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孙珏 | 2018-05-17
收藏
摘要: 5月15日,“传承经典文化 缔造卓越未来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十月文学院召开。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情感、精神、心理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和人文精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近年来,在国家层面强调文化自信和认同、推动民族复兴的大政方针下,民间国学热持续升温,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赛》《成语英雄》《中国诗词大会》等高收视率电视节目的播出,以“汉字热”、“成语热”和“诗词热”为代表的少儿国学类图书复兴、发展的现象显著。这对少儿类图书的出版方向、选题策划、资源拓展和聚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包括国学传统文化的回归,都要求少儿国学类图书在组合方式、呈现形态上体现出新变化,达到出版物与少儿类图书市场的独特需求相结合的要求。

5月15日,北京国学教育出版中心、文津出版社承办的“传承经典文化 缔造卓越未来——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十月文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国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围绕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问题发表观点。

会上,北京国学教育出版中心主任鲁歌帆总结说:“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提到朱熹《小学》里面:‘学习的次序就是学、问、思、辨、行,最后要落到行,从目的到方法都有很好的一套东西。我们开展国学教育,对成人教育就用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方法;对青少年教育,重点应放在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上面,这是基础。’”《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丛书就是以朱熹《小学》次第作为统领而进行编写的。

此次出版的《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丛书系列(1-9年级),由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出版。它分六个模块:“习礼修身”模块通过对先贤德行与学说的了解,培养学生“辞让谦恭、尊贤容众、正义公平、美善威仪、言行不欺”等言行准则,加强对“仁”“义”“礼”“信”的认知。“好学思进”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见于未萌、辨别是非、有文有质、节用养德”等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对“智”和“俭”的理解。“明德知理”模块主要围绕传统中“君子”的德行进行选文,以体现“温文尔雅、质朴谦逊、端庄自然、礼仪有度、尊长敬贤、君子无争”的品质,让学生重温古人“温”“良”“恭”“让”等传统美德。“读史明智”“典故新知”“广学博识”三个模块既有历史典故和评价,又有诸子典籍中的寓言故事,和古代笔记中的奇闻逸事。从内容设计上,让学生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传统文化中“各家之言”,让学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中各家思想的交融进行独立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在会上提到,传统文化的宣传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因此,需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语言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训练。给孩子的传统文化读本一定要精练,不建议搞大部头。同时,要注意在书中提供有关阅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老师的国学书籍则要关注内容,放开思路。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主要有: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周浩、文津出版社总编辑高立志、北京国学教育出版中心主任鲁歌帆;专家学者如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视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杨存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举、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苑天舒等;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陈德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主任(《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主编)谢春风;名校名师有北京四中璞瑅分校校长徐加胜、北京通州区教研中心德育研修部主任高伯武、北京东城回民实验小学校长刘燕君、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德育主任刘慧琴、北京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等。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