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华书店 把握文化产业变革发展新机遇
王少波 | 2017-05-22
收藏
摘要: 70多年来,山西新华书店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到管理权限的几放几收,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分级管理、独立核算、目标管理、承包经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少波


70多年来,山西新华书店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到管理权限的几放几收,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分级管理、独立核算、目标管理、承包经营,其在由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自强不息,生生不已,在探索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70多年来,山西新华书店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保证了政治类读物发行迅速充足、准确无误,保证了中小学课本的“课前到书,人手一册”, 为宣传党的思想路线、为国民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70多年来,山西新华书店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也由一家随军书店发展成了一个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1949年建店初期,全店职工合计115人,至1952年书店实现统一管理时也不过864人,而2016年时已达到了3610人。固定资产总值1952年时为15万元,至2016年时达到了10亿元;自有网点也从1952年时的114个,发展到2016年时的159个。销售册数与码洋1949年时分别为416万册、72万元,1952年时为2313万册、361万元,实现利润23万元;至2016年时营业总收入突破64亿元,利润突破1.6亿元。建店之初,多数店面在简陋的老屋内,有的甚至靠租房借舍经营,三两人员,四五框架,筚路蓝缕,创业维艰。至2016年,所有店面都已改造了营业场所、库房,拥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实现了办公的信息化管理。



1.历史沿承:4次更名向现代化企业进军

早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的唐末五代,山西的图书出版业已相当发达。同时,山西还是纸墨的著名产地,出过许多优秀的编辑家,这也是图书出版繁荣的重要因素。到了20世纪初,民办书店已遍布全省各市县。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国内知名出版机构还在太原、大同等地开设有分馆。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东进抗战前线,随即在山西及周边地区分别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l月,八路军一二○师成立了晋西北行政公署,3月,在该师三五八旅随军文化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晋西北新华书店,店址在兴县城内。这是山西境内第一家以“新华书店”命名的出版发行机构,也是延安新华书店总店的第一家分店。1942年8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晋西北新华书店遂改名为晋绥新华书店。

同一时期,山西境内还同时存在着华北书店、太岳书店、华北新华书店、晋察冀新华书店、太行书店。1941年1月,华北书店在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成立,太岳书店在沁源成立。1941年5月,晋察冀新华书店成立,之后在山西境内的浑源、阳泉等地建立了支店和一些门市部。1942年元旦,华北新华书店在辽县(今左权县)岭南村成立。抗战胜利至新中国建立这段时期内,山西境内又先后建立了吕梁、晋南、晋中、太行新华书店及多家分支店。

1949年3月,晋中新华书店与华北新华书店榆次分店合并,组建新华书店太原总分店。4月24日,太原解放,太原总分店人员随军入城。27日总分店第一门市部在红市街58号开业,5月15日第二门市部在桥头街72号开业。6月,太原总分店改名为新华书店太原分店。

1951年3月,新华书店太原分店更名为新华书店山西分店。1958年6月,新华书店山西分店更名为山西省新华书店。

2002年3月,山西省新华书店与山西省外文书店合并,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从此,山西新华书店走上了向现代化企业进军的道路。


 2.发展之路:4大举措助推书店转型升级

山西新华书店70多年的发展经历艰辛又坎坷,曲折而平凡,漫长而又短暂,她与国运息息相关,国盛而强,国昌而华。无论哪个时期,一批批新华人为之奋斗劳碌,甚至流血牺牲,其精神可嘉,其品德可旌。记录这样的历史,不仅在于实,更在于启示与思索。

人财物的管理是企业经营质量的基础。太原总分店进城时,书店干部是由军管会任免的,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管理权又划给省文教厅。之后,在经历了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移交地方管理后,1982年5月,各地市县店的人事管理权收到了山西省新华书店。此后,有关人事劳资方面的多项规则、条例、制度、办法相继出台并几经修改,以适应各个时代发展的要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图书发行队伍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建店之初,新华书店内部即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会计规程,之后又进行了多次修订。新华书店内部货款结算制度因其行业特点而形成了自身特色,这一结算网的确立同样是新华书店的竞争优势所在、商业信誉所在。其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专用基金和利润管理是在不断探索适应中完善的,全系统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运作是企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一步。

经营机制的改革是从1981年初开始的。1981年,山西新华书店率先在代县县店试行新的经营责任制。之后系统内又有11个店推行了这种管理模式。自1984年始,全系统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8年,全系统实行两权分离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并向山西省财政厅进行了承包。自1994年起,全系统改行聘任干部目标责任制,之后又将此制度加以完善。

