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坚定文化自信 筑就出版高峰
柳斌杰 | 2017-02-04
收藏
摘要: 本文为2017年1月12日柳斌杰在中国出版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柳斌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出版是文化的基础和传承创新的基本载体。出版界的同志是以文化建设为职业的,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理应有深刻的理解,对文化自觉理应有高度的准备,对文化自强理应有坚定的信念。而在行为上,当代出版家也确实成为典范,因而造就了中国出版的高原和高峰,一跃进入了世界前列,使中国出版业成为当代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和先进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的思想旗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文化价值、文化自信,是更加基本、更加深刻、更加持久、更加强大的内在力量。长期熔炼的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比较,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她的精神、观念、智慧、气度、神韵、风格,使我们由衷地产生自信和敬畏,永远是支撑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前行的精神动力。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保护和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经典。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到现在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快中央要出台有关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文件。对出版业提出重要任务,中华经典文化要进小学、进中学、进大学,要选择一批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传承下去。我们出版业实施了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出版了历史文化传承的系列研究专著和历代思想家、历代文化人、历代文化精品的系列著作,编辑出版了《中华大典》,出版业要进一步以典籍形式来汇集中华传统文化。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在近百年革命斗争中所创造的革命文化。近一百年,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反抗封建主义统治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推翻“三座大山”、解放中国人民的革命目标。新中国建立后,我们迅速走上社会主义——这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这是我们新的文化血脉。去年纪念的长征精神、留下的长征文化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些文化增加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要把它体现在出版整体工作中,让她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第三,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吸收人类文明的丰硕成果,丰富中国文化。不拒绝世界先进文明,有容乃大,几千年不中断,繁荣发展,就是因为中国善于吸收借鉴。公元一世纪开始西方宗教就在中国传播,中国虽有吸收,但中国文化的核心从来没有变过,我们有自己文化的根。资产阶级革命后,西学东渐,构成“五四”前后中国文化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文化的新成果。这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包容开放,文明互鉴”。历史证明,中国出版业有这样远见卓识的优秀人才,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怕风险,为介绍西方先进文化和优秀科学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出版家,当然更有条件出版代表人类最新水平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图书,让我国人民同步享受国际文化成果。

  第四,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开拓和创新以现代理念为核心的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也在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带来的新的文化样式、业态,传统和现代、中国和外国、高雅和通俗,文明互鉴、融合发展,推动人类文化攀登新的高峰。中国文化大而不强,在国际上影响力还不够,因为还没有能力引领世界文化的新潮流。在世界180多个主要学科中,中国大多数还是在跟进,少量在并行,只有更少量在引领。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接受中国文化的还不多。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出版,我们要勇于承担使命,努力改变这种态势。通过优秀图书的走出去,让中国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创造成为引领人类思想文化的旗帜。

  巩固出版格局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出版业已经进入最好时期,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新格局。这要进一步巩固、提高。

  (一)出版业发展格局的特点

  第一,用好两种力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出版的力量是单一的,即国有的力量,通过改革开放,形成了国有、民营两种力量。共同推动中国出版繁荣发展。国家不断调整政策,打破体制障碍。现在实际上只有一个底线,就是出版权、播出权掌握在国家手里,其他全部可以开放,使民营出版力量可以更好地发展。实际上现在民营在出版领域已超过半壁江山,特别是在数字出版领域、新媒体领域发展尤其快。传统出版有传统的文化资源、文化坚守、文化使命等优势;新兴出版、数字出版有技术先进、市场广阔、业态丰富等优势。我们要把这两种优势结合起来,运用两种力量推进出版业发展。从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历史来看,民营书业曾一度未获入场,只能在小宾馆把样书放在床底下征订;后来民营书业获准登堂入市,与国有同台竞争。现在我们的订货会国有、民营已融为一体。当今有些民营书业建的图书馆、博物馆、教材展览馆、印刷发展博物馆,都已具备相当规模,超过国家建的,显示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责任感。

