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大火,哪些能力更需关注?
温珮滢 | 2018-01-12
收藏
摘要: 眼下,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教育领域追逐的热点。

眼下,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教育领域追逐的热点。可以看到,相关教育资源和培训课程在教育市场中不断涌现,家长纷纷在人工智能教育上“慷慨解囊”,以期为孩子创造契合未来发展的学习环境。其中,以与编程相关的玩教具和培训课程尤为受到关注。事实上,适应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相关技能方面的培养。现下的教育一方面要教会孩子与人工智能合作,运用编程思维处理问题,另一方面更要培养起孩子超越知识积累屏障的开放性思维,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近几年,市面上以LEGO、Abilix能力风暴等为代表的编程机器人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科技素养为主旨,使低幼儿童的编程启蒙成为可能。据了解,目前全球已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所中小学和培训机构、1000多所大学、1200多个学校教育机器人实验室、300多家教育机器人活动中心以上海“未来伙伴”旗下的“能力风暴”教育机器人为平台进行教学、竞赛以及科技活动。

前不久,《与孩子一起玩积木机器人》作者、被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的王延平在其新书中,针对小米最新推出的智能玩具“米兔积木机器人”的使用进行了趣味十足的探索,通过父子对话的形式为读者详细介绍了“米兔积木机器人”的特点、如何搭建机械结构,以及怎样用手机给积木机器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王延平认为,未来所有的孩子都将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这不仅是对运算能力的挑战,更是对于思维方式的挑战。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革命的前提,未来的孩子无论从事理工类相关工作还是文史类相关工作,都需要基于对世界运行情况的了解,而未来世界就是以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相结合的高效能世界。

可以看到的是,时下越来越多的编程教育开始倾向于培养孩子的各项综合能力。LEGO游戏在看起来简单的玩法下,实际上是塑造了一个具备模糊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的系统,通过积木细节的设计、“联络员”角色的设定以及搭建、拆建、重建的游戏规则,训练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表达能力以及领导力。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是基于屏幕的教育,不同屏幕之间形成一种生态系统,人们需要基于屏幕流动、开放、杂乱的世界,不断地进行组装。对于“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三好网创始人、CEO何强在《屏幕社交时代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一书中提出了“数字时代原住民”的概念。在何强看来,这一代孩子天生就具备和屏幕对话的能力,而恰恰缺少的是与外界联系的共情能力和脱离屏幕信息而产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当下的教育除了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工具使用习惯、为其建立规则外,更要在屏幕之外提供给孩子更多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和渠道。“2012年以前,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以体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的差异。订阅华尔街日报,了解的就是世界的经济金融;订阅时尚杂志,接触到的就是时尚动态。现在则不同,在信息的海洋里,能够判断和甄别信息,并快速投入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中,才能成为佼佼者。”何强说。

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在前不久出席“深圳2017国际众创周末”的演讲中指出——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做的事情,并不是让它们比人做得更聪明,因为很多方面它们已经比人更聪明了。我们要做的是让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有多种思维方式。事实上,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吸收人类在某一领域的所有经验后呈现出的任务执行能力。因此,智力也将成为一种可以像电力一样传输的服务。机器负责效率,而人类负责为效率的增加“赋能”。未来,人类需要集思广益,做出更多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去赋能人工智能,与其“友好合作”。

王延平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个人都会遇到“电子黑洞”,这一方面要求家长和老师建立起对科学世界的认识,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编程、空间想象力、机械机构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呼吁社会更多地营造出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氛围,通过陪伴激发孩子在某一领域的兴趣以及深度思考。与此同时,在不知道孩子的未来适应于哪种领域的时候,培养一些在未来时代需要具备的素质很重要,正如上海市教委课程领导力专家组成员王健在“人工智能如何让教育变得更好”的主题研讨中所提到的,越是处于一个机器“横行”的人工智能时代,就越是呼唤着人性独特的同理心和情感互动等这些真正有温度的东西。而这些素质在王延平看来,除了与人工智能得以合作的创造力、变通力、领导力之外,更包括适应于一切的自律、包容和分享的能力。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