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受瞩目新锐绘本画家
2016-12-30
收藏

编者按:如果说2015年是原创绘本元年,那么2016年则让人看到原创绘本朝着令人欣喜的方向在发展,大量的国内外画家、作家表现出了非凡的创作热情。而在这波浪潮中,新锐的绘本画家是一支潜力十足的队伍。在童书出版领域,他们从前从未露脸,其中大部分人是科班出身,有着美术专业背景或相关艺术院校背景,尤其以中央美术学院绘本系的毕业生人气最高,尚未毕业都已经成为出版机构争抢的对象。除了个体的创作身份,在原创绘本的创作队伍中,插画师团队力量更加不容小觑,他们有的是已经沉淀多年的实体运营团队,比如西安太阳娃插画设计有限公司,他们出品的《青蛙与男孩》荣获第二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优秀儿童图画书奖。当然,以松散形式存在的创作团队也特色十足。比如,熊亮墨水社创作团队会根据项目的不同聚合最合适的人。

  因此,此次我们甄选的原创绘本插画师均为2015~2016年度有作品问世的新锐绘本画家和团队。由于版面有限,今后,我们还将继续跟踪国内新锐插画师的动态,以及推出国外插画家专题,让中外画家在创作上进行最一手的交流和碰撞。

  同题问答·提问

  Q1:你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创作状态满意吗?

  Q2:至今你还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什么?

  Q3:如果放下画笔,选择其他工作,您会选择什么?

  弯弯:终于可以画自己的故事了

  弯弯,生于湖南。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原创图画书《黑米走丢了》获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佳作奖;原创图画书《和我玩吧》获中国图书馆学会“2015年最美绘本”;与秦文君合作图画书《奶奶家的大猫和小猫》;《大脚姑娘》获2016年“张乐平绘本奖”。作品曾入选新加坡儿童读物节。

  2007年,我从中央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毕业。毕业后参加了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面试。上班果然还是不适合自己啊,有这样想法的我果断放弃找工作,转而画起油画来。为了迎合市场,画过一段时间批判题材。丑陋的东西果然还是不适合我,有这样想法的我又开始画生活中的人、事、物。宠物自然成为画中主角。我养的暹罗猫的黑脸、黑爪、黑尾巴和猴子很像,它很喜欢乱跑,我经常打着伞在巷子里找一圈,回来发现它已经跑回家在舔毛,就有了后来《黑米走丢》的故事。不懂图画书的我一口气画出了一本60多页的图画故事。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像蔡皋老师、王林老师这些专家的指导,从什么是图画书一点点教我。删改成32页的《黑米走丢了》参加了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获得了佳作奖。从此,误打误撞进入绘本领域,看来,还是画绘本适合自己。

  2016年,我和曹文轩老师合作了《鸟和冰山的故事》,和我父亲合作的《大脚姑娘》获得了张乐平绘本奖,完成了《张五郎与娃娃鱼的传说》。后两本即将出版。说说《鸟和冰山的故事》吧。曹文轩老师的故事是饱含深意的,寂寞寒冷的冰山也像极了孤独前行渴望有人为他停留的前行者。鸟和冰山一个往南一个往北,只因一瞬间的心动,他们有了交集,留下了故事。这本书不管是编辑还是我都耗费了很大的气力,以至于我收到它定稿出版的消息时,对编辑说:我们一定要庆祝一下终于解脱了。绘画前期我收集了很多资料。会飞到冰川附近的候鸟会是什么鸟?大雁大部分活跃在苔原冻土带,北极燕鸥体型太小,最后锁定雪雁。雪雁的特征、生态与行为是什么?由北向南的海里会出现什么生物?这些都和编辑仔细研究过。当然,我和编辑之间也有分歧。比如,作为图画作者自然是看重自己的画,我希望画得比较单纯,可是编辑需要考虑故事、排版、读者、出版、销售一堆现实的问题。为了丰富画面添加了很多我认为多余的东西,为了整体效果删减掉了一些我喜欢的画。但是我知道他们也很无奈,毕竟书是一件商品,市场决定了很多东西。我也理解了画绘本不是在画独幅绘画,它的读者是孩子。在磨合中,我们互相都学会了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妥协。所谓好事多磨,好书也需多磨。

