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数学教学与备考
陆卫英 | 2017-04-26
收藏

■陆卫英(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

  小学数学学习不仅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除了打好知识基础外,还需从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等方面让学生对数学有启蒙性认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呈现逻辑上升状态,每个阶段的要求不同,同样层次也不同。一年级是学生入学阶段,学生需更多地学习倾听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即能够倾听其他孩子的发言,并清晰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的学习经验,这时候需更多注重思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能够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让别人理解思维,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把握和解决。四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步入了学习第二阶段,他们在前面已有能力的基础上,要更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因为随着知识点的丰富,问题也会复杂,能清晰的审题,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前提。同时,独立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也至关重要,课前会预习、课中会辨析、课后会拓展都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保障。针对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特征,我和几位老师一起编写了“小学数学挑战不可能”,将课内外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数学内容统整起来,促进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的联系中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数学思考,然后凭借结构功能,逐步丰富和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系统完善的过程。

  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遇到的问题会有共性,同样也有不同。首先是共性问题,新问题的解决存在难度。数学的学习会呈现逻辑上升的状态,但即便如此,学生遇到新问题时也会不知所措、无法解决。这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学习,也不是不会思维,而是学生迁移的能力、思维的能力也是随着问题的丰富在不断增加,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给学生提供参与、操作、表达、思维的机会,让他们的能力真正得到提升。同时经验的丰富、方法的灵活运用也是问题解决的保障,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式、解题的技能,根据学生的状态调整教学,为学生的学服务,摆脱教的束缚。其次是年龄段、个性问题。低年级孩子思维难集中,高年级的孩子需要挑战,同样也更容易产生惰性,这时表现出的学习能力的差距会越加明显。面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孩子,教师应该更多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和兴趣的指向进行教学。如一年级的孩子呈现的问题要图文并茂,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便于他们的思考,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减退影响成绩时,则要寻找原因,判断其是不理解知识还是受情绪影响,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所改善。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掌握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地方、学校应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一些有价值的数学主题,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素材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开展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更为重要。除课堂学习外,地方、学校、教师可以建设一些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题拓展课程资源,如数学主题图书馆、数学主题实验室、数学主题拓展微信公众号、数学主题游戏等一些数学主题课程内容,为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开展主题化数学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此外,学生也可借助网络进行学习。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学习方式更加多元,问题的解决也不再局限于老师和家长,他们可以在网络中搜索到最佳的答案。同样教师的教学也更加丰富,比如翻转课堂、数字化学习等,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学习方式的丰富多彩。教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搜索进行解决,学生在问题不会解决时,也可以借助微课或是网络资源找到答案。可以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变得更加动态和随性。同样,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互联网资源带来的弊端,教师不应该单纯依赖于互联网提供的帮助,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同样学生不能沉迷于互联网的强大搜索功能中,失去挑战的勇气。

  老师和家长代表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多源于学校教育,教师应该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兴趣、能力上有所提升。小学阶段的孩子更需兴趣主导,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拓展知识、丰富文化、感受数学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到学生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针对能力及学科素养等内涵性的培养,教师要从知识点的关注拓展到实践层面,给孩子更多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而家长需要辅助,能耐心地辅导或是和孩子一起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给孩子提供生活中实践数学知识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