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写风流 涵养性灵养风格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倩 | 2017-04-24
收藏
摘要: 4月22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朱天曙的《且饮集》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QQ截图20170424095156.png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4月22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朱天曙的《且饮集》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作者朱天曙携一众文化好友与读者畅谈关于中国的经典名作、古典书论、文化传承、印人印事的解读与思考。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华学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及设计总监孙元明参加分享会。央视新闻联播主播康辉通过视频表达了对朱天曙新书出版的祝贺。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梁园吟》曾用“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的诗句表达自己旷达的人生态度,朱天曙同样认为,通晓人生,不为世务所累,寻找自己的快乐,乃是人生至趣。如何与古人通过起笔、落笔获得心灵上的相通。朱天曙从他的首部书法篆刻艺术心得随笔《且饮集》出发,带领读者阅读文字,感受文化之美。 

朱天曙认为,书法的“风格”是养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涵养性灵,作品就不会俗气,也不会跟风。所谓风格,其实就是作者写字的习惯而已。好的艺术家不仅会思考中国书法史上的经验,还应具有较好的文学或学术上的修养。近代以来,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等都是书、画、篆刻、诗文或学术兼通的大家,光靠练习是不够的。当然,“书内功”是基础,“书外功”是持续进步的源泉。艺术家应具备独立的艺术思想,要修炼和思考,多学古而不泥古,不刻意求怪而自有奇,要做到和而不同,所谓风格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文人要有自己的性情和品位,追求高尚和雅正。朱天曙呼吁,在书法普遍职业化的时代,艺术家更应学会独立思考,除技术品质外,怎么样提升书法的艺术品质和人文品质,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据了解,《且饮集》是朱天曙学术研究之外的首部艺术随笔,书中共收录作者20年来零散发表的各类艺术随笔29篇,内容包括“书印杂俎”“书里书外”“学艺自述”三个部分。书中文章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朱天曙对中国书画篆刻经典的认识,以及其从事书画篆刻实践的心得和海外见闻,也包括其在各类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和他在中央美院、北京语言大学等课堂上的讲稿以及各类读书札记。这些文章既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认识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能够为书画篆刻的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QQ截图20170424095135.png

《且饮集》朱天曙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4月版/59.00元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