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孩子的世界有不同于成人的色彩温度

  ○李墨波(书评人) | 2017-12-01
收藏
摘要: 尚在成长期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呵护,不仅爱他们的优秀,也爱他们的缺陷,不仅爱他们的聪颖,也爱他们的愚笨。
《爸爸和安安都在》徐玲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9月版/20.00元

尚在成长期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呵护,不仅爱他们的优秀,也爱他们的缺陷,不仅爱他们的聪颖,也爱他们的愚笨。

  安安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之前她一直跟父亲生活在青木镇,母亲为了让她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她带到广州。身处异地的安安,不仅要学会融入陌生的环境,还要试着跟母亲沟通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安安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徐玲的小说《爸爸和安安都在》没有刻意安排过于戏剧性的复杂情节,直接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用第一人称,记录了少女安安跟随母亲异地求学的整个心路历程,作品用紧贴人物的笔墨将少女脆弱不安的情感世界展现得细腻真挚。

  正是从安安的视角,小说带我们进入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是曾被我们忽视和误读过的。因为年龄和阅历的不同,孩子的世界有不同于成人世界的价值标准和色彩温度。小说为我们呈现了成人和孩子两种视角的差异性:面对盘中的一条鱼,大人看到的是新鲜美味,而安安看到的却是鱼的孤独和不幸。然而,面对这种差异性,父母往往强硬地将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将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于是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尖锐地存在着,一方面孩子渴望被关心,渴望被了解,另一方面是家长的超负荷的压力,几乎将孩子的个人空间压榨殆尽。

  在成人主导的世界中生活,孩子们常常要面对很多突如其来的挫折和困难。异地求学,环境改变,远离亲人,重新融入陌生的集体等等,这些对于成人来说可能不算费劲,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却是脆弱心灵的一次巨大冲击。然而,孩子内心的波澜往往被成人忽略掉,成人迫使孩子跟上自己的步伐和节奏,而从来没有发现孩子被裹挟着向前,走得步履蹒跚,踉踉跄跄。

  除了面对陌生环境的惶恐和无助,对于安安来说,让她感到厌恶和反感的还有妈妈错误的教育方式。在小说中,“妈妈”和“爸爸”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跟孩子相处的方式,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爸爸希望安安健康、平安、快乐,而妈妈希望安安优雅、体面、精致。“爸爸”所代表的是一类家长,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珍贵的,每个人都应该以最自然、最健康的方式去成长,不需要迎合谁,不需要取悦谁,做真实的自己才快乐,才有生命的意义”,他们以平等的姿态去跟孩子相处,用最大的爱去呵护孩子的独立和自尊,并不以自己的功利心去强迫孩子,他们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胜过学习成绩。“妈妈”所代表的是另一类家长,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长成为设定好的形象,甚至把自己的未酬之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学业有成出人头地。这种行为常常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实际上同真正的父母之爱背道而驰,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也是一种缺乏智慧的教育观。

  尚在成长期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呵护,不仅爱他们的优秀,也爱他们的缺陷,不仅爱他们的聪颖,也爱他们的愚笨。只有从这种爱出发,才能真正平等地去体悟孩子的精神和心理困境,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疏导,从长远看,也只有这种从爱出发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以这样无条件的爱和细致的体察之心去看,就会发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最大的愿望不是去好的城市上好的学校,而是渴望得到爱,渴望被理解,被关爱,被呵护。对孩子来说,是在陌生的环境中上所谓的名校好呢,还是待在熟悉的环境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度过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好?是上各种补习班好呢,还是跟小伙伴们在田野里玩耍好?这是需要我们父母和教育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部小说,对于有相同经历的孩子来说,能够找到共鸣和温暖,对于父母来说,则是一本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读物。看完以后,父母也许能够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们的想法,能够蹲下身来试着理解孩子们的世界,去重新发现孩子的内心,并且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育方法,而这也正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从《我会好好爱你》到《我和老爸的战争》,再到《我想和你在一起》,直到这本《爸爸和安安都在》,徐玲所关注的是相同的题材,即童年的情感困境和心灵创伤。亲情、家庭关系、破碎、缺失,这些都是徐玲小说创作的关键词。亲情是徐玲进入儿童世界的一个切入口,家庭关系是徐玲长久思考的命题。在最缺乏安全感和爱的年纪,亲情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从这样的切入口,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有效路径,往往能够抵达孩子的内心深处。同时,徐玲常常在小说中将孩子置于一种破碎或者缺失的境遇,置于一种不完满的非常态的情感状态中,由此去观照孩子们的情感之殇,去体味孩子们的亲情之痛,进而由这种非常态的情感状态,去深挖一些严肃沉重的命题,去探讨当代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家庭关系。徐玲的小说常常绽放眼含热泪的微笑,她的这类文学创作无异是在儿童不完满的情感世界中开出的破碎之花。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