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先要观世界,后有世界观
夜 雨 | 2017-02-15
收藏
摘要: 能带上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前往一片与这本书互为匹配的土地,享受阅读和旅行带来的喜悦感动抑或是寂寞忧伤,真是一种幸运。陈丹燕以她笔下的旅行文学,与读者分享了这一幸运。

    

timg (1).jpg

    在1993年风雪交汇的圣彼得堡旧火车站月台上,当俄罗斯的火车沉重地喘息着进站来的那一刻,陈丹燕眼前闪过安娜·卡列尼娜苗条的身影,那是她第一次将自己的阅读爱好与旅行地理联系在一起。

  自此以后,陈丹燕便化身背包客,走出国门,开始用地理阅读的旅行方式来读小说。这真是一个欧洲小说爱好者取悦自己最梦幻的方式。陈丹燕在边走边写中,坚持着作为背包客的随性洒脱,珍惜旅途中每个冥冥的际遇;她也坚持着作为一个职业作家对历史与现实、时间永恒等问题应有的思虑与考量,呈现给读者的真正的旅行文学。而在陆续不停的旅行中,她亦有了可以回首从前的经历、年龄与相应的智慧。

  2013年,为了真正读懂小说《哈扎尔辞典》,陈丹燕又化身执着读者来到小说家帕维奇的故乡塞尔维亚,开始了一段传奇、神秘的文艺之旅。当她踏上这个静谧宗教与喧嚣炮火交织的异域世界,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指引着她的旅行,而那些遗落在小说《哈扎尔辞典》里的蛛丝马迹也开始在现实世界的真实中一一显露。这段旅行开启了她对巴尔干和小亚细亚一带地区宗教、战争、民族等问题的追溯与思考。最后她发现,在这条历史-地理脉络上,不管是在起点还是终点,她始终徜徉在帕维奇的“捕梦之乡”之中。

  在帕维奇家中,陈丹燕一边读中文版的《哈扎尔辞典》,一边翻阅帕维奇在写作《哈扎尔辞典》时的笔记本,还看到了他在写作间隙里为自己画的工作速写。她甚至得以在帕维奇留下的床上躺下,在那里再次读完了关于捕梦术的那一章。这对一个自幼爱读欧洲小说的读者来说,真是一种高峰体验。

  陈丹燕一直通过旅行探寻文学身后更深层的地理和历史源头,也正是这次旅行,她终于看懂了《哈扎尔辞典》。她认为国人对《哈扎尔辞典》有关辞典小说和迷宫结构的看法是偏颇的。来到塞尔维亚,看过走过,她才明白,作家在小说中的展现,是一种世界观,与技巧无关。

  当旅行遇上文学,在《捕梦之乡》出版后,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在今年11月任命陈丹燕为该国在中国的旅游形象大使,她亦成为中国第一位被任命为旅游形象大使的作家。而她,还将继续在文学的地理阅读中走下去。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