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难点凸显 误区如何规避
刘 言 温珮滢 | 2017-06-23
收藏

本期嘉宾

  ●刘称莲(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

  ●罗 玲(旅澳学者、儿童教育专家、“妈妈加油站”创始人)

  ●孟 迁(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萨提亚认证家庭治疗师)

  ●泽 爸(专业亲子教育讲师)

  难点1

  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不同学段?

  孩子进入学校后,很多家长认为“没自己事了”,从而疏于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专家应诊

  刘称莲(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

d3f240b6-dfc5-4f7a-8f03-c2e8b397078b.jpg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两大陪伴作用:一个方面是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的陪伴,另一方面则是心智养成的陪伴,即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家长应当清楚,孩子最终要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这其中包括能力、心智、身体、情绪、人际互动等各方面内容。

  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家长要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其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建立上,既要陪伴孩子,让他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也要自我学习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进入初中以后,孩子迎来青春期,此时家长要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变强,容易叛逆,家长需要给予其更多的包容、理解、接纳以及尊重。只有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高中阶段的孩子即将面临高考,处于压力最大的阶段。该阶段的孩子接近成年,但是又有很多心智上的不成熟和心理上的挣扎冲突,所以此时家长对孩子关于解压方面的陪伴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处于高中阶段,家长尤其需要密切关注其表现。作为家长,一方面需要对孩子有一分信任,相信他可以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家长也需有一分警觉心,观察孩子的表现是否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当看到孩子出现某些变化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关爱,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我不建议家长过多过问孩子的学习,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家长应当更多地对处于压力中的孩子给予关爱。契合其真正的需要,家长才能做到有效的陪伴。

  现在的家长普遍焦虑,这种情绪往往掩盖了他们对孩子的爱,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的都是家长的焦虑以及对自己极高的期待。事实上,家长应当首先自我成长,放下对孩子成长的焦虑,把爱真正地呈现给孩子。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家长需要去感觉,如果感到和孩子相处舒服,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爱和温暖,如果家长自己都感到不舒服,在相处时被生气、焦躁的情绪填满,那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总而言之,家长做好了家长,孩子才能做好孩子。一个内心宁静的家长,才能够对孩子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图书“药方”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三本书介绍了作者在女儿成长的三个阶段陪伴的小方法。每个孩子都有适应其独特性格的独特方法,家长需要掌握独特的方式去陪伴。在读书过程中,只要怀揣着对孩子的爱,就能够利用合适教育理念,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难点2

  如何规避“错位”防“太累”?

  目前,不少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存在“错位”,造成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误将正常的、阶段性的表现看成问题,反而该做的教养却没有做好。这让很多家长感觉教养孩子太“累”。

  专家应诊

  罗玲(旅澳学者、儿童教育专家、“妈妈加油站”创始人)

0fb470ab-98fa-4431-9086-453435471ff7.jpg

    对孩子的教养,要建立在懂孩子的基础上,家长要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要知道当前孩子的心理需求。合理的教养理念是“管教”,不是在出问题的时候管,而是要在好的时候因势利导。

  怎样因势利导?首先要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油罐原理”:人的心里有两个“油罐”,一个储备乐趣、热情,一个储备爱。就像人的身体每天都要消耗体力一样,人的心理活动也要消耗这两个油罐的库存。当库存充足,人的心理和情绪动力强劲,库存短缺则会出现情绪问题,继而引发行为问题。

  在孩子教养方面,父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孩子的心理“油罐”加油。从短期看,充满爱的油罐可以让孩子减少情绪和行为问题。从长期看,这个库存的储备将影响孩子一生。

  怎样给孩子“爱和乐趣的油罐”加油?可以通过正面语言、正面建设、接纳、共情、把“管”变成“帮助和支持”等等。孩子的“油罐”被加满的过程,也是自尊心、自信心、抗挫力、乐观的性格等好的品质得到成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家长更容易建立起规则,从而适当给孩子推动和磨砺,这当中也需要灵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故事力、游戏力等。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家长是孩子最初的影响者,家长和家庭的状态将对孩子的性格、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家长的格局可以说会决定孩子的命运。因此家长的心理成长很重要,在引导孩子时也要让自己成为内心强大的家长。

  图书“药方”

  《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介绍了学龄前儿童各个年龄段的发展特别是心理成长规律,帮助家长看到孩子表面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心理需求,从而让家长更懂孩子,找准教养的大方向。此外,该书重点阐述了家长如何在不同阶段适时引导和推动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哪些典型表现及如何应对。内容还涵盖大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常见的学习问题,例如成绩与能力的关系、英语学习、写作业、补习班、假期的规划等。该书还针对家长在教养孩子过程中自身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了说明,比如家长面对繁重的生活、工作、教养孩子的压力时,如何回到饱满的状态等。家长可以从头开始,依次按章节来读,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层次。同时,各个章节的内容相对独立,家长如想了解某一方面的问题也可进行针对性阅读。教养孩子是一项系统工作,所以建议家长通读全书,领会总的教养思路,这样才能在生活中结合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

  难点3

  如何给孩子“舒适有效”的爱?