做好教材发行工作是山西新华书店立店之本。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配售制,到后来的预订包销制、市场化竞争,新华书店的发展与教材发行数量的增减息息相关。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系统图书代发站的建立使山西省内各新华书店大中专教材的发行权大幅退让,因而退出了这一传统业务领域。而2000年初,教育部“减负令”的颁布又使“两教”发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之后,随着教材集中采购制度的执行,山西新华书店积极应对,顺利适应了新的招投标方式,并且努力改变“两教”发行理念,寻求战略合作,积极收复失地,在认真做好中小学教材教辅发行的同时,在大中专教材、幼儿教材发行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加大一般图书发行是山西新华书店的职责所在。门市是一般图书销售的硬件所在,而围绕门市开展的软件建设也伴随始终,从1950年代的总册数总码洋管理,到1960年代的开架售书、1980年代的门市“创三优”活动,到如今的连锁门店改造,无不如此。从1952年投资兴建太原市店五一路门市部起,系统内门市基建工作便从未停止过,到2013年,山西省大部分县级店已完成了连锁门店改造。与之同步,山西新华书店的中盘构架也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演进过程。1996年11月,经营面积千余平方米的山西图书音像批销中心开张。2010年,迁入位于榆次开发区的新址,同时,山西新华现代连锁有限公司成立,图书品种长期备货达到15万种以上,基本满足了各基层店日常需求。除门市定点销售外,利用书展书市、摆摊设点、送书上门等固定方式进行的销售活动,对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销售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力开办多种经营是山西新华书店的创新之举。新华系统内的多种经营在1949年建店时即已开展,当时主要兼营文具、纸张、抄本等。1981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新华系统恢复了和书店业务相关的非图书商品经营,主要经营学生用抄本和文具用品。当时的音像销售是作为多种经营项目开发的,最早开展音像发行的是太原市店1983年成立的音像书店。进入21世纪,山西新华书店加大了引进新业态的步伐,引入了电影院线、百新文具,有了自主品牌华文堂,系统内书吧、电影院、快捷酒店、文化生活超市纷纷开办,多种经营如火如荼。

山西新华计划到2020年“十三五”末,集团营业总收入达到50亿元,利润实现新突破;网点布局合理,营业场所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美丽书店”建设实现全覆盖;员工收入稳定增长。


3.未来蓝图:4大创新奔向“十三五”目标

17.jpg

18.jpg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荆作栋认为,整体目标的制定,是基于对现有资源和发展趋势的理性判断,“我们要努力把握文化产业变革发展的新机遇”。针对山西新华2017年的全年工作任务,他提出要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改革创新。

一是深化绩效考核管理。一方面,完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社会效益考核方面加大比重,经济效益考核方面对各业务板块同样重视,同等分值,促进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完善“两教”发行考核办法。用最大努力充分发挥考核制度的“指挥棒”功能和“杠杆撬动”作用,通过考核奖罚,着力打破“大锅饭”的平均分配办法,激励广大干部员工想做事、会做事、做成事,以考核激发发展动力。

二是强化班子引领作用。总体思路是,健全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和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坚持原则,执行制度,一视同仁,用实绩论英雄,以数字为依据,进一步调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

三是做好阅读市场培育。针对工人、农民、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读者群体,进一步完善优秀出版物推荐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育开发最广泛的社会阅读需求。以重要时节节点和重大社会活动为契机,以连锁门店为主阵地,以校园书店、农家书屋为前沿,密切店社合作,大力开展优惠售书,优秀图书、音像推荐、巡展活动,配合延长营业时间、设立各类优秀图书专柜等措施,助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四是着力推进全面发展。教材公司多措并举,调整优化重点品种结构,力争做大做强幼教板块、教材配套数字产品板块。华育公司着力解决薄弱板块产品补充更新、市场产品占比不高、教辅高中同步和中高考品种配套率低等问题。连锁公司拓展农家书屋、团购馆配和大中专、职业高中教材市场业务;继续做优做大“华文堂”自主品牌;加大对不同类型连锁门店的分类细化管理和产品有效供给;推进“校园书店”建设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的良性发展;牵头组织好“美丽书店”申报和验收工作。传媒公司坚守音像电子出版物主业经营不动摇,全面提升“百新文具馆”项目推进速度和管理水平,在“晋韵华彩”“水墨丹青”等方面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重点拓展教育装备及政府采购业务。数字教育服务公司、资产经营方面、各中盘公司、各基层公司、各市级子公司等也都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