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平《追梦珊瑚》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
林致 | 2017-06-24
收藏
摘要: 《追梦珊瑚》是中国当代大自然文学之父刘先平的最新力作,是一部描写我国珊瑚礁科考和保护的纪实文学作品。

a3986831-960b-42f6-b1c6-0cc0e4d39166.jpg

2017年6月21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由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追梦珊瑚》作品研讨会隆重举行。

中宣部原副部长翟泰丰,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中国版协原副主席海飞,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图书处处长周凤荣,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等嘉宾出席会议并讲话。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经理柯尊文主持会议。

《追梦珊瑚》是中国当代大自然文学之父刘先平的最新力作,是一部描写我国珊瑚礁科考和保护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书生动展现了我国科学家们为保护和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既有他们长年累月冒着生命危险考察珊瑚的精彩实录,又有繁育、移栽珊瑚的奇思妙想。书中还附有大量精美图片,展示了多彩而神秘的珊瑚世界,同时也展现了我国海疆特别是南海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作品将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力求唤起大众的海洋意识,树立生态道德观念,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

本次研讨会围绕刘先平创作的纪实文学新作《追梦珊瑚》展开,与会嘉宾就《追梦珊瑚》作品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思想价值、科学价值;创作的时代背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与现状、迫切性与重要性;“大自然文学”所包含的深意;用文学抒写科学和科学家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和热烈的探讨,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这样一部作品的问世具有重大意义。

翟泰丰认为,天地人一体,共同遵从道法自然,这就是刘先平四十余年,在大自然中行万里路所感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根脉。在《追梦珊瑚》中,刘先平再一次走入海洋,再次大声呼唤生态道德。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大”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生态文明环境有了重大改善,人们保护生态的自觉性增强了。然而,实现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仍任重道远,完善生态法治,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的任务则更加繁重。

“情怀、情感、情趣”,高洪波用这三个词概括本书。“情怀,是指刘先平一直呼唤的生态道德。刘先平的情怀四十年如一日,用他一部一部书、用他一个一个脚印、用他一次又一次的探险,他是用心灵在大地上写作,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了具有独特色彩的属于刘先平痕迹的大自然文学。情感,是指刘先平自始至终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他咬准大自然文学,死盯到底,从四十岁盯到八十岁,这是非常重要难得的情感,儿童文学界里面像他这样对一种文学样式执着了四十个年头的,好像还没有第二个。情趣,是指该书具备了作为儿童文学应有的趣味性。书中对海洋奇特生物的描写运用了漂亮的文笔,对皇甫晖、小笪等人的细节描写也非常有趣。这样的情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刘先平在八十岁高龄依然有旺盛的创作力,他的智慧和体能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宣传和敬重。”

郭运德则用了“野趣、童心、愿景”三个关键词来评价刘先平和他的新作。郭运德表示,野趣,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作品中最张扬、最出彩的。他笔下自然风光的粗犷、清幽、险峻,动物世界的野性、凶险、趣闻,以及海洋世界的五光十色,野外科考的艰辛、刺激,展现的都是野趣的心态。童心,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刘先平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探险天性;二是在他的作品中,透出儿童般的纯真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认识自然的视角。愿景,是刘先平对生态道德的呼唤和对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刘先平对以皇甫晖为代表的科学家的追踪以及对他们的敬重态度,都表现了他对目前海洋生态、海洋意识的一种强烈呼唤。

潘凯雄认为,《追梦珊瑚》充分彰显了一个作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突出的敏锐性。它既有文学的意义,还有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书中疾呼的“生态道德”和“海洋意识”理念,是目前国家整体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所极力倡导的。

海飞说:“这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作品,是一部铁肩担道义的作品,它体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大格局和中国儿童文学的深度。”

会长,周凤荣表达了对刘先平老师和李珍英老师崇敬、尊重和敬佩,并拜托各位领导和专家、媒体朋友一如既往、继续关心、关注、帮助和扶持湖北出版,并表示湖北出版界一定会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各位的厚爱。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感叹道,刘先平的这些大自然作品是跋山涉水、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蘸着他的汗水写出来的。与他的早期作品相比,《追梦珊瑚》中所表现出的自然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表明刘先平对大自然文学的思考也在一步步深入。《追梦珊瑚》这部书的意义不仅仅是向读者介绍了自然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还说得非常具体,告诉我们怎样去保护大自然,特别是“生态道德”这个概念的提出,这对于全民,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

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则用三个维度和特点来概况了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创作。第一个维度与特点,从人类的中心主义走向地球中心主义。第二个维度和特点,直面现实,基于忧患,坚守现实主义精神的大自然文学的美术取向。第三个维度和特点,大自然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体现在它是跨文化的对话,跨代际的沟通,跨文体的写作。“《追梦珊瑚》的推出,也再次诠释了这三个维度和特点,值得好好研究。”他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刘玉琴认为,刘先平把科学家、科考、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引入作品中,唤醒人们对海洋、对自然的保护意识,传达“对海洋生物的保护和尊重就是对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保护和尊重”的理念。这是作家的情怀和担当,也是很有责任感的文字印证。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认为,《追梦珊瑚》写得非常纯净,书中的人物也很纯净,他们的崇高和海底世界、珊瑚世界形成了作品非常和谐的格调。此外,这本书还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

安徽大学教授刘飞表示,《追梦珊瑚》体现了刘先平“尚奇”的创作理念,信息量很丰富,具有突出的纪实性,充满了感动的力量。

中国作家网主编刘秀娟认为:“《追梦珊瑚》丰富了我国海洋文学,对中国海洋生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他所呼吁的生态道德,是他从古人所提到的‘自然之子’中汲取的哲学基础,并传递了自己‘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刘先平用文学引领了国家、社会的改变。”

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公众教育干事柳茵表示:“我们不缺好的海洋故事,缺的是像《追梦珊瑚》这样好的海洋作品。2016年,国家海洋局会同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讲好海洋故事,推动海洋意识大众传播。”柳荫说,“《追梦珊瑚》正是我国海洋事业急需的优秀的海洋正气歌。”

会上,曾在2011年陪同刘先平和李珍英在西沙群岛考察的原西沙守卫战士吉贵群回忆了当初考察的几件小事,并认为刘老师的作品有“真实”“朴实”“现实”三大特色。他带来西沙群岛驻岛战士们的殷切希望,希望有更多像刘老师这样深入到基层的作家,让更多人关注海洋。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兵代表出版方致辞。他表示,《追梦珊瑚》在长江少儿出版社出版,为中国的大自然文学又增添了一座新的峰峦。长少社有责任将这样引领青少年深度阅读和心灵思考的精品图书打造好,并传播给更多读者。

作为该书的作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先平在最后动情地说:“我在大自然中跋涉四十多年,写了几十部作品,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唤生态道德——在面临生态危机的世界,展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壮美——因为只有生态道德才是维系人与自然血脉相连的纽带。我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据悉,该书已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