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的小角落折射出世界的大历史

2017-12-12
收藏
摘要: 对于历史入门读者,11月的月览有趣得多。

对于历史入门读者,11月的月览有趣得多。本期月览中,值得关注的历史书,不再是大国大情大理论,而是着眼于某个人物或者某个事件,从而反射出一段历史。既有个人小历史与大历史错落交汇,又有镜头与脚步丈量下的历史再现,整体读来,轻松丰富,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解 慧

  从风云人物看历史缩影

  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处于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人,不论出身、地位,都能推动着历史齿轮不断向前,他们不只是英雄,更是历史的亲历者。可以说,“大人物”赋予历史以厚度,“小人物”则赋予以广度,他们同样是历史的缔造者和时代变迁的见证人。

  对于读者而言,阅读历史人物的一大乐趣在于,可一窥人物的“朋友圈”。迄今最全的梁漱溟书信整理集《梁漱溟往来书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版)一书中,涉及了众多人物,如“大人物”蔡元培、吴承仕、赵朴初等人的通信,还包括胡兰成化名张玉川(张嘉仪)写给梁漱溟的9封信等。除了“大人物”,书中许多动人的书信来自于“小人物”,如邹平乡建院院部大门传达室的一位老工人之子,向梁漱溟述说其父对研究院的念念不忘之情。这些书信不仅是梁漱溟个人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生活等的记录,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70余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此外,读者能在该书中看到一个不太一样的梁漱溟,他与学生交流养生、修身经验,记录静坐方法的笔记,照应生活困难的学生,关心侄辈的婚姻大事,暮年时也会哀叹“脑力体力俱衰”,读者印象中那个消瘦、严肃、硬气的“中国脊梁”,在生活中也是可亲可爱的长辈。

  风云人物的书信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更是读者了解历史背景的入口。哥伦比亚画家艾玛·雷耶斯的自传性作品《我在秘密生长》(南海出版公司2017年10月版),原型是其写给另一位哥伦比亚学者赫曼·阿西涅加斯的信件,大量的信件中,透露了雷耶斯的童年往事,包括她如何被遗弃街头、在修道院污秽不堪的院子里苦恼,以及雷波勇将军和哥伦比亚溃败的社会景象。

  该书没有戏剧化的情节,在雷耶斯质朴的笔触下,信与信之间呈现出一条看不见的锁链,它囚禁着作者的童年在那座阴沉的修道院里吃着冰冷的食物、做着枯燥而无休止的祷告,而且还要随时做好接受惩罚的准备。看不到同情、光明与出口,一切都像一场噩梦。大概这段经历已经深深铸入艾玛的潜意识,因此,当这些信件泄露到马尔克斯手里的时候,尽管后者一再表示支持与赞赏,雷耶斯却很生气,拒绝再让他人侵犯自己的隐私,而该书也直到雷耶斯去世前才获得出版许可。

  照片让历史更具厚重感

  除了文字的记录,照片中的历史更有说服力,也更让人为之动情。用照片穿越时空的视觉之旅,记录和见证着历史,而新老照片的交替,让历史更具温度和厚重感。

  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镜头里有更广阔的历史,这句话清晰地道出了历史摄影的真谛。19世纪中叶,相机的发明,改变了人类记录历史的方式。从那时起,黑白镜头里记录的一切,让我们如此接近历史的真相。文化、艺术、宗教、科技、战争……镜头里所表达的,几乎涵盖了人类的所有历史,很好地诠释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进与退,为我们展现了完整开阔的世界观。《黑白镜头里的世界史》(金城出版社2017年11月版)涵盖了1850~1979年间这一段以黑白镜头为主要影像记录方式的历史阶段,有近2000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专业词条解释,不仅从横向囊括了历史的全貌,也从纵深方向提供了关键人物、地点和时间的相关信息,用广博的史实与照片记载了人类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

  除了老照片,新照片也可以记录历史。《中国国家地理:丝绸之路》(中信出版社2017年11月版)的58位摄影师,用影像阐释1957~2017年丝绸之路60年的沧桑与历史变迁,从西安一路向西,穿越中国文化和民族多样、地理景观十分丰富的区域——河套地区、河西走廊、三山两盆,结束于帕米尔高原,立体展示了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自然风光、地理地貌、人文生活和历史遗迹。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搜集了19~20世纪初,探险家的拍摄的作品,斯坦因、斯文·赫定、伯希和等这些人,在100多年前来到中国,空手而来,满载而归。他们有的被称为“探险家”,也有的被称为“文物贩子”“盗宝贼”。百年沧桑风云巨变,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摄影作品,还原100年前的丝路遗迹。

  用脚步寻找历史之谜

  历史之谜不仅仅存在于文字与镜头之后,当人们用脚步去丈量历史,依然能揭开千年之谜。

  北大历史学家罗新在他华发之年——53岁之时,完成了他15年前的夙愿——从大都走向上都。《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新星出版社2017年11月版)便是他关于历史,关于当下,关于自我的深刻探寻的徒步之旅。他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450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在寻找历史的旅程中,他不断自问:“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我了解自己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吗?我所研究的那个遥远迷蒙的中国,和眼下这个常常令我大惑不解的中国,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在罗新的带领下,读者将会跟着他的脚步,在历史与现实交错中,享受思辨带来的愉悦。

  无独有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马振犊为了解锁历史中日伪、叛徒、黑帮、国民政府以及各方势力博弈内幕,5次赴台北档案馆查看最新解密的罕见史料,根据当事人回忆录、日记,大陆和台湾有关机构最新开放的信件、电文,从细节入手,抽丝剥茧,揭示汪伪、蒋特、日特秘密政治背后的秘密。比如《周佛海日记》、陈公博《八年来的回忆》《戴笠自述》等等。这些材料有公开发表过的,如在台湾“国史馆”查阅档案所得的资料,亦有未曾公开发表的,如《汪兆铭史料》《戴笠史料-戴公遗墨》《周佛海致汪精卫电》《李士群致汪精卫电》等等。

  这也让《76号特工总部:抗战期间汪伪特务的组织与活动》(重庆出版社2017年10月版)一书,在充分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的同时,也非常具有历史研究价值。既有学术作品的扎实与严谨,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除了上述重点罗列外,11月值得阅读的历史图书还有《文白对照十八史略》(中国画报出版社2017年11月版)、《走私如何威胁政府》(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版)、《解放的悖论:世俗革命与宗教反革命》(商务印书馆2017年11月版)、《人文学的历史:被遗忘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版)、《战争的余烬: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灭亡及美国对越南的干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版)、《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译林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