  第二,确保两个效益。目前出版业的两个效益都是很好的。就社会效益来说,我们出版了大批精品力作:所有的历史经典作品都进行了传承出版,对历代书画、美术作品和历代史著进行了重新校译编著;出版了大量中外科学技术著作,满足了科技发展的需要;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治国理政方面的著作;文学著作获得诺贝尔奖、国际儿童文学奖,代表了文学出版的成绩。现在每年出版40多万种图书,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读书需求,社会效益非常突出。经济效益也是很好的,现在出版业营业收入已达2.1万亿元,在整个文化产业里占了很大比重。其中,数字出版年收入已超过4000亿元,年增速达30%;传统出版年增速在9%左右,高于国民经济平均水平。这种局面我们还要继续巩固,既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注重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文化建设有两个方面,既要注重文化精神的软件,更要重视文化制造的硬件,过去我们文化做不强,就是忽视了硬件方面的建设,因而生产能力提不上去。今后一定做到两手都要硬。

  第三,融合两种出版。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现在并行发展,但还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搞融合的还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完全融合在一起,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分彼此的局面。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要真正融为一体,共同发展,还需要我们继续推动。

  第四,抓好两个创新。一段时间以来,大家注重了技术、业态方面的创新,但从出版业来讲,更要讲内容创新。我们的图书上不了世界图书榜,就在于内容创新的佳作太少,不代表文化、科学知识前沿,许多图书是对过去出版内容的翻版、重复,而富有开创性的原创理论著作、科学著作、文化著作都不多。所以我们要加大内容创新,扶持原创著作出版,推动更多作家、理论家、科学家、艺术家推出内容创新的著作,这是出版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图书影响力之所在。

  第五,开拓两个市场。中国出版业不仅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更要开拓国际市场。这些年我们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30多家出版企业在国外兼并收购。我们每年参加了40多个国际书展,展示、交易版权,推动中国图书走向世界。配合国家一些重大战略活动,我们实施特殊出版工程,并推向世界。这些我们还要继续,要加快走向世界市场。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要一个一个下功夫去开拓市场,这是跨文化的交流。当然国内市场也要继续巩固、开拓、发展。

  第六,调动两种资本。过去出版业是单一靠国家资本,国家不投资出版规模就维持原状。现在我们出版业既有国家投资,也有社会投资,特别是上市融资,广大公民参与了投资,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出版领域。我们已从社会上吸收了2600多亿资金进入出版业,这是近几年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还有一批出版集团、出版机构、数字出版机构要进入股市,已有十几家通过了初审,有的已全部审查完毕,正等待挂牌时机。出版业要发展,需要吸收更多资本,壮大实力,我们要继续扩大融资渠道,壮大中国出版实力。

  (二)出版业发展的几对矛盾

  新格局下也有新问题,目前出版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需要大家高度关注,用心解决。

  第一,管理理念与行业发展的矛盾。出版机构、发行机构,总感觉还有一些体制机制不相适应的问题。管理上,导向、舆论引导方面考虑得多;而行业要发展不仅要保证导向、舆论引导,还有很多企业生存发展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政策的支持,所以这其中还有一些矛盾。国家改革免税政策今年底将到期,出版企业改革时间不同,受惠程度大有差别。为了扩大行业发展后劲,行业部门应当努力争取优惠政策的延续。

  第二,融合发展与传统体制的矛盾。融合发展已成为大家共识,但目前的问题是操作中的体制矛盾尚未解决。国有企业的体制,对企业准入、资本准入、产品准入、人员准入都有一系列规定,这和新媒体的新体制完全不一样,融合不到一起去。传统出版创办一个平台都是相加的办法,而不是相融的办法,融是要真融到这个媒体里去,用它的平台、技术传播我们的思想、文化,这样才算是真正融合。现在实现不了真正融合,体制不同是一大障碍,必须要下决心打通融合之路。

  第三,技术超前与应用滞后的矛盾。中国在传播技术方面也有很多新的、领先的发明创造,并已投入应用,但出版业很多还是传统的老办法,没有运用现代新技术。国际上,一些公共数据库很快就能查到全球关于某个问题的学术规范、概念注释。而我们出版业现在还没有应用类似新技术,靠人工查找,效率低、出版周期长、成本高。

  第四,人事制度与人才竞争的矛盾。传统体制人才管理比较死,薪酬制度也难以激励人才,而新媒体的竞争机制能给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报酬,这导致传统媒体很多人转向了新媒体,电视台、广播电台、大的报社,都出现了人才流出现象。新的人才制度和薪酬机制、激励机制,要加快改革、完善。

