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共议内容产业前沿趋势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渠竞帆 | 2018-06-12
收藏
摘要: 5月31日~6月1日在京举办的第6届故事驱动大会,围绕出版跨界、新模式及新技术等话题展开研讨。

5月31日~6月1日在京举办的第6届故事驱动大会,围绕出版跨界、新模式及新技术等话题展开研讨。来自德国、瑞典、奥地利、日本、印度、阿联酋、格鲁吉亚、中国等国的内容产业专业人士探讨了各自的实践和对市场的见解。记者采访了部分演讲嘉宾,并对一些案例做了归纳式解读。因版面所限,文字有删节,更多内容请登录www.cpmj.com.cn。

话题一:出版跨界

了解用户需求 坚守精品路线

今年即将离任的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郝志强在开幕辞中指出,现在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讲故事的新模式。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黄昱宁也在演讲中说到:“人类对故事的需求从未减少,从大树底下的说书,听说书,电视上看真人秀,向老板或者客户阐述工作方案,到电视上政客们的激烈辩论,这些都是故事的各种变化形式。我们只是在不断改变故事的讲述方式和接受方式。”

从一年前开始,黄昱宁与“得到”APP合作,在“每天听本书”栏目上解读经典外国文学,开启了讲故事的一种崭新方式。从去年8月推出第一篇经典文学解读以来,黄昱宁工作室至今已上线了30篇经典解读,累计听众人数超过200万,用户需为每篇支付4.99元的费用。从传统出版跨界到新媒体的黄昱宁,希望借此探索新兴的内容产业与传统出版业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寻找内容深度挖掘的新办法。

对“得到”来说,这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得到”APP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在演讲中表示,以理科生用户居多的“得到”,一贯以开发硬知识的有声产品为主,而在开辟了“每天听本书”栏目后,平台上女性用户的比例从之前的40%增至50%。此次成功实践也让她意识到,“得到”未来在创造供给的同时还需要创造需求,吸引新用户来消费,并让他们意识到有这种需要。

来自中国台湾的和英文化公司创始人兼总编辑周逸芬,在童书市场白热化的时代,保持冷静的心态,耗10年之功做原创图画书,又用10年做跨界的米米动画,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也让她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和英出版社连续多年独揽台湾诚品书店图画书榜第一名,多年稳居台湾图书营收榜冠军。周逸芬邀请山东画家乌猫为《余光中诗画集》中的《一枚铜币》绘制的插画,去年荣获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全球插画金奖和全场大奖。为确保插画和余光中的诗文共舞的最佳效果,她两次更换插画师的轶事已成为业界奇谈。周逸芬表示,我很庆幸用一个纯粹坚守的方式来经营出版社。

她用同样执着的态度做图画书的跨界,即使是在以秒计费的动画领域也坚持各方面品质都达到最佳状态。“米米”12集动画今年完成后很快将在电视台播放,并有望进入欧洲市场。

原本学壁画的乌猫,跨界进入插画领域。他认为,跨界是为了寻求思维方式或技法上的借鉴。但借来的东西要活起来,不但要解决技巧和媒介的问题,更要解决思考深度的问题,要能够转换到获得创作愉悦的形式。

话题二:有声产品市场

持续超速增长 关注用户需求

近年来全球多国有声书市场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本届大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来自德国的Audible公司国际内容兼出版高级副总裁米夏埃尔·特欧特勒(Michael Treutler)表示,Audible公司在全球8个国家开展业务,在用户数量、下载量和收入方面都有巨大增长。在每个地区,他们采取独特的方式来契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爱好。如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和习惯推出了未缩减版有声书、广播剧、原创周播剧。他认为,用耳朵听已成为移动一代消费者的重要阅读方式,数字有声内容将进入复兴时期,不断取得增长。