  创作绘本的过程对我来说,并不艰难,可能就是油画运输处理起来麻烦,却又舍不得放弃,时间跨度长。自《黑米走丢了》《和我玩吧》之后好几本书都是和文字作者合作的。与秦文君老师合作的《奶奶家的大猫和小猫》、与曹文轩老师合作的《鸟和冰山的故事》以及和父亲合作的《张五郎与娃娃鱼的故事》《大脚姑娘》。2016年底总算告一段落。积攒了好几个故事一直没有时间画,2017年终于可以画自己的故事了。

  同题问答·回答 

  A1:事业家庭都越来越好了。满意但不满足,边享受边加油。

  A2:相信明天会更好。

  A3:家居产品设计专业出来的,手总是痒痒,设计了家具没机会做,买的加工机器没机会用。如果画累了就做手工,做个匠人也是我的梦想。

  崔莉:做一本书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崔莉,自由插画师,独立设计师,自然主义绘本作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自然与动物感情深厚,素食7年。多次深入高原进行自然保护考察与地域文化研究,希望用自然绘本的形式把爱传递给这个世界。

  结识熊亮老师是2013年春的三联绘本营,但好几年前自己就已经是他的铁杆粉丝了。精彩的课程慢慢上了好几个月,知道了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知道了夏乐博士,同时期看了印第安人的《灵境追踪师》,心中被一遍遍冲刷着,感觉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策着未来的方向,觉得多年的夙愿也许就要达成了……但际遇使课程结束后我却快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自家素食餐厅的筹建上。直到2014年夏初,我受老师之邀再次去青海考察,为绘本做准备。这是我的第一本绘本,也是自己喜爱的动保主题,终于可以替动物们发声了!

  今年秋天出版了《这是谁的脚印?》,绘本聚焦生态环境与动物保护主题。这是一个来自藏区遥远又真实的故事,它凝结了众多创作者、科普工作者、生态保护人士的心血。作品从酝酿到成书,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熊亮老师带领创作团队两次远赴青藏高原实地采访考察。

  出发前我就开始在网上搜集水獭的图片(但当时不知道品种),进行速写熟悉形体特征。在青海与四川分别考察了两处不同地貌的水獭栖息环境,站在发现水獭脚印的现场自然保护者何兵给我讲了水獭母子当时运动的轨迹,周围环境的特殊性等,晚上看了他拍的脚印照片,并讲解了对应脚印大小水獭的动作特点,我们都听的津津有味。

  这次创作很大的工作量是搜集信息资料。不论是文章、图片、视频只要和水獭有关的我都看,在不断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渐渐对水獭的习性、喜好、行为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想出更多来自水獭真实生活的行为来丰富细节增加趣味感,比如水獭会在冰雪上滑行,水下喜欢打圈,因为冬季鱼集中在靠河底的暖和地方,所以水獭会卷起水底的泥沙或小鱼、小水獭缠着妈妈吃鱼的细节、洞的特点……画面里还增加了实际场景中会出现的高原特有的小动物:白腰雪雀 、鼠兔、赤麻鸭、水中的花斑裸鲤等。再也不担心没有足够的内容,而是太多有趣的点想放进去让大家看到更全面的水獭。但一本书只能集中讲一个故事,由于补充了细节甚至再度更改了分镜和面画构图。

  艰难的部分一是到底用什么方法演绎水獭脚印才能达到既有趣又有质感,还要严谨有科学性?在尝试多种方法都不满意后索性直接采用当时的照片,做了艺术加工和重新编排。二是这本书是对水獭母子清晨行为的记录,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所以在忠诚于事件原型的情况下怎么让它变得更吸引人成为一个创作难点。我和熊老师在图文结构上做了多次讨论,在不断推翻前面想法的过程中,翻页间有趣的小机关一层层铺设开来,用视觉引导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小疑惑小担心、并给予惊喜与最后的安全感。具体到水獭动作上,我希望能用真实的水獭行为增加趣味,尽量给外界呈现出他们自然的面貌,引发喜爱之情并关注水獭的生存环境。

  另外一个难点是脚印与动作需要完全吻合。我在查阅了足迹学知识,结合何兵当时的讲解,对水獭跑、走、跳的不同有了一个基础的认知。接下来为了尽量使分解动作准确,查找参考了很多的图片资料或者从视频里不断反复截屏,并做了大量的草图练习。