  第五,产业政策与创新创业的矛盾。文化门类的各个行业,按照行业分类管理制定国家政策,国务院条例分别规范出版、印刷、发行、广播、电影、电视、版权、互联网等相关行业,而现在创新创业领域多是在一个融合的平台上的跨行业行动,这一矛盾迫切需要在改革中加以解决。

  把握未来趋势

  就全球范围来说,人类文明正在经历着重大突破,跨文化传播借助于全球化的潮流和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的力量,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融合发展势不可挡。而对于出版业而言,我们既要应对全球性的行业挑战,也要解决我国出版业阶段性的新问题,因此必须学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里的“势”主要是客观趋势、行业大势和前进态势。我们常讲审时度势,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说只有把握趋势,才能面向未来,主动适应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我认为,以下一些问题就是值得重视的大趋势。

  第一,内容创新永远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出版提供给社会的价值不是纸,不是印刷术,而是内容。读者买书需要的是读其内容,这一点永远不会变。所以传统出版社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我们要进一步把内容创新作为出版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几年西方很多传媒转向了技术第一,大家都在忙技术,也误导了我们。实际上只有技术、没有内容,再精美的出版物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出版业还是要坚守内容创新和文化精神,把内容创新放在核心位置。

  第二,出版业态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虽然纸质出版不会终止也不会终结,就像当年广播、电影、电视出来后没有影响出版一样,互联网再发达也代替不了纸质出版物,永远会并行发展。但出版的业态、载体和阅读方式会发生变化,纸以外的出版载体还会多种多样,未来的书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听。有一种新技术,就会推出一种新业态,出版业要高度重视这些变化,跟上发展的潮流。

  第三,深度融合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融合发展是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当今出版业的唯一选择。我们要深刻理解、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出版企业要主动走融合发展的路子。传统与现代、印刷与数字、图片与视频、民营与国有,都要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今年,中央在融合发展方面,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家要抓住机遇,在融合中发展自己的主业。

  第四,出版技术还会有重大突破。过去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改变空间的,但现在已有一些发明创造开始改变时间,这将是人类认识上的重大突破,这种交叉复合技术的应用将会开拓各种应用技术方面的新门类。传播技术历来是技术变革的前沿,必然首当其冲。所以可以判定,我们出版业,包括传统的、现代的技术手段都将会有重大突破,我们在技术装备、技术升级方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主动参与技术变革。我国主导开发的数字化复合出版技术,就是把作者、编辑、出版者、读者联在同一过程中,把数字阅读与纸质个性化出版融为一体,它会完全改变现有的出版流程。

  第五,全球文化交流推动出版全球化。全球文化交流将会进一步扩大跨文化交流,弱化文明冲突。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对中国文化、中国图书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满足世界文明进步的需要,把中国图书推广到全世界。要不断开拓“走出去”的渠道和方式,用多渠道、多样式扩大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要有决心超越英文出版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

  第六,商业模式重构改变出版思维。互联网思维重要的是改变商业模式,先服务后收费,在服务中间收费,而出版业习惯先收费后服务。基于互联网,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出现了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如航空、汽车、日常消费等,便捷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减少了中间环节。今后出版业的商业模式也要重构,我们已经有了数字出版系统的商业模式。将来纸本流通模式也必须改变,改变从作者到读者的生产、流通、供给过程,重构商业模式。

  筑就出版高峰

  中国出版既有高原,也有高峰。从历史纵向看,现在一年的出版总量等于历史几千年,是历史的新高峰。比起春秋战国、两汉唐宋、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几个高峰来,现在更高更强。历史上有的我们出版了,流到海外的汉籍我们全收回来出版了,历史上没有的我们也创造出来了。从国际横向看,我们的职业出版人、图书品种、总印数、销售总额都占据世界第一位,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国际版协主席称,从国别上看,中国出版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业,“没有中国就不能成其为国际版协”。 

  但是,我们还要努力,使出版与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相适应,在文化建设上还要发力,筑就出版高峰。为什么叫筑就高峰而不是攀登高峰呢?因为我们代表了当代出版高峰,没有别的高峰。攀登高峰是别人已有了高峰我们去攀登,而筑就高峰是我们自己成为高峰再前进。

  2017年有很好的环境和条件,出版业再努力必能攀登一个新高峰。今年十九大要召开,一系列利好法律政策要实施,会给出版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我认为今年应该是出版的黄金年。