以开发知识类有声产品而成为一匹黑马的“得到”APP,在大会上受到极大关注。脱不花认为,其用户主要在通勤、健身和睡前使用APP,为此“得到”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有声内容做了调整。她认为,未来的知识服务将在3个方面发展,一是为知识的游牧民族提供服务,二是为用户构建跨场景、跨界学习和多元思维模型,三是将内容在新的基础设施上重做一遍,如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些新的基础设施将给我们赋能,而顺应用户需求,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可持续的产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位于阿联酋迪拜的音频平台Booklava的创始人塔雷克·博尔博尔(Tarekel Bolbol)在两年前发现,音频和播客是人在旅行中获得大量信息的最好方式,然而阿拉伯语的音频内容很少,为填补市场空白,他创建了Booklava。他认为,阿拉伯国家讲故事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阿拉伯人也特别渴望获得内容,音频内容将为阿拉伯出版业带来巨大的机会。去年开始做有声书至今,他们已出版了700多种阿语有声书。他表示,希望为用户提供一种比较好的新阅读体验。在有声书和广播剧之外,他们很快将推出MIT评论、哈佛商业评论等期刊的有声版。

话题三:“射雕”英文版问世

翻译与经纪人同等重要 要使读者产生共鸣

将“射雕三部曲”推向英国市场的瑞典译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成为大会的一个焦点人物。从2010年开始,她用8年时间,从向经纪人推介金庸、获得授权、翻译艰深的文本,到让英国以翻译文学见长的麦克尔霍斯(MacLehose)出版社签下英文版,她是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

在演讲中,郝玉青介绍了《射雕英雄传》能够引起英语读者共鸣的几方面因素。《射雕英雄传》第1册英文版自今年2月出版后,在一个月内加印7次,受到英国读者的高度好评。

在采访中她表示,翻译作品进入英国市场时,翻译与经纪人同等重要。做成一本书既要碰运气,也需要每个环节都做对而且用心。她相信每一部作品的成功,都把国际市场的大门推开了一些。而且那扇门一直在打开,不会关起来,她希望打开的速度快一点再快一点。

话题四:新技术新模式

技术助力出版 探寻讲故事新方式

AR、VR、AI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内容产业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新加坡的AR、VR技术公司MXRi的合伙人蔡玮,在演讲中分享了该公司通过自己研制的MXR专利技术开发SnapLearn平台,帮助出版社将纸质图书转为AR读物的成功做法。咿啦看书创始人任晖介绍了该公司凭借自主研制的动画引擎专利技术,与100家出版社合作,为儿童提供有互动、游戏功能的动画书的成功经验。

来自奥地利的卡拉扬研究所所长马提亚斯·吕德分享了将古典音乐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创新案例与可能性。他展示了卡拉扬研究所已经开发出的人工智能作曲软件,该软件能够把随口哼出的简单旋律拓展成更丰富的编曲,而普通的人类通常需要经过近10年音乐学习、训练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创作某一固定风格的乐曲,如充分分析披头士乐队的风格,再用计算机做出披头士风格的乐曲。此外,他还介绍了卡拉扬研究所目前正在进行的探索——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专家合作,把每一个音符都转成可读的数字,不仅可以模拟、创建音乐片段,还可以根据过去的音乐数据,模仿或创造一种风格。吕德表示,他们正在与环球音乐集团等国际企业探讨数字化合作的可能性。

简书版权中心总裁黄一琨提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简书正在努力打造网络文学的2.0时代,他们全面集结互联网上的同人作者,用AI技术识别小说、为小说打上标签,用标签来做线上发行,从而让更多的类型小说被更丰富、更多元的人群看到,帮助更多的类型小说作者成长起来,为年轻作者进行全版权运营和全方位服务。

此次大会还邀请德国《图书周刊》编辑米夏埃尔·罗斯勒-格瑞申和格鲁吉亚国家图书馆的乔治·格格利泽以及中国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长赵政岷就德国、格鲁吉亚和中国台湾的图书市场状况作了分析。不同的图书市场均处于低谷期,面临年轻读者流失的严峻挑战。对此,不少嘉宾认为,新媒体替代阅读,人们用于传统阅读的时间被挤压。我们需要和旧时代做一个告别,探寻讲故事的新方式。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