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蔡晓妮 | 2017-03-28
收藏

3月20日,全球最年长的亿万富豪、慈善家大卫·洛克菲勒去世。他不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不吸烟喝酒,一生只结一次婚并幸福美满,生前更捐出巨额财产用于慈善。他留下的除了财富,更有“何为人生价值”的思考。

  洛克菲勒的离世,让人想起文史大家启功。作为“一字千金”的书画大家,启功曾办书法义卖,将所得巨资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金”以纪念老师的恩情与教泽,并多次捐资希望工程,而自己依旧过着粗茶淡饭、布衣土鞋的简朴生活。近期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坚净居忆往》中,就收录了启功生前的多篇重要散文,有对如缕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人师友的缅怀,体现了其淡泊谦虚、刚正率真的高尚人格。

  启功生前以坚净翁自称,启功斋名叫“坚净居”,取自他的旧砚台的铭文“一泉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这反映出他内心的追求和道德操守。启功虽出身皇族,是清雍正帝的第九世孙,但他家境并不富裕。寡母和终身未嫁的姑姑合力抚养两代单传的启功,后在祖父门生的资助下,才勉强读到中学肄业,个中心酸,应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所以他在66岁时所写的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颇有自嘲之意,看似打油诗,但何尝不是笑中带泪,满腹辛酸。

  启功很小就出来教家馆、卖画挣钱贴补家用,但他并未放弃学习,他曾获得当时有名的学者、文人、书画家的指导与提携。包括: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畬、傅雪斋、齐白石、傅增湘、陈垣等人。这些著名文人不仅是在做人,而且在为艺的道路上,对启功都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早年白岩松采访启功时,启功谦虚地说:“此地无朱砂,黄土为贵”,他对自己的名与利看得都极为平常,这大概和早年比较凄苦的经历有关。

  启功是一个家庭观念非常重的人。他曾对自己的内侄章景怀说过:“两次注释《红楼梦》得的稿费,一笔葬了我母亲,一笔葬了我姑姑。”启功和自己的妻子章宝琛属于包办婚姻,但却产生了完美的爱情。启功母亲和姑姑在1957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章宝琛来照顾,母亲和姑姑过世后,启功恭恭敬敬地叫章宝琛“姐姐”,给她磕一个头。章宝琛死后,启功写下了《痛心篇二十首》,表达他对老伴的深情厚意。旧砚台,坚与净,有着他做事的坚持与执著,苟富贵,毋相忘;一箪食,一瓢饮;有着做人的坚守与淳真。

  启功还是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虽然幼年失怙,却受到了很多师友的指导,其中尤以陈垣和他的情谊最为深厚,启功曾说:“那是说不尽的情谊”,在多篇文章中启功都提到了陈垣对他的提携之恩。陈垣对启功的赏识是力排众议的,而启功心中也无时不感念老师的恩情。他曾忆及:“每当我遭受风雨的时候,是他老人家为我撑起一片遮风避雨的伞盖;每当我遭受抛弃时,是他老人家为我张开宽厚的翅膀,让我得到温暖与安顿。而且他好像特别愿意庇护我这只弱小的孤燕,倾尽全力地保护不受外来的欺凌,就像‘护犊子’那样护着我。”

  启功称自己“皇而不族”,并未享受到皇室的荣华富贵,倒是半生穷困,所以更懂得宽容洒脱、幽默豁达、宠辱不惊的看待世界。他曾说:“我从不温习烦恼。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纵观启功的一生,是德、是艺、是恒、是情、是仁者谦光,更是大家风范。今天我们缅怀启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成就和贡献,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仁者和智者,所留给我们的为人处世的典范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