  现实中,很多家长往往觉得自己对孩子越爱越“招恨”,不仅不能让孩子变得“符合期待”,反而会使亲子关系更糟糕,影响孩子的成长。

  专家应诊

  孟迁(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萨提亚认证家庭治疗师)

孟迁2.jpg

    通常来讲,一个健康孩子的自我生命能量或潜能基本可以应对每个成长阶段的生活课题。孩子在家庭关系中如果得不到与之适应的“心理支持”,享受不到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和问题。而这种不自由往往来自于家长“非孩子所愿的爱”。这种爱的产生主要来自家长的两种基本心理,一是恐惧,二是自我需求。比如当下,很多家长会把孩子强行推进各种补习班。当中不少家长其实是由于自己内心缺乏安全感,他们对孩子学业的焦虑实则源于自身的生存焦虑,于是通过给孩子不断报班来寻求心安,减弱恐惧并满足自我需求。没有从孩子个体出发的“爱”很容易“被排斥”。家长到底如何去爱?这个问题可以尝试从认同、安全感、重视和接纳四个元素中寻求答案。

  先是认同,首先要练习对生命善美的肯认,从自己练起,寻找自身的闪光点。所谓肯认,并不是自我赞扬,也不是单纯对好的结果进行肯定,而是学习用爱和理解、包容的心态去感受过程。这种能力需要练习,比如说定期写一写肯认日记。

  而后是安全感。这里的安全感指的是“尊重界限、尊重自由”。普遍的家庭关系中并没有界限可言。父母为孩子好,就好像对孩子的一切都拥有决定权。实际上,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强加。孩子的选择可能会让父母不安,但是这并不等于孩子的选择就有问题。在良性亲子关系中,需要尊重对方的选择自由,支持孩子做他自己,并且不会因此失去“安全感”。但这也不等同于无条件服从的溺爱,说“不”也是一种尊重“界限”和“自由”的表现。

  再之后是重视。这要求父母放掉自私的、隐性的自我需求,转而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意愿。很多父母说很重视“我的孩子”,但根本上是重视“我的需求”,比如把自己未竟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去实现,而对孩子的“渴望”却很漠视。

  最后是接纳。接纳不是容忍,是了解。对孩子了解程度越深,接纳程度越高。比如有的孩子很内向,不爱主动表现,不爱竞选班干部,那么有的家长就很容易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太适应现实社会,要改变。事实上,内向的孩子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不太容易被环境影响,更容易专注于一件事情,比较容易走出自己的路。这是一种风格,而不是缺点。如果家长对这些都有所了解,那么就能对孩子的各种情况都能够有所接纳。

  以上这四个要素互联互通,同时也有递进性。在亲子关系中,有认同,孩子就能和父母说话;有安全感,孩子就能对父母敞开;能够重视,孩子就会感激;能够接纳,孩子和父母就有归属感。这样一来,良性的亲子关系就会产生,孩子也可以以更自由、更健康的姿态成长。

  图书“药方”

  《哺喂孩子的心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阐述了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认同、安全感、重视、接纳,这些原动力使孩子感受到爱的喜悦,而孩子对于爱的渴求比食物和水更为强烈。作者孟迁以7年时间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融入了大量的观察、实践和思考。每篇文字的前面都列举了现实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方便读者进行自我诊断,作者希望读者能够以放松和平等的心态来读这本书。

  难点4

  如何面对教养孩子的各种“冲突”?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冲突:为什么照着教养书来教却还是有问题?夫妻的教养观念不同怎么办?为什么很爱孩子却对其责备谩骂?为什么脑子里明明装了很多教养观念但面对实际问题时却做的走了样?

  专家应诊

  魏玮志(人称“泽爸”,专业亲子教育讲师)

111bb4a5-9904-4256-add7-c4786943694c.jpg

很多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理念上的困惑。针对这一点,家长们需要有一个基本概念,即“亲子沟通与教养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所以,不必完全照搬教养书的内容,更不能都参照老一辈方法来教孩子,而是要通过陪伴与耐心来了解孩子,不断跟孩子沟通,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有效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了解再教,才能解决教养理念的困惑。

  而在与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冲突也不可避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但又尚未成熟且需要教导。家长要给予孩子“有限制的自由”,并非一定要听谁的,而是要坚守教养的原则与规范,比如规定用手机的时间、规定何时吃多少糖果、孩子打人了务必制止等。沟通时,要稳定亲子双方的情绪、倾听孩子的要求,找到沟通的方法与技巧,达到亲子之间的双赢。

  再比如,针对孩子与他人的人际互动特别是孩子间发生冲突等情况,家长切忌介入太多。因为人际关系是属于孩子个人的事情,家长只需提供方法,让孩子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相处方式。比如对“抢玩具”这种时常发生的状况,要告诉抢玩具的孩子如何运用询问、轮流与交换等沟通方式,告诉被抢而哭的孩子如何把玩具要回来。家长不需强迫孩子分享,而是引导孩子逐渐乐于分享。

  图书“药方”

  《转念:从命令式吼叫到亲密陪伴》(天地出版社)针对家长们虽有大量科学理念认知但面对实际情况仍然会以“打”“吼”“骂”为处理方式的问题,制作了一个亲子状况SOP流程图,从情绪、沟通、教养、关系四大方面来提供情景教养的办法,帮助家长实现活学活用。家长们需要真正转变观念,在每一次“做得不对”“做得不好”中思考接下来如果“做得更好”。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