  做一本书,像给自己开一扇窗。这本绘本既给城市孩子看也给藏族孩子看,熊老师说想创作无文字即可理解的绘本,跨越文字的障碍,我很认同。

  最欣喜的是虽然我一直热爱自然与动物,但这次与科研工作者合作,让我有机会以理性的方式深入自然,所以觉得很开心。另外这也是我的第一本绘本,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充满了发现新大陆的那种新鲜和快乐。

  目前在创作另外一本自然绘本,希望2017年能完成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自然环境与动物。

   同题问答·回答 

  A1:挺满意的,现在住在郊区生活很简单,我有更多时间接触大自然和独处,但觉得自己在创作方面应该更加努力一些。

  A2:更加相信善良和单纯的力量吧。相信遇到的人事没有好坏都是帮助自己成长的,快乐安全感都来自内心不外求,要勇敢承担起自己生命的责任。

  A3:几年前想好以后只做绘本和素食两件事,推广素食方面我一直在辅助我先生做。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做绘本的话也不会再主动去做事了,如果有人需要我做什么又力所能及就帮一下。人生的际遇总是变化太快,所以没有太多考虑,但会顺应当时内心的直觉去选择。

  符文征:2016年总体很“嗨”

  符文征,插画师,绘本创作人,高校教师,出版作品10多种。原创绘本《阿诗有块大画布》获得CCBF国际插画奖;《糖孩子》系列收录于《2011中国儿童插画师年鉴》等。

  我在2016年底会推出原创绘本《阿诗有块大花布》。(以下简称《阿诗》)《阿诗》酝酿已久,她像一个美极了的梦,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在等,从朦胧到清晰,等到主角小鸟“阿诗”灵动快乐地活跃在我面前,告诉我她的故事,这是个孕育的过程。

  记得“麦兜”的作者麦家碧说过:“如果你画一个小孩在哭,一定要记得在旁边画一只小鸟陪他”,这句话让我动容。我希望我的作品也能传递这分暖和爱。什么是暖暖的爱,我翻开衣箱,看到小时候外婆给我做的棉衣,我想这就是了,每一个针脚,都是证明。温暖是什么颜色,就用最直接的红色吧,她要像过年时那么热闹、她要有我家乡的竹林、陪伴我的小灰喜鹊、儿时玩耍的荷塘、风吹的芦苇、外婆用过的缝纫机——还有为每一位动物带去温暖的衣服。《阿诗》很自然地出现了,主人公小鸟阿诗手艺灵巧,用她的大花布缝制衣裳,从大象的花衬衫到小蜗牛的被子,她的温暖收获了大家的爱,我想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

  在《阿诗》之前,我创作和合作出版的图画书作品近15种,同时也一直在儿童刊物制作栏目。合作对象有作家王一梅、沈石溪、张秋生等,他们都是国内知名儿童文学家,故事都很好,我获益匪浅。研究绘本多年,它与文学图书是不同的,看似简单,但对于图文的有机结合要求非常高,图与文要能共生并且互补,甚至彼此超越,我也喜欢文学创作,何不自己试试,于是,也有了《鳄鱼先生坐电梯》《我讨厌宝弟》等图文原创绘本。前者是我在杭州读插画研究生时期的短绘本,后者是我在高校任教之后的作品,她们都有着我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印迹,而《阿诗》是更成熟的作品,也是我对绘本创作思考摸索的一面镜子。

  每年的CCBF国际童书展,我都会带着学习的心态去观摩。今年,《阿诗》获得了本届展会的国际童书奖,是个好开始。

  2016年除了《阿诗有块大花布》的出版,还与作家王一梅、沈石溪老师保持合作并出版了《木头王国的歌声》等图文书。到外地看展览是我最快乐的事,同时做高校插画教学和展览等工作,总体很“嗨”。

  做原创绘本不难,很有乐趣,我一直有很多灵感,不论是写故事、做脚本、画细节。不过这里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很多能量,从最开始的综合布局全书结构、节奏,到图文的巧妙安排,以及使用常年训练的绘画技巧,甚至到最后去印刷厂查看成书效果。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创作之外的学习,保持学习和吸收的状态,才能让绘本创作保持生命力和时代性,而这其中的力量来源需要经常审思和收集,比较难。

