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莹写《陌上》:唯有故乡和亲人不可辜负
青 芒 | 2017-05-23
收藏

中国绵长悠久的乡土文学写作传统,在当代的环境下到底是面临裂变还是终结?这是围绕青年作家付秀莹的《陌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年10月版)展开的重要问题。5月1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北京市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青年作家付秀莹长篇小说《陌上》研讨会”在京举行,阎晶明、李朝全、王升山、雷达、刘庆邦、白烨、张柠、陈福民、张莉、杨庆祥、岳雯等诸多文学评论人参加会议。他们就《陌上》的文学艺术进行解读与探析,会议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主持。

  《陌上》是付秀莹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她以华北平原一个村庄“芳村”为背景,以诗意化的笔触,散点透视的笔法,用23个相对独立的短篇,勾勒出了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

  在中国当前城市化进程及市场经济大潮对乡村世界的鲸吞蚕食中,乡村原有的秩序与精神轰然坍塌,也因此有诸多作家以《在梁庄》《大地上的亲人》等非虚构作品进行的“返乡写作”;在付秀莹笔下,她书写的“芳村”看似充满诗意却有着坚硬的现实内核。它们一齐构成我们这个时代农村的斑驳面影。

  研讨会上,评论家们对付秀莹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刘庆邦说他会为付秀莹的文字着迷,她的文字是日常化的,也是心灵化的,诗意化的,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力。张柠认为,中国文学的鲁迅传统是把乡土社会的疮疤揭示出来,《陌上》则重构了一个温柔敦厚的乡土社会。岳雯提及,付秀莹不遗余力地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乡村的事物,构成了某种悖论:一边是古典的未经时间改变的乡村风景,一边是正在发生巨大改变的乡村日常生活。白烨则提出,芳村那些人,那些男男女女的隐秘心事,也是乡土中国在大时代里的隐秘心事。

  《陌上》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有评论家将《陌上》称为“中国当下乡村世界的精神列传”。在这个时代,一个乡村妇人的心灵风暴,并不比都市女性简略,甚或更加丰富。《陌上》中翠台姐妹、婆媳间的家长里短,喜针、小鸾们夫妇间的恩爱情仇,渗透出的是对乡村传统伦理的依恋和坚守;香罗、望日莲等对外面世界和两性关系的新审视,则是对传统的逃逸;建信、大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则是重建乡村秩序过程中破与立的矛盾,也是纠缠。

  谈及创作体会,付秀莹说,随着年纪渐长,对故乡的牵挂越来越多。河北老家那个村庄,那个村庄里的人和事,那里的草木砖瓦,鸡鸣狗吠,都令她在遥远的异乡魂牵梦萦,日夜不得安宁。在时代风潮中,乡土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那些乡村人物们,站在命运的风口处,随着时势俯仰,进退失据。她幻想着,写出了芳村,或许就是写出了中国千千万万的村庄,写出了当下的乡土中国。至少,从某个侧面,写出乡土中国在时代变迁中的波光云影。长篇小说是对叙事难度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耐心、意志以及才华的一种考验。当她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一直躁动的心终于安定下来了。因为,唯有故乡和亲人不可辜负。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