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新·国际特色小镇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王双双 实习记者 郝溢男 | 2017-08-25
收藏
摘要: 2017年8月24日,由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中新城镇化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中新·国际特色小镇发展论坛(CURI International Characteristic-Town Development Forum)在京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特色小镇之路——动感VS静思”,力求在我国深度推进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进程中特色小镇整体过热的背景下,引发冷静的思考与研判。

论坛围绕特色小镇事业设置多元主题板块,除趋势研判、经验交流分享外,为实现项目和资源的有效对接,特别开设国内外优秀小镇展和产业IP展,以及年度特色小镇研究报告发布等活动。

图片1.jpg

从政策到模式  特色小镇发展创新进行时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到,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行、光大银行、企业家联合会、企业协会和城镇化促进会六个单位下发了“实施’千企千镇’工程,建设美丽特色小镇”的通知。目前,已经有二百多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现在报上名在网上审查的又有几百个,今年要争取这些成熟的特色小镇,由地方政府和企业签约,签约之后国开行、光大银行马上就跟踪给予贷款的支持。郑新立认为实施“千企千镇”工程能够引领中国城镇化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将会出现六大转变:第一,在城市布局上,由重点发展大城市向重点发展小城镇转变;第二,在城市功能上,由工作与居住分离向产城融合方向发展;第三,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由多业并举的综合性城市向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发展;第四,在投资运营主体上,由政府向企业转变;第五,在土地供给上,由政府征地后招拍挂向转让土地用益物权或土地入股的方式转变;第六,在融资方式上,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

政府怎么去正确评估特色小镇活力呢?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可以将特色小镇看作一个复杂自适应体系,从自组织性、共生性、多样性、强连接、集群性、开放性、超规模性、微循环、自适应性、协同涌现性进行衡量评估。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中心主任徐林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城市化率大概57%多一点,据判断,中国的城市化率会在2020年达到60%左右,到2030年会达到70%左右,所以中国的人口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居住在城市和各类城镇。在防范特色小镇房地产化方面。他坦言,企业去做开发没有什么不好的,企业对一个地方能不能做开发,做出来的开发能不能挣钱,会有自己的市场判断,我们很难去判断对错,但是需要满足基本规律,如果不能吸引创新创业的要素,这样的镇我觉得也很难发展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嘉宾在论坛上展开主题为“政企互动看特色小镇实践中的发展模式创新”的对话。

图片2.jpg

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发布:中国特色小镇可以造但不能作

论坛期间,中新城镇化研究院院长袁开红发布了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报告共分为五个重要的章节。她讲到,“第一个章节叫动感,就是冲动的感觉,为什么现在特色小镇这么热,第二个章节是溯源特色小镇之热,我们主要做了特色小镇之热的解构,第三个章节我们做产城融合分析与特色小镇综合评价体系,这是比较学术的部分。第四个我们通过解析特色小镇之热以后,希望能够进行特色小镇的经略分析,那就是重构,这部分有很多我们操作的流程在里面。最后一个部分,是特色小镇的思考和探索,也是我们主题对应的静思的部分。”

图片3.jpg

袁开红最后谈到了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她用两句话进行总结:第一,中国特色向来善于加快进程,但需符合自然规律,中国的特色小镇可以造,但不能作。第二,在特色小镇打造的持续热潮中,需要所有当事方理清思路,脚踏实地,以促一方发展、优一方环境、惠一方百姓为出发点,做出精品。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