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细化设计深入推进师生共读
徐  欢 | 2017-11-15
收藏
摘要: 老师的阅读先行,带动着学生的阅读持续。


对于上海市闵行区航华第二小学而言,2010年是特别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该校开始深入实践儿童阅读活动。校长吴海英在梳理各项工作后,特别提出将儿童文学阅读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开展,以“童真、童趣、童心”为学校发展办学理念,以“扬童话育人精神,创特色品牌学校”为办学宗旨,并由此形成学校的核心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校长亲领、专家引路、全员“变身”来推进变革,不仅在改变环境、编写课程等方面有诸多深入尝试,还在容易被“泛泛而谈”的“师生共读”方面有很多具体的设计。

首先是行政领导带头读,教师跟着读,学校组织开展了“点灯人”沙龙各项阅读培训活动。一是“经典讲述”老师听童话。每个星期五的上午行政和骨干教师阅读讨论1~2篇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厚实自己的底蕴。在下午教职工的学习时间,由行政领导作“经典讲述”,给老师讲故事,丰富老师的儿童文学积淀。二是“童话时刻”老师聊童话。每逢单周四的下午,是老师们阅读童书的时间,该校将其命名为“童话时刻”。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每月一次在百忙之中赶到航华二小,和老师们一起聊儿童文学,帮助教师进行深度解读,指导老师阅读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作品的儿童视角。三是“彼得潘剧场”老师演童话。每年一次的童话剧表演中,每个老师都上台表演童话剧,不求专业,但求热情投入。语文老师演了,数学老师演了,体育老师也演了,连学校后勤组的老师都上台了。演着演着,老师们发现学校里的达人们竟然都成了文学里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经过这样的演绎之后,作品里的内涵就会融入到每个人的生命里。五是“经典阅读”老师教童话。在明确所要讲述教授的童书后,学校开展阅读指导实践活动,把自己的获得、感悟带进课堂,传递给学生。语文课中有童话,数学课中有童话,美术课中也有童话,连讲究科学的自然常识中也有了童话。不少老师勇于创新,探索阅读课的各种教学方法。有的让学生观图质疑,读文猜测,在读中品味,在品中感悟,在悟中与生活联通,在联通中提升品质;有的给学生留足情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感悟互助共享的快乐;有的给学生留够实践演练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阅读的课堂让学生的眼睛亮了起来;引人的情节让学生迸发了想象创作的热情。

老师的阅读先行,带动着学生的阅读持续。为了让学生在校内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由阅览课向课外延伸,学校设定每周一午间12:30~1:00开展快乐的红领巾读书活动。学校称此为“快乐130”阅读。各中队的“红领巾小助理”佩带好标牌,在“130活动”前到图书馆完成借书工作,并分发给班中学生,阅读活动结束做好归还工作。学生很喜欢这30分钟,他们广泛阅读,总是时间到了不舍得放下手中的书。“花格子”图书廊,“花格子”小书吧等多条阅读通道,让学生自由灵活地阅读,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促使学生形成生命成长的内动力。2011年起,学校在拓展课程中新开设了一个“童话故事组”。学校将它命名为“小淘气”红领巾故事社团。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为社团成员创造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在指导老师的精心引导下,成员们大量阅读童话,在反复阅读时积累讲童话的素材,在朗读、讲童话故事的基础上,积累表演的经验。学生们在参加故事组的活动中,感受着童话的趣味,产生了对童话阅读、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学生们有了很大变化,孩子们自信了,成长了。在开展让学生讲童话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还不断指导学生排演童话剧,组建了一个“长袜子”表演团。老师带领学生编排了一个个经典的童话故事。从2011年起,该校每年参加上海小学生创新阅读表演大赛。《犟龟》《和甘伯伯去兜风》《北风和太阳》《柴斯特的秋天》《不会写字的狮子》等,每一次比赛,都评出金奖、银奖,最佳表演奖。在这样的表演中,孩子们从容自信地展现自己,绽放纯真,编织着美好的童年。学校在开展了讲演童话后,学生接触了很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在阅读之后,他们有许多感受。老师们就组织学生进行童话的创作。“长袜子”创作社由此诞生。孩子们有的诉说故事听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成了“读后感”;有的想象故事会怎样继续发展,编出来就成了“故事续编”; 有的突发奇想,有了一个新的故事,这样就成了“故事创作”; 有的根据故事里的插图,进行想象创作,就成了“看图画写童话”。各种各样的形式,学生都在尝试,他们创作的热情极高。他们的童话创作作品纷纷获奖,刊登在《芝麻开门》《儿童时代》杂志上。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