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气象的种子

任志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 2017-06-20
收藏
摘要: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是一套“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原创气象科普绘本,气象、自然、科学、童心、诗意、艺术与中国风十足的水彩画相得益彰。


黄 卫 生于上海,敬仰自然,信奉通才为本、知行合一。上海云上气象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专注于气象科普及相关文化创意产品。


关键词 气象 科普 四季 自然 绘本 纳诺比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黄卫著、沈利绘/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4月版/198.00元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是一套“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原创气象科普绘本,气象、自然、科学、童心、诗意、艺术与中国风十足的水彩画相得益彰。该书策划人、作者黄卫试图用这套书,在孩子们心里埋下气象的种子。本报记者近期对她进行了专访,听她讲述书背后的故事。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任志茜

  科普有料,科普也应当有美

  6月15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黄卫刚从云南勐腊县龙林小学回沪,电话那边的声音听起来很清亮,仿佛带着云南雨后草香的味道。我们就从《地球小孩的天气书》的创作初衷聊开了。

  2016年,黄卫在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全国校园气象科普论坛的论文集中发表了论文《数说气象科普——气象科普出版物与大数据》。她发现,一方面是成人世界对天气现象灾难备感危机和焦虑;另一方面是孩子们渴求气象科学知识的原创读物少之又少。当中国孩子想要系统了解气象科普知识时,市面上最受欢迎的,除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外,几乎都是国外引进版图书,更不要说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原创读物了。由此她产生了创作一套属于中国孩子的天气书的念头。

  拿着这篇论文,用思维导图画的图书提纲和请画家沈利画的3幅天气水彩画,黄卫去上海译文社谈了出书的想法。她表达了出版这套书的初衷——“我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做他们喜欢看的中国科普书”。

  黄卫提炼了受欢迎的科普童书要素,将这套书定位为:手绘、中国水彩水墨风格,通识、艺术、人文一并引入,不按年龄割裂概念一贯到底,不用概念解释概念,努力做好看、有趣、有东西可学习的气象科普书。并用一年的筹备和努力,漂亮地完成了这件事。

  在今年的世界气象日,《地球小孩的天气书》预售首发。书中包含170个气象科学知识点、17个灾害预警生存技能、70个艺术人文知识点、25个全球气象大事记、12个小实验以及6幅选入书的气象童画。在浓浓淡淡的氤氲中,四季、自然、科学、童心与艺术,在400多幅手绘水彩画作中得到淋漓呈现。

  “科普有料,科普也应当有美”,这本书不仅仅只是讲“天气”,还运用发散性思维、通识教育的理念,融入音乐、绘画、汉字、诗词等等各种涉及天气的艺术人文知识、中国神话传说等等,启发孩子从多个角度体会自然的美,更让中华传统智慧在气象中尽显魅力。这种思维导图式的思考方法是黄卫特意藏在书中的,她希望孩子们能发现并使用它。来自孩子们的阅读反馈让她很开心,因为他们发现了她藏在书里的宝藏。

  回顾创作过程,黄卫说:“最难的部分并不是创作,而是审校。绘本的文字要精炼,科普的表达要浅显,用词要严谨。为此,我们就表达的准确性反复考究,为了一个字的使用是否规范不停推敲;甚至图片画的方位有一点点歪,也推倒重画。此外,还请了很多专家进行审读把关。”这种求真的态度,在她看来,是做少儿科普必须的态度。

  关注地球气候,从每个地球小孩开始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出版后,黄卫以纳诺比——书中描述的地球上已发现的最小生物体——为名,开启了“纳诺比看天气”气象科普公益项目并成立了专项公益基金,希望通过气象科普让更多的孩子亲近地球学科。

  黄卫去的龙林小学,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龙林乡。在社会公益力量的支持下,这个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学从濒临撤销到有了崭新的校舍,尽管教学设备和师资依旧严重短缺,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

  在黄卫的努力下,在云南省气象局等各级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龙林小学有了一套专业的校园气象站,并成为了这个贫困县的第一所气象学校。她们还与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团队一起,带去了“地球小孩的天气课”。黄卫与孩子们一起探讨了天气里的科学脑和艺术心,一起欣赏了最早的手绘台风云图、莫奈的《印象·日出》,聆听了《电闪雷鸣波尔卡》中感受雷电的力量,在《雨中曲》中感受下雨的喜悦。黄卫说,无论是城市或乡村,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地球小孩都面临同一个气候未来。当每个孩子都学习和地球和谐相处,关注地球气候的变化并力所能及地以正能量为它做些什么,这颗星球一定会给予我们回应。《地球小孩的天气书》不仅有知识的学习,更是在传授方法,传播精神;思考的方法,表达的方法;科学的精神,人文的精神。

  黄卫说,一个月前“地球小孩的天气课”就在勐腊龙林小学和杭州长阳小学两个试点同时开课了。勐腊的志愿者老师录制孩子们上课的视频以及当地的天气现象,比如双彩虹、地形雨等等;杭州长阳小学气象科普老师则录制气象社团孩子们的校园气象站工作,把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录下来。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孩子们熟识当地的气候,但通过小朋友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他们能从同龄人中更直接地学到不同的地球气候知识。亲近地球学科,增长生存智慧,这就是“地球小孩的天气课”的教学理想。

  黄卫和她的团队正在筹备8月将在上海举行的《地球小孩的天气书》手绘原稿展及公益拍卖的活动,参展的作品除了画家沈利的手绘原稿,还包括在《地球小孩的天气书》出版前,她们发起的全国气象童画赛征集来的小朋友的画。黄卫希望用画作公益拍卖的方式,让孩子们懂得,“哪怕只有小小的力量,也可以回馈给社会”。

  无论是最初策划《地球小孩的天气书》,或是由此衍生的气象科普公益项目,黄卫和她的伙伴们的初心一直未变。“如果有一些孩子因为看了《地球小孩的天气书》,或者因为我们做的气象科普公益项目,喜欢上地球学科,开始关注地球气候,学习到一些与地球共处的生存智慧,那么,我们大家再多的不容易也都是值得的。”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