   同题问答·回答 

  A1:比较满意。我有时间和精力能做自己最喜爱的事情,我认为我很幸运。

  A2:我相信的事情有很多,我相信父母对子女的爱;我相信爱也是能量,而能量必然守恒,所以爱的来去会发生故事,这很有意思;我相信我们的生活最终会从浮夸走向质朴简单……

  A3:开个中西结合口味小餐厅、新中式服装设计师、乡村旅行者、神怪小说作家。

  车丽娇:创作时去观察真实的事物

  车丽娇,1986年生人,201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丝网工作室。2015年出版原创绘本《鸡妈妈的蛋宝宝》(活字文化策划)。2016年出版原创绘本《小蜗牛找好吃的》(活字文化策划),获首届“三毛之父”张乐平绘本奖入围奖。

  回想在沈阳念附中第一次接触绘本好像就在昨天一样。那时我最喜欢几米,羡慕崇拜他的画和文字,也常常学着在本子上胡乱涂鸦,当时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梦想,没想到10年后真的开始了这个梦。

  2013年我参加了第一届小活字图画书研习营。每一位老师的课程都很精彩,这让我坚定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和选择。

  我在2016年出版了《小蜗牛找好吃的》。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平时的观察。我觉得蜗牛是很神奇的动物,它有柔软的身体,坚硬的外壳(虽然这坚硬只是相对它自己,在天敌眼里还是很脆弱的)。而最有趣的是蜗牛爬得很慢很慢。我有时会好奇蜗牛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也会幻想如果自己是蜗牛会有怎样的感觉。也许对于人类不过手掌大的一颗野草,在小小的蜗牛面前就会是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我们看起来平常的小动物就会是蜗牛眼里的庞然大物。这该是一个怎样有趣而又惊险的小世界呀!所以小蜗牛最初的文本和草图就这样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和编辑讨论,这个阶段很漫长。我觉得有时作者更偏于感性,编辑更偏于理性。感性使故事更细腻丰富,理性使故事更合理真实。这样相互中和,作品才更加完美。

  我记得在绘本研习营的时候,唐亚明老师曾强调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去观察真实的事物,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不能胡乱的想象。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创作绘本的过程中我会去拍摄素材、收集和查阅资料,去树林、公园、动物园采风写生,冒着小雨踩着泥去草丛里寻找小蜗牛的踪迹。(因为很多小蜗牛都是雨后才会出现),准备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创作出小蜗牛的故事,真实地展现蜗牛生活的环境和样子。绘本里除了主要的线索还会安排一些隐藏的细节。在每一页的角落里,也会有属于小角色自己的故事,让小读者阅读起来更有趣味性。

  2016年底已经开始着手创作第3本绘本,目前还在草图阶段。每一次的创作我都希望能给读者带去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希望能给自己带来新的东西,让自己在每一个作品中有所进步,然后在下一个新作品里有更好的状态。

  同题问答·回答

  A1:还比较满意。因为我在做一件一直坚持和喜欢的事情,应该没有比这更美好的啦(偷笑中)!自由工作者不像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和精力。去采风,收集资料,寻找灵感,然后伏案创作。当然也会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母亲。

  A2:相信的事有很多。我相信自己,相信梦想,相信坚持和努力。

  A3:可能会一直画吧!

    

  段颖婷:粉兔子就是我自己

  段颖婷,画家、插画家、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理事,2009年创办段张取艺工作室,现居长沙。代表作: 《粉兔子小姐》《贪吃的月光》《森林里的小火车》。

  2015年年末,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的王朋女士向我发出了一份参展邀请。本来闲适的生活突然忙乱起来,闲暇之余偶尔画画的粉兔子也突然有了压力,作为参展的主要作品,粉兔子系列究竟要展出多少幅,20幅还是30幅?时间一下子变得要掰着手指头来计算了。

