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倒逼下,高校教材如何以“精专新”应势求变
李丽萍 | 2017-03-27
收藏
摘要: 自主购买政策全面铺开、数字教材需求增多等市场环境的变化,都在倒逼出版社放下姿态,走进终端,将提高教材的策划力和执行力提上议程。高校教材出版正因势顺变,转向“精专新”,一批精心“孵化”的特色高校教材陆续推出。


405ad1fc35f9b9824084bf81ab8a57e7.jpg

随着春季高校教材的征订与发行进入尾声,意味着秋季高校教材编辑策划忙碌高峰期随之而来。不可否认,在高校教材市场表面繁荣的背后,不少高校教材同质化、拼凑抄袭、内容陈旧等问题为业内外诟病。

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几年合作出版教材品种增速过快等问题不仅在师生中产生不良影响,还给教材进货、付款、退货等带来诸多困扰。同时,自主购买政策全面铺开、数字教材需求增多等市场环境的变化,都在倒逼出版社放下姿态,走进终端,将提高教材的策划力和执行力提上议程。高校教材出版正因势顺变,转向“精专新”,一批精心“孵化”的特色高校教材陆续推出。

选题策划

“钻空”与“补足”双管齐下

作为教材出版发行的第一步准备工作,选题策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于大众类图书,教材选题出版策划与教育政策的调整变化密切相关,每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都会根据高校教学需要,对专业设置、学科设置进行调整,这些政策都会成为高校教材出版人的案头文件。同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深深影响着教材的选题与内容。

前不久,教育部下发《关于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确定了审批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及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名单,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技术等热门新兴专业在多个学校陆续增开。紧盯教改变化的一线出版人早已先行一步作好准备。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网络传播概论》《新媒体概论》《数据新闻概论》《信息图表编辑》等代表性教材。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网络与新媒体”成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的特设专业,人大社就开始陆续推出一系列相关教材。2013~2015年每年增加20多所高校新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6年新增47所,成为一级学科下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新兴专业。这也让人大社推出的这一系列教材不仅处在行业领先位置,同时还是新媒体教学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教材。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出版社注意到了物联网专业在多个院校陆续开设的情况后,立即着手开发了物联网工程相关教材,确立了由理论向技术逐步过渡的出版思路,与教育部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重点实验室合作《物联网概论》,和军校合作《物联网技术案例教程》,成为物联网领域代表性的教材。

当然,针对新专业新学科教材的开发对出版社自身资源及编辑策划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对于大部分出版社来说,做已有专业教材的“补足”工作会更具有操作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社策划编辑周粟提及,在“互联网+”环境下,各个学科都与互联网进行嫁接,传媒类学科也不例外,北师大出版社就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推出了《融媒体数学》《无人机新闻应用教程》等媒介融合系列教材,通过横向补充学科最新前沿动态开发教材。

一些出版社还会选择从纵向增加教材的功能实现增值。在长期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高校教材相关编辑发现,单纯的教材已经太过单薄,如果辅以全媒体资源,把教材变成一门课程,进而通过课程的推广来为后端的营销助力,对教材的使用者和出版社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于是,中央电大社出版了6册“互联网+商科”教材,包括《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商业模式》等。

据电大社开放教育事业部主任赵杰介绍,该系列教材在内容上摒弃以往的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写作模式,更加强调实用性;技术上,开放云书院和开放云学院两大平台,为该系列教材提供了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和学习支持服务;形式上,结合了电大社在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方面的优势,采取了在高校很受欢迎的“书+二维码”的模式,或者叫作“书配网”的模式。读者可以通过手机、Pad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来获取精彩的教学视频、拓展资料,免费下载配套课件和测试题,并且后台还会实时更新阅读资料。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互联网+教学”系列医学高校教材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手机进行在线答疑、在线测评,添加读书笔记,建立改错等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通过新技术的引入,高校教材立体化应用更为普遍。

