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中国工艺美术品市场 与创作年度研判报告
侯样祥(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2016-12-30
收藏

1.jpg

关于艺术品市场“持续深度洗牌”

  所谓“洗牌”,就是“调整”。因而,在市场经济社会,市场“洗牌”是常有的事,并非像有些经济学家,或有些经济学著作所说的那样,只有在经济十分不景气时才会出现“洗牌”。事实上,即使在经济非常景气之时,也同样存在着“洗牌”。新兴的企业和产品不断在诞生,生命力较弱的企业或产品总是在消亡,即是“洗牌”,这才是经济发展之常态。

  历史证明,懂得随时“洗牌”的企业、行业甚至国家,其生命力必然十分强大而旺盛。当然,在严重经济危机或重大社会变故之时,往往会发生“持续深度洗牌”。近几年来,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全面推进,以及中国政府强力反腐深度进行等等多种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受2000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虚火过旺、中国艺术家创作过于粗制滥造、中国艺术家队伍盲目壮大等等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致使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呈现供过于求,甚至假冒伪劣品充斥的情况。中国艺术品市场遭遇新时期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是完全符合规律和逻辑的结果。现如今,全国拍卖企业锐减、全年拍卖业绩骤降、大量画廊门店倒闭、高档艺术品滞销、中低档作品绝望、从业人员大量转行乃至失业……“危机”甚至殃及相邻产业,如景德镇《中国陶瓷》(艺术版)等艺术类杂志的停刊即是例证。毋庸置疑,无论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中国艺术品创作,早已进入“持续深度洗牌”状态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预测是十分无知的,甚至是极其危险的,但是我还是愿意冒险对其趋势做出预测: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这次“洗牌”,一定是“持续”而“深度”的。所谓“持续”是指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所谓“深度”是指它必定会涉及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

  关于世界艺术阵营“新老大”

  要真正读懂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和创作的“持续深度洗牌”现象,有必要回顾2000年以来的短暂“辉煌”。曾几何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持续“火热”,一度令全球市场快速“升温”甚至“变暖”。

  那年月,无论是艺术品拍卖,还是艺术品交易;无论是个体艺术家,还是整体艺术界;无论是纯艺术界,还是工艺美术领域……几乎无不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其中,最令国人“引以为傲”的恐怕还是,中国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品在国际舞台上,总是频频创下历史新高、世界之最,真是耀眼全球。据当年全球艺术品拍卖业绩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艺术品市场竟然“完败”美国,将日、德、法、英、意等传统国家远远落在了身后,雄居全球第一,成了当今艺术世界的“新老大”。令人“亢奋”的还远不止这些。在个体艺术家作品全球拍卖业绩中,世界前十名里往往有一半左右来自中国,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甚至多年占据世界前三甲。更有甚者,许多名不见经传、既无档次、更不入流的所谓艺术家,也频频亮相国际艺术品市场而容光焕发……所有“事实”似乎都在表明,“东风已经完全压倒了西风”,中国已经“成功”将美国拉下艺术“神坛”,制造了人类艺术史上新的神话,成为世界新的艺术中心。作为艺术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市场,无论总体还是单项,虽然都落后于字画等纯艺术品市场,但就其当年“火爆”的发展趋势来看,丝毫不输给其他艺术品市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直至今天,整个工艺美术行业仍在乐此不疲地争评“大师”称号,致使“大师”泛滥不堪,即是明证。市场的持续“火热”,必然带来创作的极度“火爆”。然而,人类艺术品市场发展史告诉我们,这次中国持续的“升温”“变暖”“亢奋”“老大”等等,不仅严重有悖于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创作的真情实意,而且严重违反了世界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用“皇帝的新衣”来形容它并不过分。

  关于景德镇曾经的“火爆”

  为了让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更接近于事实真相,作为研究者的我,虽然多年游弋于艺术圈,但始终坚守“研究而不投资”的原则与底线。尽管如此,当年的情景仍然强烈刺激着我的神经,令我记忆犹新。