  粉兔子的创作代表我的观念,类似于女性的“自我”体现,这种内心的折射并不一定在现实中能够实现,因为其代表的也许只是某种理想的状态,或如奥黛丽·赫本般优雅、林徽因般温婉,又如摩登女郎般时尚、邻家小妹般清新,这都是我所喜欢以及向往的状态,通过画笔在布面上任意施展所创作出来的这个形象却能使心中的所愿所想轻易实现。而在把这样的状态表达出来的同时该状态给予我本身的愉悦感亦能传递给每一位接触到的观众,这也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对于粉兔子而言,2016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是她的一次正式亮相,同时对于我而言,则是我第一次以艺术家的身份参加这样的大型艺术活动。所幸艺博会期间粉兔子的表现正如其本身给人的感受,坚信自身的美好而不媚俗、特立独行而成为整个展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的身份是多重的,在进行油画创作的同时,出版社的任务也接踵而至。绘本创作是我喜欢的创作形式之一,我们为梅子涵老师的故事《饭票》创作的绘本业已接近尾声。创作期间我们仔细研读了梅老师的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朴实的情感甚是动人,然而文本属于单线式剧情,大部分篇幅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这样的叙事手法对我们画者而言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我们采用了类似电影中长镜头的叙事手法来表现,镜头始终跟随主人公,变化的是他一路走过的环境,通过环境的变化去折射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文本的基调又是温馨的,所以我们在色调的处理上采用暖黄色调,传递温馨感受的同时亦表现出一种浓浓的怀旧情调。时间节点选在夕阳西下时节,随着镜头的推动,光影伴随着主人公的身影逐渐变化,终至夜晚。绘本创作终究是插画里面最难的一种表现形式,难就难在画者内心的不确定性。我们在选择表现形式以及表现材料这一环节就已经数易其稿,总在想象是否能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呢?如何去把握画面的延续性呢?一旦排除掉其他的可能性,思路清晰起来,绘画就变得顺畅流利了。

  我们更多的绘本创作计划也已经启动,2017年会陆续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

  麦克小奎:绘本创作的大环境变了

  麦克小奎,绘本作家、儿童绘本教师,儿童绘本杂志《晚安书》主编;曾获“信谊图画书奖”佳作奖;第五届金龙奖最佳绘本漫画奖提名奖;出版作品:绘本《纸飞机》《跑跑镇》《一本最美的早晨》《中国文化绘本》。

  2017年我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课,二是画画。教课面向两类群体,一个是儿童课(5岁以上小朋友),教孩子们学习如何画绘本;一个是教师培训课,教老师如何带小朋友画绘本。然后是画画,也就是创作绘本。

  2016年有几部作品在绘制中,或者已经绘制完成目前尚未出版。2017年会出版的作品目前能想到的应该有3部。《荡秋千》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17年2月上市;《大小大》顺利的话也会在2017年上半年出版。还有一部作品是《跑跑镇》的续集,名字暂时保密,也有可能2017年出版。

  原创绘本创作近年最大的变化是大环境的改变。我最初画绘本的时候(大概2008年),画完作品投稿几年都无果,因为那时各出版公司都在引进国外经典绘本,基本没人(或者极少人)出版国内原创作品。所以在那样的大环境下找到能坚持做下来的动力真的很难。而现在的环境要好很多,要是还不能有较好的发展,就真是怪不了别人,只能怪自己了。所以,只要大环境是好的,出版社、编辑、读者,都能比较客观地看待国外或国内作品,那么好作品就不会被埋没,我们绘本作者(文字作者和绘图作者)也就有了更努力的动力!

  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品质量和数量的双重积累才能逐渐体现作者的价值。所以无论2017年或是哪年,我都会争取留下更多的好作品。

  同题问答·回答 

  A1:生活状态还比较满意。这两年打算生宝宝了,可能要考虑更多的问题了吧,也开始想以后在哪里生活的问题。创作上也还比较满意。渐渐能找到一些自己喜欢的风格,离那种“自己擅长并喜欢的风格”愈发接近。

  A2:我相信只要我下决心“一定要做到”的事情,我就能做到。事实也证明了这点。所以,这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A3:我想去马场养马,我觉得马温厚又值得信任。

  韩煦:每有发现都有单纯的幸福感

  韩煦,职业插画师,自由艺术创作者。1987 年生于中国山东省,2010 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后就读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插画出版专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高中时我接触到我国台湾几米的绘本作品,被深深地吸引了。大学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的专业时,看到有插画专业,我想:学成后,应该就是成为像几米一样的绘本作家吧,那真是太好了。

