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 还原真实的朱元璋

2017-12-12
收藏
摘要: 《朱元璋传》的可贵之处在于书中内容翔实、史料丰富,叙述话语与引用古籍有机地融为一体,所述观点立论有据、言之有理。

关键词 明朝人物 历史规律 朱元璋研究

《朱元璋传》陈梧桐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3月版/49.00元

  《朱元璋传》的可贵之处在于书中内容翔实、史料丰富,叙述话语与引用古籍有机地融为一体,所述观点立论有据、言之有理。

  ○牛文丽

  朱元璋是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靠个人奋斗,一步步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开创洪武之治。朱元璋何以成为威震四方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并逐一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的统治?他为什么能够提出“锄强扶弱”的主张,毫不留情地严惩贪官污吏?他为什么不遗余力地强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功过交织于一身,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朱元璋?读者通过阅读《朱元璋传》可以看到朱元璋的真实人生。

  《朱元璋传》是著名明史学家陈梧桐教授40年研究朱元璋集大成之作。全书按年代顺序分3个阶段描写朱元璋的人生历程,形象而生动地塑造了朱元璋丰满立体、有血有肉的形象。

  首先描写了朱元璋的可怜身世及勤奋好学。“朱元璋体弱多病,喜欢独处沉思,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格外疼爱,到六七岁时,便送他到私塾去读书。因为家里太穷,只读了几个月,认得几十个字,又让他退学,去给地主放牧牛羊。”“为了活命,走投无路的16岁的朱元璋被邻居领进庙里,成为一名佛门弟子。”“他过去念过几个月私塾,识得一些字,便跟几个识字的老和尚学习佛经,有时也把庙里有限的几本杂书拿出来翻翻。史籍说他从此‘始知立志勤学’”。其次写朱元璋一步步成为农民起义军领袖,逐一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的统治。“朱元璋率舟师抵达康郎山北面,遥见汉军的舰队。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汉军的楼船高大,首尾相接,灵活性差,不如自己的小船便于机动,对诸将说:彼巨舟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可破也!令将士‘近寇舟,先发火器,次弓弩,及其舟则短兵格之’。”朱元璋不仅收编地主武装,招募农民入伍,更重要的是吸收了一些掌握一定历史文化知识的下层知识分子,留置幕府,充当谋士顾问,为自己出谋划策。这部分体现了朱元璋的多谋善战及重视人才的远见、卓识和气魄。最后描写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重视农业及手工业发展、关心民众疾苦、整治贪污腐败等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创洪武之治。例如“朱元璋也清醒地认识到,民富则亲,民贫则离,国家休戚系焉,并提出藏富于民的主张——保国之道,藏富于民”等描述。

  《朱元璋传》除了史料充分翔实,还融进了作者近年的研究成果,并吸收了明史学界新近的学术成果。比如“胡惟庸党案”“刘基和徐达之死”,说法不一、争议颇多,该书补充了一些新发掘的资料,反映出朱元璋研究的前沿水平。“对传主既不任意贬损丑化,也不曲意美化拔高。”《朱元璋传》一书肯定了朱元璋的历史功绩,他在政期间,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同时,还客观地分析了朱元璋多疑性格形成的原因。“起义之前,三年多的流浪生活,使他多少沾染上一点游民习气,形成猜忌、残忍的阴暗心理。战争期间,个别将领的背叛,又加重了他的猜忌心理。明朝建立后,农民的纷起反抗,臣僚的越礼非分,加上北元势力的骚扰等,更使朱元璋的神经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越发变得多疑和残暴。”朱元璋这种性格的复杂性,造成了他在中晚年诛杀功臣并产生了消极影响。

  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探明历史真相,揭示历史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过去,改造现实,开创未来。作者正是因为有这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1978年开始,对朱元璋的研究前后历时近40年。读者在阅读《朱元璋传》、了解朱元璋及明初历史的同时,也能从作者身上学习严谨的治学态度。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