再见童年》之间在写作上有何关联?

  ■我想了解中国的变化,《再见童年》是将变未变的中国,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体现中国民众受中国传统而模塑成的思想和价值,以及在新的冲击下有什么变化。而《大留学潮》是几代青年人直接去亲身体会西洋文明,但这不光是他们自己的事,留在中国的老一辈的原有价值观受到他们带回的新想法抨击,而新的一辈则是跃跃欲试。由童年成长于乡土中国,到青年越洋去了解西学,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见到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曾经广布而且深植到乡土,很容易找出它们的共同经验,但留学就不容易找出人人都有的经历了。他们带回来的经验和纷繁的想法,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百家争鸣同时纷扰不安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这两本书虽然思想相贯,但是写作的焦点不同。前者是求同,并且找同的原因。后者是存异,亦尽量体现异的原因。

  □书中自序标题为“三千年未有的留学潮”,而结语标题为“未完的留学潮”,这其中想要传达给读者的寓意是什么?

  ■书中最后的内容是归结那30多年的大概情况,回应“三千年未有的变局”引起的留学潮,它的成就和困局。如果中国的留学潮是因为求变、被迫变而产生,那么找到变的出路,中国的留学潮才会完结。百余年来,我们都在追寻现代性,追问现代怎么跟传统结合。现在中国社会仍然趋赶留学,就是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的留学生或许认为留学是个人的事,甚至只涉及钱够不够的问题,那是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潮流对个人的影响。有些人说过去的留学称不上潮,不过是试试水,现在的才是潮。这是没有看清楚两者的连贯性。

  □书中举了很多过去人们追求“留学”的事例,除了当时年轻人的实业救国梦想,还有哪些原因支撑了那次席卷近代社会的留学潮?您如何看待现代出国留学?

  ■求个人出路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除了中国人重视子女成才、科举思想未除之外,当时中国危机深重,大家庭结构在解体,家庭经济破产,就业机会受限,都驱使年轻人想到外面找出路。近代爆发留学潮时,有些心理因素跟现在相似:认为在中国受不到好教育,留学能增加个人出路等等。父母将孩子送出国留学,如果还是小孩子,那只是蒙昧地去喝洋水,那水为什么要喝,他自己是不清楚的。现在的出国热仍脱不了过去的镀金心态,对自己的社会和文化信心不足而赶潮流,我们的传统与现代融合还未完成。

  □在文章末尾写着“哪一天中国人不必以留学为梦,中国的现代化康庄大道才算完成”,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未来中国人可以留学,但不必留学成潮,中国的传统与现代过渡完成了,留学就是对等的状态,属于是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这要中国完成现代化进程才能达到。

  □《大留学潮》完成之后,您自身有何变化?请问您后续的写作计划是什么?

  ■完成这本书前后历经近10年,这漫长的写作过程,是追寻和实践的过程,使我更清楚人生,心里更平静稳定,面对变局,可以热血,但不会焦躁不安。写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也相信这本书有一点价值。我可能后续将写抗日那段历史,那是中国变局里的存亡之战,写中、印、日等国家面对西学东渐、面对现代化问题的应对,以及所体现的异同。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