  刚接触插画时,完全找不到状态,不知该画什么,毕竟那时国内的插画和绘本还比较少,经过接触许多优秀的国外绘本和教授们的指导,才渐渐理解了插画和绘本这种艺术语言,慢慢读懂绘本、思考绘本、着手做绘本。

  2016年,与接力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改编自经典故事的原创绘本《走出森林的小红帽》。这是我的毕业设计,所以创作过程比较有压力。

  最初,我想把书做成环状的装订形态,从封面开始,盲人小红帽进入森林一直寻找,她要像经典版本那样,一定要找到狼,但是她又看不见,所以就很固执地寻找下去,整个故事是没有结尾的,一直都循环着。但是后来又觉得这个想法可能缺少内涵,比较枯燥,所以我就继续考虑,当然也是在几个老师的帮助下,考虑到盲人看不见,但会有其它的感官,譬如说听觉、触觉和嗅觉,我怎么样把这几个感官以故事的形式安插在里面呢?我想到了几种动物:兔子耳朵很灵敏,它教会了小红帽使用耳朵这种工具;刺猬身上有刺,它教会了小红帽使用触觉;臭鼬会放屁,教会了小红帽使用嗅觉。在她学会这些技能之后,她最终遇到狼,但是狼骗她说自己是小狗。由于小红帽没有见过狗,就去摸一摸,通过触摸,摸它的耳朵,摸它的牙齿,闻出他身上的臭味,然后她心里知道这是一只狼,但是没有揭穿,因为她也需要帮助。故事最终有一个转折点,就是狼掉进了枯井,她把它救上来。狼的牙齿没了,脖子受了伤,她在给它缠上绷带之后,狼变成了一只导盲犬,故事就有了新的走向。

  创作过程是痛苦的,首先,编故事没有想象中轻松,比如要考虑哪几个动物能帮助盲人小红帽学会听觉触觉和嗅觉?小红帽遇到狼以后要发生什么?结局有几种可能?等等。其次,要用视觉语言把故事表现出来。但是创作过程又是快乐的,比如,我选择拓印加拼贴的技法,找到适合每个人物的肌理,寻找的过程很有意思,我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可以拿来拓印,比如凹凸的玻璃门、阳台墙砖、毛笔的卷帘等等,每发现一种,就有一种单纯的幸福感。

  2016年,除了绘本和其他插画的约稿,我还在微信公众平台教授拼贴插画课程,丰富我的教学经验;往返与意大利和中国,在“神游”意大利时也吸取了国外绘本的养分,充实自己。

  个人觉得,文图作者是同一人的原创绘本比较难,但相反这又是最有趣的,自己是整本书的导演,任何有趣的想法都可以大胆地尝试和实施。绘本的玩法非常多,就像“讲故事的天才”乔恩.克拉森一样,他是我现阶段的偶像。

  同题问答·回答

  A1:目前的创作状态我不满意,虽然想法很多,但是无从下手。说白了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下一步要有效地行动起来。

  A2:我还很年轻。有太多的事情可以相信:相信家人、相信爱人、相信自己、相信一切的美好、相信一切的残酷。相信这个真实的世界,相信有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A3:我不想说我有多热爱画画,我只是不讨厌它而已。即使有一天放下笔不画了,也会从事相关的工作,比如说陶艺、皮具、木艺手艺人。

  于虹呈:最难是不知道用什么呈现内心隐秘

  于虹呈,1989年出生在湖南。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毕业后全职致力于中国原创绘本的创作和创新。个人作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盘中餐》《十面埋伏》《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其中《盘中餐》获2016年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插画奖。

