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照亮澳门归时路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解慧 | 2018-06-29
收藏
摘要: 2019年,澳门将迎来回归20周年纪念。“经济香港、文化澳门”,这是香港回归以前学术界对两地的定位。香港回归21年后,香港仍保持着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文化澳门”却看似步伐蹒跚。一方面,澳门文化并未像香港文学那般早早走入内地视线中;另一方面,内地与澳门两地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

QQ截图20180716095843.jpg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一批饱学之士不遗余力地为澳门文学走进更多读者的视线而奔走相告。这一切,只为让这座城市以文学的方式为人所知。

澳门文化孕育出独特的澳门文学

当我们谈论港澳文化时,关于香港的饮食、影视、文学会不自觉出现在我们脑海中,关于澳门却所知不多。港澳作为我国特别行政区,毗邻相建,同一方水土之下,饮食文化、语言文化极为相似的它们,却在文化、文学上有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文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在内地被80、90后所熟知,澳门却独因博彩业而闻名,并被冠以“文化沙漠”的称号。

为何相邻的两座城,竟会如此不同?一方面,澳门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文学并非作为澳门人精神寄托的唯一输出口;另一方面,澳门政府对文化领域的关注较少。长久下来,澳门的“文化沙漠”一点点形成。

然而,这只是人们对澳门文学的刻板成见。如果追溯澳门的文学之源,可追溯到明万历十八年即1590年,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香山逢贾胡》。现代的澳门文学,则始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到了上世纪50年代,文学青年创办的油印刊物《红豆》使澳门文学开始生根。其真正蓬勃发展,则是移民潮大规模掀起的上世纪80年代。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粤港澳文学互动,像曾敏之、刘以鬯、饶芃子、潘亚暾、陶然、潘耀明、许翼心、傅天虹等名家都是重要的推动者。

而今,说到粤港澳文学互动,因写透家族悲欢离合的《北鸢》(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版)等作品为内地读者熟知的香港青年作家葛亮,是近年来最能代表香港文学的一位作家。相比之下,澳门作家和作品却未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这也与澳门独特的文化息息相关。闲适、自在是这座城市给人的印象,它所孕育出的文化气息也充满了惬意感,这也体现在澳门文学中。澳门文学不似内地文学追求磅礴气势,抒写时代风云变幻,也不似香港文学的敏感。这就是为什么在香港会岀现 “九七”小说、诗歌,而在澳门并未以“九九”做重大题材或由此掀起一股旋风。

作为小城文学,澳门作家的作品不以感时忧国的精神见长,而以表现休闲的生活情调取胜。这般胜似小品文的文学立意确定了澳门文学的最大特点——“温和性”。

澳门正逐渐走出“文化沙漠”

澳门文学的温和性也体现在“隽文不朽澳门文学节”,相比上海书展、香港书展“蜂拥入场”的场景,“澳门文学节”略显低调,自2012年起,每年3月都有国际文人相聚在这座南海北岸的小城,虽然也吸引了众多名家光临,诸如北岛、苏童、余光中、虹影、严歌苓、毕飞宇、韩少功、王安忆、郑渊洁、刘心武、骆以军、席慕蓉、颜歌、陈冠中、王刚、邱华栋、西川、欧阳江河等人,“澳门文学节”与其他书展相比依然显得气场稍弱。

然而随着澳门回归祖国20年纪念的步伐愈来愈近,澳门文学也迎来了一次集体“回归”,走进内地,走近读者。

《上海文学》杂志社副社长张予佳近些年与澳门的文化往来较为密切,每年3月都会参加“隽文不朽澳门文学节”。他发现,长久以来,中国澳门地区的作家和作品在中国文坛占比甚少,被夸张戏称为“文化沙漠”。其实近年以来,特别是得益于澳门地区回归中国之后,两地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澳门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与知名作家。

为了将这些优秀的澳门作家推荐给读者,《上海文学》杂志社与澳门当地的《艺文杂志》杂志,于2017年底合作推出了一期“澳门文学特刊”,旨在关注文学新现象和新热点,扶植与鼓励澳门文学的成长和发展。

在《上海文学》杂志精选推出的22位澳门作家,按照知名度排序,依次是姚风、邢荣发、穆欣欣、林中英、钟怡、赵阳、吕志鹏、菱谷、水月、严娜、寂然、梁淑淇、袁绍姗、贺绫声、梅仲明、太皮、刘景松、贵志、李懿、张韵、才峻、黄坤尧,其中既有从内地移居澳门的移民作家,亦有澳门本土作家;还有2位香港作家林幸谦、葛亮。

对此,张予佳解释道,“最一开始只想推荐澳门本地作家,但怕作家数量不多,就改为港澳文学特刊。然而澳门近年涌现的一批作家风格鲜明,值得让更多人的认识,便只选取了两位香港作家。”

在这批作家中,除了姚风、邢荣发、穆欣欣3位作家在内地和澳门本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他作家虽为人所不熟,却形成了独特的澳门文学。

澳门这座城市人口只有60多万,专职作家和本土作家少之又少,上述的每位作家都有着本职工作,他们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新晋移民。他们的写作融合了故乡与澳门的文化,一边是中国风,一边是西方观;一边是奋斗者,一边是新悠闲澳门人,这种碰撞摩擦出的花火美艳而独特,正好体现了澳门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

澳门文学也需阅读推广

正如澳门本土作家邢荣发所说:澳门文化沉淀的深处与内在,要靠文学挖掘,要靠艺术去理解,要靠人去传播。这,无疑是一项巨大而持久的工程。

刘阿平和她的《艺文杂志》就是行走在“沙漠”中的一棵蒲公英,所到之处,播下文化的种子,希望开出沙漠之花。

澳门新移民刘阿平女士以一己之力创办的《艺文杂志》于2016年创刊,旨在推广内地澳门两地交流,希冀将《艺文杂志》办成澳门文化艺术品成果品牌推广的平台。

经过2年的发展,目前《艺文杂志》已成为澳门的艺文爱好者的文艺新园地,不断推出的文学、艺术新人的佳作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文艺青年的喜爱。

基于此,2017年12月《艺文杂志》成立了“中国艺文出版社”,目前,已陆续出版了《文字追寻》《佛子岭上》《同乡》等青年作家的报告文学作品集;除《艺文杂志》正刊外,还将长期出版个人专著和多人合集。2018年1月,还成立了非牟利社团“澳门艺文传播学会”,旨在搭建艺文平台,竭诚为广大文学、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同时主办或承办各种展览,组织雅集、作品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

近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的提出和实施,粤港澳赋予了重新审视区域文化、文学的可能。6月21日~23日,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率团到广东省作协访问,并召开了粤澳文学交流座谈会。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知干提出,关于建立双方文学机构沟通联系的常态化机制;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合作开展文学活动;两地作家之间开展交流互访,增进了解共识等几点建议。穆欣欣则表示,澳门特区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纽带和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三地文学交流合作带来了发展契机,希望双方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共同促进两地的文学交流和文化发展。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