  众所周知,研究中国工艺美术不能不研究陶瓷,而研究陶瓷一定要研究景德镇。我关注景德镇多年,对景德镇的历史和现状多有所了解;我还亲眼目睹了景德镇由“门庭若市”走向“门可罗雀”的变化过程。这里仅举景德镇当年的两个小事例,以窥其当年的“火爆”程度。事例之一,景德镇有个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朋友,他曾经在一个公开场合上宣称,他的艺术陶瓷多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先收款后交货是常有的事,有时交货期还会无限延长。他甚至还很得意地表述,有时候买家连他家里的破碎瓷片都不放过。事例之二,与其他陶瓷产区不同,历史上景德镇“过手七十二”的分工与合作,造就了今天完备的陶瓷生产与流水线。因而即便是一个不太熟悉陶瓷制作的人,想在景德镇以陶瓷谋生,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于是,在艺术品市场超级“火爆”的年月里,大量陶瓷业外人士趋之若鹜地奔向景德镇。真有点像当年革命知识青年成群结队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一样。于是,在景德镇形成了一个新新人类族群——“景漂”。他们有来自国外的,更多来自国内;有一流艺术家,更多的是二三流的,甚至不入流的也大有人在。鼎盛之时的“景漂”可达两三万人之多,约占景德镇陶瓷从业人员的五分之一。他们在景德镇创建有两三千个工作室。“景漂”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曾经一度是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火爆”的受益者,在景德镇赚得盆满钵满的大有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景德镇正是当年整个中国工艺美术品市场与创作“火爆”情形的写照与缩影。宜兴、苏州等地又何尝不是如此?玉器、紫砂、刺绣等其他工艺美术门类又何尝不是这样?

  关于艺术品礼品化问题

  今天,无论是说到当年的市场火爆情形,还是讲到如今的市场萧条状态,我们都不应回避一个现象,那就是艺术品礼品化问题。这是学术研究不能绕开,而且必须直面的话题。因为深入探究艺术品市场与创作走向之背后的真正原因,是艺术研究的分内职责,也是艺术研究的现实价值与历史意义之所在。

  客观地讲,艺术品礼品化,并非只有中国有,也并非只有今天有。但是,艺术品礼品化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左右甚至决定艺术品市场或兴旺或落魄之走向,这恐怕只有当今的中国才会有。这是否也可以叫作“中国特色”呢?那么,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艺术品礼品化到底发展到何等程度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权威的官方的统计数据。但是,从近几年中央反腐风暴的成果即可获证,其影响力已经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几乎可以说,所有被查的“大老虎”都家藏有巨量的艺术品,其市场价值用“千万”计都已显小。显然,这些巨量的艺术品的来路只有一个,那就是“雅贿”。“雅贿”即“礼品”。我们不必回避的是,中央反腐风暴开始的时间,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由火爆走向萧条的转折点是基本一致的。此即说明,艺术品礼品化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决定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创作走向的巨大作用力。不仅如此,如果将属于“雅贿”范畴的艺术品全部同时抛向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一定会像遭到原子弹轰炸一样瞬间毁灭殆尽……毫无疑问,艺术品礼品化是严重的反市场经济行为,它使中国艺术品发展无规律可循,使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创作严重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迹。可以想见,对其所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的清除,甚至会像治理空气和地下水污染一样,需要长期的投入与艰苦的努力。显然,艺术品礼品化是造成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持续深度洗牌”的重要原因。当然,理性而客观地讲,影响艺术品市场走向的因素肯定是多元的,礼品化只是诸多决定性因素之一,并非唯一因素。

  关于低谷期乃绝佳调整期

  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史明示我们,市场经济乃是当今世界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模式。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会完全按照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自行调整。