  第一,依法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出版产品的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于3月1日实施,这个法把出版所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全民阅读、书香中国建设,都纳入了法治保障范围,完全走上法治轨道,政府要依法保障这些公共出版产品的供给,这是巨大的市场。紧接着就要出台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的规划,主要部分全都涉及出版,为出版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出版业应学会在服务中求发展,以共享理念做好工作。

  第二,“十三五”新闻出版规划深入实施。这个规划提出了出版业的很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十三五”新闻出版规划实施。但出版业还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政府资助项目是一个方面,市场竞争产品更要着力打造,不能不进市场,废了自己基本的武功。有些出版社专门“吃补助”,不敢上市场,这是不可取的。

  第三,深化全民阅读促进出版发展。全民阅读已走过10周年,很多地方已经出台了全民阅读条例,国家全民阅读条例也会在今年出台。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为出版业提供了大众市场;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阅读场所会加大采购力度,充实群众阅读生活,这为出版业带来很好的稳定市场。全民阅读各地都很重视,很多省市都成立了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并将其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当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一个战略工程来抓。出版业一定要积极推动,做好服务。 

  第四,落实好供给侧改革任务激活市场。供给侧改革意在解决消费者的内在动力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有效服务。这是最近几年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出版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大有余地。过去出版社未能深入群众了解需求,坐在办公室主观策划选题;书店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推销,提供的服务太单一,只是卖书。现在已经开始改变,国有、民营都在策划市场有需求的书、建设多功能阅读空间,开发网上销售,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以市场为导向,出版群众需要的书。做好供给侧改革,还包括“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就出版业来说,产能过剩、库存过大的问题也都存在,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加以解决。 

  第五,加大数字出版产品的开发供给。随着阅读方式的新变化,数字出版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年均增长保持了30%以上,这是出版业的新增长点。我们建设的数字出版基地、音乐生产基地、印刷出版基地等,都成为高技术密集、高产能汇聚的出版高地。必须以内容创新为重点,加大数字出版的投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保护知识产权,调动一切力量开发数字出版产品,满足社会多平台、多载体的阅读需要。注重解决数字出版中的问题,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字出版产业,为全球文化交流、出版繁荣做贡献。

  第六,延伸产业链和行业服务。出版产业由于体制所限,各个环节上是断裂的,没有很好的产业链。例如设备制造、物资供应、编辑出版、发行销售、阅读使用,都没有紧密关联的产业链,各自为阵、条块分割、运行不畅。这种状况大大削弱了产业能力,降低了出版效益。在改革和融合发展中,出版业要把打通关节、延伸产业链作为生存发展的根本大计,加以解决。还有出版业服务链,出版业、发行业都要往下延伸服务,阅读指导、阅读调查、阅读条件创造、读书典型宣传,这些服务搞好了,全民阅读热潮上来了,出版业真正就能强大起来。服务就是发展,这个思想要向互联网学习。

  第七,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国家正在组织一系列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工程项目,多渠道组织生产面向全球的中国出版物。有能力的出版社要积极参与,而且要到市场去竞争。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文化传统、语言文字、法律政令、历史环境与我们都不一样,要共同发展首先要有文化上的沟通和认同。“一带一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战略,是建立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具体实施,也是我们出版业的重要课题。现在“一带一路”一些国家对等出版辞书的编纂工作已经启动,文化交流更深入的工作也要抓紧继续,比如医疗健康、科学技术、教育教材等方面的出版物,都要加快出版。

  第八,扩大投融资渠道壮大出版业实力。投资融资始终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出版业要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利用上市、股份制等方式把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吸引社会投资,壮大出版业实力。这既是这些年加快发展的经验,也是今后发展的条件,抓住这一条,就能使中国出版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总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文化强国,而要成为世界文化强国首先要成为世界出版强国,没有实力就不能改变中国出版大而不强的局面。

  下一步,我们要把中央已经决策的重要部署落实好。今年出版业既要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作出重要贡献,也要使出版业得到一个大的发展。因为我们现在建设的是面向小康社会的出版业,也是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出版业,所以这几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希望全行业发扬十多年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做得更好,创造更好成绩,为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本文为2017年1月12日柳斌杰在中国出版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