流程管理

全流程把控降低出版风险

一定程度上说,对于高校教材出版商来说,发现教材出版的新机并不困难,难的是准确评估市场并调动资源进行选题的落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翟江虹对此就深有感触,一方面,这个市场需要培育,出版者甚至要成为这一领域的引领者;另一方面,积极的探索者是勇士,但走得太快又会成为“烈士”。也有出版人指出,教材的效益一般要3~5年才能显现,当前编辑考核制度并不利于新教材的开发。如果后期营销再跟不上,好书“死掉”的情况很是常见。为了提高出版效率、降低风险,高校教材出版的前期调研、作者物色、后期营销等环节都不容忽视。

无调研无发言权。高校教材出版前的调研既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学界文章,也来自一线的实践。通过调研出版机构能够测算目标读者群及新兴专业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出版策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张勇举例道,在策划“大数据驱动的计算机科学系列教材”时,上海交大社编辑策划人员就走访了10余所知名院校,与计算机学科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探讨,在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中,编辑人员逐步确立整套教材的内容方向和体系结构,避免在教材开发前期就“跑偏”。翟江虹也主张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开发多种层次院校普遍开设课程的配套教材,不做只满足一校一师使用的教材,在开发新专业教材时,可以选择从概论类基础课、必修课做起。

制定切实可行的编辑方案。高校教材开发耗时较长,编辑方案的制定必不可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策划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系列教材时就制定了“整体策划、分批开发”的方针,并对进度安排、内容编排进行可操作性地细化。如在栏目安排安排时,针对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增加了“章前导语”“补充材料”“案例”“本章小结”“关键术语”“讨论与探究”“进一步阅读的文献/网站”等栏目。在案例选择上,确定了“内容较新,尽量选取近3年的案例,切忌老旧;立足中国,切忌选取过多的国外案例;注意广度,切忌集中于某一主题;正反结合,有正例,也有反例”等细则,让流程执行有章可行。

物色合适作者是重中之重。“新学科作者群往往承担大量科研任务,撰写科研成果与撰写教材大不相同,教材编写还要考虑整体教学体系的构架、知识脉络的梳理、读者群体学习基础等系列问题。但是,他们的时间和经历又有限,如何能够成功说服专家完成教材的编写任务,又尽量不影响到科研任务,是新教材策划面临最大的难题。”张勇所提到的问题也是大部分新兴教材策划人最为困扰的。翟江虹认为对于新教材的开发,出版社要不拘一格地遴选优秀作者。她举例,“传统史论类教材的作者一般要求至少是副教授、任课5年以上,在开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材时,北师大社就突破这一限制,因为在这一领域往往越年轻的作者越容易掌握时下流行的新技能,与互联网时代的‘土著’居民产生共鸣。”对于实践性强的学科,鼓励业界+学界的“双师制”作者即业界作者提供实操经验,学界作者进行理论梳理与提升的合作形式也是一种有益尝试。

重视新教材市场培育。新教材投入市场后,师资培训及开班试讲等市场推广立即跟进。翟江虹在采访中提到,出版社可以邀请作者担任讲课嘉宾,开展全国和区域性的师资培训,辅以院校拜访、赠阅样书,让有兴趣开课的老师得到教学方面的指导,从而对陌生领域不再发怵,将“有兴趣开课”变为“有能力开课”。在新兴市场逐步培育成熟后,适时进行不同层次产品的开发,利用已有的或重新建立社群,做好新书使用者反馈建议、定期赠阅样书等常规营销工作。为了打开《融媒体数学》市场,北师大社就邀请全国知名的传媒领域及数学领域教授在河北传媒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开班试点讲解,还邀请国内传媒艺术学界、爱奇艺等行业专家在高校和一流传媒机构进行教材推荐和使用,形成宣传的联动态势。

不难看出,新兴高校教材出版是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要真正实现从“短平快”向“精专新”的转变,还有赖于出版机构在顶层设计如编辑、营销考核体系上给予更多支持。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