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路云谭》谈“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意蕴
■马 静(江西教育出版社) | 2018-01-02
收藏

《丝路云谭》 肖云儒 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7年6月版 68.00元

  一位古稀老人,飞车6万里,行走15国,沿途逐日著文,翻开一部丝路大书。有奇见异闻,有如画江山,有悬疑探秘,有民俗风情之实地体验,有思接千载之历史追溯,有深虑穷究之文化叩问。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沿途各国人民出于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需要而开辟的,欧洲的铁器、金属冶炼术,中国的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丝绸、瓷器等通过这条路进行传播与交流,推动了欧亚两大洲的历史进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古代海、陆丝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延续、提升与创造。

  “一带一路”主张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而古丝绸之路沉淀下来的“丝路精神”是其灵魂。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14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中明确了丝路精神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肖云儒在《丝路云谭·代序》中则凝练为“和谐”“联合”与“合抱”。

  和谐共赢逐渐成为人类共识

  在论及“和谐”时,肖云儒认为中华民族自古以“和”立国,而“化干戈为玉帛”中的“玉”是和平、和谐、和宁的符号,是孔子所言“和”而不同的君子精神的证物,这也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之前,中国把丝绸之路称为玉帛之路、玉石之路的缘由所在。在《丝路云谭·散步未央宫》一文中,肖云儒深情、深度描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长城”和“丝路”,进一步凸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理念。他说:“长城以自己的防御功能宣示,中国人从来不轻易出拳,干戈烽烟皆为防卫。丝路则宣示了我们结谊天下的主动性,我们愿意先伸出手去拥抱朋友——这便是‘长城’和‘丝路’昭告于世界的中国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和谐”精神。综观丝绸之路发展史,丝绸之路在中断时,一般多为战争时期,而在其畅通时,大多为和平年代。可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是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沿途各国发展的利益需要。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世界经济正呈现出缓慢复苏、发展分化的态势,基于此,亟须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充分尊重各国差异的基础上,搭建一个能够深度对接有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平台,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一带一路” 倡议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充分证明和谐共赢的理念正在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中国梦彰显中国智慧

  在论及“联合”时,肖云儒认为先秦时代苏秦的“合纵”、张仪的“连横”都是发掘、发挥“联”和“合”的潜力,由气候、经济、文化三者天然形成的亚欧古丝路是人类文明最早的一个连横图式,构成了亚欧各国乃至古代世界历史社会发展的大纵深。在《丝路云谭·骏马与琴》一文中,肖云儒也进一步呈现了新时代“联合”的画卷——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的合作项目,比如阿拉木图州的莫伊纳克水电站等,“既要骏马飞奔,也要琴瑟和鸣!这里琴瑟和鸣不只是团结和睦,更是指社会经济各方面关系的谐和协调”。

  “一带一路”构想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想的融通,是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的结合。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下,我国步入了深度开发、积极参与、主动引领的新时代。先后有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规划实施,各领域合作深入开展。比如金融领域,以我国倡议设立的亚投行为例,据测算,在2010~2020年期间,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高达8万亿美元,年均投资约需7000多亿美元,而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对亚洲基础设施领域的年度投资规模仅为100~2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立亚投行,可调动更多资金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良性互动。截至2017年12月,亚投行成员总数已扩至84个。联合,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这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思维和处世智慧!

  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瞩目

  在论及“合抱”时,肖云儒认为阴阳合抱的太极图以阴阳双鱼将世界一分为二,同时首尾合抱,合二为一,在不同中大同,在不同中大和,太极思维是一种超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上的全息辩证思维。在《丝路云谭·飞车疾驰,聊发太极之思》一文中,肖云儒深入阐述了丝绸之路的“太极”理念,他说:“丝绸之路上,陆路与海陆在各地的无缝对接和交汇,分明在地球上画了一幅阴阳太极图!如果将太极图的方位顺时针横转90度,阳鱼、阴鱼分别代表陆上丝路区和海上丝路区,那格局便立见分明。”

  “一带一路” 倡议体现了合抱天下、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实现动态平衡的理念。从地理角度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北,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一为阳鱼,一为阴鱼,“一带”与“一路”在空间上形成太极合抱之势。从文明角度看,世界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常常伴随着“文明的代差”。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西方工业文明逐渐崛起兴盛,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工业文明也在世界各地扩散、渗透。鸦片战争一声炮响,闭关锁国的清政府不得不敞开国门,西方的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形成碾压之势,西方国家在中国不断上演瓜分狂潮,纷纷争夺 “文明的代差”带来的“文明红利”。新中国成立至今,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加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明的代差”逐渐消失。经过一个世纪的融合发展,东西方面临着很多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如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等。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经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的窗口。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路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丝绸之路,对我国文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今,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地球已经成为“地球村”,文化信息以新媒体为翅膀,可以在短时间内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快速传播,文化的影响力也因此日益显现。“一带一路”愿景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丝路云谭》搭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在2017年丝绸之路博览会上,《丝路云谭》等“丝路万里行”系列图书被赠送给了丝路卫视联盟20余国的传媒大咖,丝路文化、丝路精神被有效、广泛地传播。

  《丝路云谭》是一部“有奇见异闻,有如画江山,有悬疑探秘,有民俗风情之实地体验,有思接千载之历史追溯,有深虑穷究之文化叩问”的丝路大书。正如意大利都灵及米兰电视台台长葛里纳尼· 彼得罗先生等多国媒体人对《丝路云谭》的评价:“中国文化学者撰写的丝路系列文化读本,体现出丝路万里行活动的文化深度,它带我们亲历了一次穿越千年的丝路文化之旅。”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