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追寻“人”的本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解 慧 | 2018-06-05
收藏
摘要: 近两年,心理励志类图书颇受读者关注。

近两年,心理励志类图书颇受读者关注。纵览5月出版的生活类图书,经典常销书《寻求灵魂的现代人》和具名人效应的《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市场表现力较佳,是不得不提的两本书。而科普类图书中,《基因传:众生之源》《没有我们的世界:如果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的畅销,则意味着体现人文关怀的科普书更受读者喜爱。

    生活科普类

  寻找自我是人生的终极命题

  “丧文化”“空心病”是很多现代人的“易患”病,他们内心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仿佛弄丢了自己的灵魂。现代人,该如何安顿“空心”的自我?日前,众口赞誉的心理学经典图书《寻求灵魂的现代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版)又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

  作为心理界的常销书,《寻求灵魂的现代人》因描绘了时代和集体的心理危机,而畅销多年。国内各出版机构从2013年起就不断引进推出不同“样貌”的《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仅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就分别在2013年和2016年出版过该书,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5年推出平版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则推出了精装版。

  众多版本扎堆,说明《寻求灵魂的现代人》是抚慰孤独与迷茫,化解焦虑与恐惧,探索现代人自卑与超越的良方,也是一部经典著作。《寻求灵魂的现代人》是思想家荣格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他说,个体的孤独是时代赋予的权利,现代人的困境,是人类群像的集体无意识。作为精神病医生兼心理学家,荣格一直将治疗病人作为重中之重,在他看来,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信仰、希望、爱和洞见这4种品质。他还认为,人的心理危机大部分源于生活的无意义感和空虚感,为此我们必须以以一种更宽广、慈悲和超越的心灵体验这个世界,并借此找到灵魂的居所。

  如果说荣格所说的集体心理危机可以通过信仰、希望、爱和洞见这4种品质来化解;那个体的心理危机则要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

  美国知名记者丽贝卡·特雷斯特在《单身女性的时代: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版)中,聚焦单身女性群体。通过30位女性的故事,描绘了单身女性如何积极争取自身权益(选举权、堕胎权益),影响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女性为何选择情爱上的“小打小闹”,而拖延/拒绝进入婚姻?单身女性又要在何时生育、如何生育?她们的快乐烦恼,她们的生活经历,都是丽贝卡·特雷斯特的追问,也是当下社会中,女性集体的追问。

  该书不是“独身宣言”,也不是向传统婚姻“抖机灵”,它关注的是女性的自我追逐,女性的人生和生活并非只有结婚这一种选择,她们有更多的选项、更出彩的人生。

  但寻找自我绝非一件易事,需要多年的追求和坚守。著名出版人、畅销书作者、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学的先行者松浦弥太郎近日携新作《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在浙江杭州举行了“如何寻找自我”的分享会。

  在寻找自我的这条路上,松浦弥太郎总结了生存之道——回归“基本”。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基本”就是不断地问自己,不断地确认“生活是什么?”。松浦弥太郎认为“基本”很重要,他的生活围绕着“基本”,以此为原则来生活、工作,也以此为题进行写作。他说:“没有没用的东西,即使是被迫以最小限度存在的东西,也会很快显现自己的形状,这正是‘基本’。”

  关于“基本”,2014年浦睿文化策划、湖南人民出版社就引进了《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一书,该书通过100个简单、亲和的基本生活理念,让人们审视日常的美好,遇见全新的自己。至今销量已突破100万册。

  相比《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注重人生准则,《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更注重心灵的自我寻找,是献给每一个在现实世界中挣扎,在喧嚣中迷失自我的“中年少女”或大叔。

  在科学的进步中学会反思

  近两年,关于基因检测的话题非常热门,很多人通过基因检测来预先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健康问题。

  关于基因,今年1月中信出版社推出的《基因传:众生之源》一书值得关注。该书从宏大的视野和人类终极问题的关怀,用极讲究的叙事手段,把基因的故事讲了个通透。正因《基因传》并非生硬的科普书,所讲故事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所有关于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同时又把政治、历史、人性、伦理、道德等议题穿插在里边,是一部有厚度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自面世以来,不到半年,销量10万册。4月,中信出版社推出了《基因传:众生之源》精装版。

  其实早在2013年中信出版社就出版了《基因传:众生之源》作者悉达多·穆克吉的另一部作品《众病之王:癌症传》,该书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著作,借由医学、文化、社会、政治等视角透露出一种社会化关怀,是一本关于“生与死”的力作。

  《众病之王:癌症传》因用生动、文学性的写作手法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和历史事件,一举获得2010年普利策奖。《基因传》也同样是一部以历史、自传为一体的史诗般作品,比尔·盖茨称赞其广度与深度堪比文学名著《失乐园》。可以说,《众病之王:癌症传》《基因传》为抒情科学写作树立了新标准。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基因的了解和掌控,一方面,科学的进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改变,如掌控基因可治愈疾病、预测未来等;另一方面,科学却又会给人类带来危机,如基因差异带来的等级分化等问题。

  《没有我们的世界:如果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重庆出版社2018年4月版)从科学带来的危害这一角度切入,探究人类利用技术征服大自然所带来的危害。热爱自然的科学作家艾伦·韦斯曼在书中脑洞大开,构想了这样一个超现实的场景:在水、空气和植物的夹击下,自然界对人类文明的侵蚀在时间的维度中一步步残忍展现——城市瘫痪、电力中断、地下水系统崩溃、石化厂自燃、核辐射物流散、杂草肆虐、飞禽走兽进驻、大厦倾倒、世界七大奇迹消融……人类的成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伟大和恒久。

  但韦斯曼的创作初衷,并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他热爱地球,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说,“我写《没有我们的世界》,不是赞同悲观的论点。相反,人类要作为当前生态系统的一分子继续留下来。这个星球将继续运转许多年,而人类是迭代更新的,为了人类可以长久生存在地球上,我们必须停止掠夺地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不然我们将创造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

  可以说,这部有关人与自然的警世寓言的重版书,在设想中反思伤害,于绝望后寻找希望。出版后荣获第四届文津奖、“美国最佳科学写作奖”等等,并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此次引进国内,与《众病之王:癌症传》《基因传》一并为科学写作提供了一种可学习借鉴的范本,值得出版界参考和学习。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