  毫无疑问,此前十多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火爆”,但无需讳言的是,非市场经济因素介入太深,因而它并非真正的市场经济之行为与结果。因而,其在经过几年短暂的“辉煌”之后,便跌入深深的谷底,甚至在短期内难有任何反弹迹象。理性而客观地讲,今天的市场或许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本来面目,过去的“辉煌”更像是浮云。尽管如此,面对如此“持续深度洗牌”的大背景,艺术品市场与创作何去何从,仍然严峻地考验着每一个艺术家和整个中国艺术界。显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顺利经受住考验,并能从考验中脱颖而出,不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必须要接受的阵痛,更决定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创作将来的提升高度。那么,中国艺术品市场应该接受什么样的考验呢?在我看来,提高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增强艺术市场的法治观念,培育并扩大艺术消费群体,三者缺一不可。人类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艺术,首先是文化的;艺术家,必须是文化人;艺术创作,一定是文化活动。文化,才是艺术的灵魂与核心;相对于文化,艺术只不过是一个“外壳”而已。因而,没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顶尖艺术家。而艺术品一旦缺失了文化内涵,则无异于行尸走肉。纯粹的艺术家并非一定要远离市场,但必须坚决摒弃艺术的商业本位主义,始终高举艺术的文化中心主义。这才是艺术、艺术家、艺术品市场等立于不败之地的要义。有眼光、有抱负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市场,绝不会因为当今的市场走低而怨天尤人。他们一定会以“勿以物喜,勿以己悲”的心态,牢牢抓住并利用好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逃离市场喧嚣、寻求内心宁净,对自身进行一次结构性调整,自觉打磨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尽力挖掘市场、引导市场、培育市场。值得一提的还有,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真正因为喜欢艺术、欣赏艺术而购买、收藏艺术品的人口比例是相当低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石其实非常薄弱而不牢固。因此,中国艺术品市场,一定要在竭力提高中国艺术家的文化修养,使中国艺术品市场更加理性而合法的同时,努力培养国人的整体艺术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只有艺术品收藏真正成为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投资行为甚至投机行为时,中国艺术发展才算走上正途。当然,有眼光、识时机的收藏家,倒是可以趁此“持续深度洗牌”之机,大大“捡漏”一番。

  关于工艺美术品市场的引领作用

  在已发表的几篇研究文章中,我已经提出,中国工艺美术品市场与创作,正面临着“四大挑战”和“两大趋势”。所谓“四大挑战”,便是“传统消费群体正在快速解体”“资源性危机日益加剧”“一些传统技艺濒临失传”“作品思想的时代性困扰”等;所谓“两大趋势”,则是指“纯艺术化趋势”和“贵族化趋势”。

  无论是“四大挑战”,还是“两大趋势”,都是中国工艺美术品市场之“持续深度洗牌”的具体表现和必然趋势。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四大挑战”与“两大趋势”的存在与发展,却使中国工艺美术品之价值与价格全面超越一切艺术品的可能性大大提升。这是我的第二个重要研判结论。

  首先,传统消费群体正在快速解体。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当。此即意味着城镇人口将快速超越乡村人口,成为工艺美术品最大的消费群体。毋庸置疑,城镇人口的艺术欣赏趣味会迥异于传统乡村人口,“纯艺术性”趣味的作品会是他们的主要追求;城镇人口的购买力也会显著强于乡村人口,尤其是部分高收入人群。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未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品会具有更加广阔而理想的市场前景。其次,资源性危机日益加剧。原汁原味的原材料是工艺美术品的生命,是判断某件作品是否属于工艺美术品的重要尺度。而随着资源危机甚至枯竭现象的日益加剧,许多工艺美术品必定会成为“紧俏商品”,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和经济杠杆,将会直接促使这部分工艺美术品的价格大幅而快速上涨,其增速和涨幅或许要超过包括书画艺术品在内的一切艺术品。这正是工艺美术品“贵族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其三,一些传统技艺濒临失传。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各级政府都在强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图维持“文化多样性”。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在文化领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似乎一直在起作用。在工艺美术领域,随着一些品种因各种原因而自然走向消亡,其遗留下的社会资源与市场份额则会自动转移并聚集到另一些生命力更强的品种上。“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或许会在工艺美术领域得到快速凸显。这即意味着,一些传统技艺的消亡,不会在整体上影响工艺美术的发展趋势。其四,作品思想的时代性困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并不缺乏思想,但却缺乏时代性思想。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之所以广受责难的重要原因。然而,随着传统工艺美术人的逐渐觉醒,尤其是学院派不断深度而全面的渗入,此责难与困扰必定会得到快速而极大的改观。可以预见的是,工艺美术品必定会在固守传统之材料、技法、造型的基础上,重点从意境、思想等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由此工艺美术品的艺术地位和学术价值一定会得到快速提升……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未来的发展中,“扬长避短”后的工艺美术品,其价值与价格的提升必定会成为不可逆转之趋势,其超越其他艺术品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