  我的第二部绘本作品《盘中餐》在2016年4月出版。2013年国庆,我跟父母去大理度假,我们住在洱海边的才村。闲来无事决定出去走走,爸爸不知哪来的兴致,说要坐马车,我跟妈妈只好陪着他坐着颠簸的马车在田园中穿行,一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在除草收菜的农夫,不由得被那淡然的背影所感动。在大城市里住久了,看惯了人们急促穿梭的背影,那一刻确实有找回本心的悸动,便决心为这些人画一本书。就在马车晃晃颠颠的时候,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家里和母亲一起吃午饭,突然间我对装在我最心爱的兔子图案饭碗里一粒一粒的白色东西产生了兴趣,一系列的疑问开始充斥我的脑袋:这白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树上结的果实还是地里生长的种子?它们吃起来并没什么特别的味道,但为什么要顿顿吃、天天吃?想着可能有很多人会跟我一样对吃了几十年的东西也不那么了解,可能正因为不知道这一碗饭的背后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辛勤劳动,才会造成现在大量的粮食浪费吧。所以我找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阳梯田,决心长期住下,细致观察探访水稻的全套生产过程,这就是《盘中餐》的由来和诞生地。

  2016年我一直在创作新的作品《十面埋伏》,是刘邦和相羽的楚汉之争中最后一场战役,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临终依然坚守着贵族的责任和尊严,给人们留下的是英勇的大英雄印象,这种精神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值得我们铭记学习。然而现在国内绘本作者以女性居多,创作题材和风格相对阴柔细腻。适合男孩子看的书并不多,我便决心发掘一下内心“汉子”的一面,画些阳刚之气的题材。同时也在尝试在艺术形式上往更深层次发掘,决心打破一些自己以往的审美习惯。

  我觉得创作绘本最

  难的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内心那种隐隐约约的感觉。有时候感觉是一种很虚幻的东西,只能通过不断的素材收集,来渐渐明确心中的那个感觉。所以根据这些年我的创作经验来谈,采风就是一个让想法慢慢明确的过程。很多时候面临一个选题,不知道从何下手,这个时候我就喜欢出去看看,或是去一个地方长期蹲点。创作者有多了解这个题材,有多理解这个事物,直接影响创作出的作品质量。我总觉得艺术是很独特的事物,作品从来都骗不了人,做出来的东西从来都最能忠实地反映作者的心境。

  最欣喜的是在采风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突然蹦出来,而这些惊喜都是坐在房间里无法获得的。

  同题问答·回答 

  A1:基本满意,如果签证官们愿意给我这个低收入的自由职业者一次自由行的机会就更好了。

  A2:感觉活得越久相信和不相信的事情都是越来越多的。对我而言,一直都相信的就是爱情吧。

  A3:之前有段时间很喜欢《歌剧魅影》,还异想做个歌剧演员,但是知道不现实。现实一点可能会想去开一家甜品店。

  张宁:我的绘本记录了孩子的成长

  张宁,199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炼油工艺设计。2005年在《汉声》杂志任美术编辑一职。2009年辞职全职养育宝宝,后萌生自己做一本图画书的想法。

  我开始关注绘本其实源于孩子的出生,因为常常需要给他读书才开始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大约是在孩子一岁半左右,利用他中午睡觉的那段时间,我开始进行自己的绘本创作。2016年我创作的绘本《乌龟一家去看海》由接力出版社出版。在创作初期,因为我的小孩非常喜欢乌龟,所以我希望能用乌龟来做书中的主要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逐渐开始喜欢各种海洋生物,比如各种鱼类、水母、鲸等等,这些动物之后也在我的这本书中一一出现。因此,这本书其实暗自记录了我孩子的一小段成长经历。

  在书的创作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和编辑之间一些沟通上的小故事。有一次和接力出版社婴幼部总监,也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李明淑约好时间讨论,一见面,明淑就直言不讳地和我说:她回家反复想了又想,觉得按照上次讨论结果来改动这本书,她觉得不好,不如之前的故事脉络真诚。尽管前一次的讨论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她以一个优秀编辑的丰富经验把我重新拉回到一本书最重要的特质也就是诚恳的态度上来,这件事让我对图画书的创作有了一个朴素的认识。

  对于原创绘本的创作,很多作者都觉得找到一家适合自己、又有丰富绘本出版经验的出版社很不容易;另一个就是原创绘本的国内读者还是相对比较少,当然这和国内原创绘本起步晚有很大关系,不过这种情况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同题问答·回答 

  A1:我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创作状态基本满意,只是孩子比较小,占用的时间比例大一些,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

  A2:我相信很多事,很多人,很多感情和感觉,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和很多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诸如幸福、诸如童年的感觉等等)。

  A3:如果放下画笔,我想很多种工作都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与做手工有关的工作我都会非常喜欢。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