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学引领风气之先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夜 雨 | 2017-10-18
收藏
摘要: 2017年10月13日,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北京文学力量”为主题的第二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由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社、十月文学院在京联合举办。

微信图片_20171018132648.jpg

20171013日,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北京文学力量”为主题的第二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由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社、十月文学院在京联合举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阎晶明,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昱,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十月文学院院长曲仲等领导出席会议。作家阿来、叶广芩、刘庆邦、宁肯、红柯、关仁山、唐朝晖、石一枫、董群,文学评论家孟繁华、白烨、陈福民、张柠、陈晓明、李朝全、刘琼、刘大先、岳雯等嘉宾出席并发言。

据悉,该论坛是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之一,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5年来的北京文学的成就、北京文学与“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北京文学和文艺理论批评的相互促进,以及面向全国的开放的北京文学。与会作家与批评家们就北京文学与中国文学发展中的诸多重大议题和前沿课题展开深入讨论,北京十月文学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担任论坛总主持。《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小周也参加了会议。

北京5年来文学特点:丰富、创新与融合

阎晶明在致辞中说,近几百年来中国文学的高峰都与北京有关,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鲁迅创作的最高峰时期都发生在北京。北京作为文学创作的中心地带,吸引了大批作家从全国各地涌入,并且以北京为题材的小说数不胜数。在不同时期,以老舍、王朔、叶广芩等作家为代表,他们对北京这座伟大的城市均进行不同的书写。他希望借论坛契机,深入讨论关于北京的书写该怎么去表达,共同推动北京的文学事业发展和繁荣。

北京文学的丰富性被一众评论家认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文学评论家白烨对北京文学成就进行点评时说,北京的文学创作力量整体强劲,老一辈作家如王蒙在写作,新人也在迅速成长。评论家张柠提出,近五年来的北京文学新作叠出、形态多样、质量悠然。如刘庆邦的《黑白男女》、宁肯的《中关村笔记》、徐则臣的《耶路撒冷》、付秀莹的《陌上》、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等作品都是在中国文坛引起瞩目的作品。中国文学界的一流作家,大部分都集中在北京,如王蒙、莫言、格非、李洱、邱华栋、宁肯等人。像70后代表性作家也在北京,比如徐则臣、石一枫、付秀莹等人。像80后中的一流作家,如张悦然和笛安,以及活跃在儿童文学界的作家曹文轩,及诸多诗人,重要的都在北京。

除了丰富性,北京文学还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白烨在发言中提出,以《十月》为主的北京文学近年来突出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新前行,以及和时代密切联系的精神。评论家刘琼认为,北京文学首要应被关注的,是对北京多重文化和文学风格的自觉书写。在对传统的京派皇城文化的书写的同时,因为多种文化的融合,北京文学才更具有创新和活力。文学评论家孟繁华也认为,北京作家有更大的胸怀和气度,能更文学性、更艺术性地塑造在变革时期中的人。

评论家陈晓明则提出,我们今天讨论北京文学的时候,应该在大北京的意义上来讨论北京文学。大北京文学是一个丰富,从四面八方而来但又带着不同家乡记忆,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其中,老北京的老故事和新北京的新经验构成两极。对于老北京文化、记忆的书写我们不能放弃,新北京的经验,则能穿越历史。对北京的书写一定大有可为。

北京文学与城市文化建设:打造北京地缘文化景观,展现文学不同风貌

北京是一座厚重的古都,也是一座文学的城市,文脉悠长。北京文学与“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城市文化建设是论坛上的另一重要议题。据悉,“一核”,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城”是老城区,也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三带”是大运河文化带、西山的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两区”,一是北京作为服务型城市的功能区,北京提供文化服务,对全国,甚至对全世界,提供文化服务;另一个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区。

韩敬群介绍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已召集了不同年龄段的多位知名作家对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进行长篇小说、纪实文学等不同文学体裁的选题策划,力求用文学的温度和力量,见证城市的沧桑巨变,串联北京的文化记忆。

对此,被视为“京味儿作家”代表的叶广芩坦言,“一核一城三带两区”虽是地域性概念,但必须有文化的积淀和托举才能真正立起来,而这是作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她同时提到,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带给这一代作家广阔的视野,和读者也有更深层次的交流,这都将帮助文学创作迈入佳境。

《十月》杂志常务副主编、作家宁肯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城市也有故乡的话,你最初生活的地方,比如大运河旁、长城旁、永定河旁,就是你的故乡,特别是如果你已离开三十年,甚至是四十年。”他认为,围绕“一城三带”有无尽的题材。我们的新大陆就在我们自身。一种新的角度,一种新的选择,就是一些新的掘进。

青年作家石一枫则认为,北京文学关于“一城三带”城市文化建设的书写,既要书写国家故事,也要有个人故事,个人与国家是紧密相连的。

北京文学,是面向全国的开放的北京文学,评论家、作家不断通过各自观点强调这一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青年评论家刘大先说,北京已经不是一个具象意义上的地理空间或者地方性的概念,它其实是一个无形的象征,一个隐形的在场,这样的北京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所在。大家一致认为,北京文学应当引领文学的风气、潮流之先,作家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