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专家分享会举行
肖颖 | 2018-08-15
收藏
摘要: 《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原书藏于上海图书馆,线装七册,竹纸装裱,存手迹348件、录副122件(含重复者),时间起于1938年6月22日,迄于1941年12月10日,形式分为函、契约、校例、须知、笺、表、条议、清单、书目、提要、样张、说帖、说明等,其中大部分均为首度公布。往来信札者包括张元济、郑振铎、王季烈、姜殿扬、丁英桂、胡文楷、袁同礼、蒋仲茀、孙楷第、李宣龚、孙伯恒、任绳祖、瞿凤起、王守兑以及教育部、商务印书馆等相关机构。此次整理工作主要包括考辨信札的写寄时间、写寄者或收受者,以写寄时间先后为序编列信札,分析与合并手迹或录副、正件或附件,依信札内容撮要拟写事由项,编制目录、附录等。

8月15日,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图书馆主办的“国难中的古籍抢救与文脉传承——《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专家分享会”在2018上海书展首日举行。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元济先生哲嗣张人凤,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叶长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周武,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本书整理者胡坚,商务印书馆编审、副总编辑陈小文等专家学者齐聚新书活动,围绕本书的内容及成书背景、商务人与抗争烽火当中的古籍整理、本书的价值与出版意义等主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精彩分享。商务印书馆百年文化研究中心总编辑张稷主持分享会。

1938年正值全国抗日战争硝烟弥漫之时,沉埋已久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重现世间,这一囊括了众多孤本元明杂剧作品选本的发现,于20世纪的中国戏曲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可望而不可求的盛事。郑振铎即将这一国宝级戏曲文献的发现评价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奇迹”,认为其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的汉简的出世”。自郑振铎于坊间书肆发现《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想方设法代教育部购藏,并极力促成出版之事始,至由张元济亲自主持,郑振铎参与选目、校订,曲学专家王季烈和编辑姜殿扬整理校订,函牍往来三年有余,期间克服了因战争导致的邮路不畅、校订者和主持者先后持续重病、商务印书馆劳资纠纷加剧导致的罢工运动等困难,终于使这部戏曲界学人翘首企盼的珍贵戏曲选本以《孤本元明杂剧》的面貌推出,创造了现代出版史上戏曲文献整理校订的佳话。因出版诸事往来之函牍,经整理形成了这本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

微信图片_20180815211946_副本.jpg

《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

《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完整和生动地再现了商务印书馆作为一个现代意义的文化出版机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古籍抢救、整理和出版的全过程,可称得上是古籍出版史上的活化石。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商务印书馆共计整理出版古籍丛书53种,而1937年后抗战期间陆续出版的古籍(丛书)就有14种(包括1937年以前即开始整理出版、延续至1937年后的),即《续古逸丛书》(47种)《国学基本丛书第二集》(300种)《国学基本丛书简编》(50种)《学生国学丛书》(93种)《十通》(10种)《丛书集成”(3467种)《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620种)《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第一集》(12种)《子汇二十四种》(24种)《两京遗编十二种》(12种)《古今逸史五十五种》(55种)《评注诸子菁华录》(18种)《百家词》(87种)《孤本元明杂剧》(144种)。《孤本元明杂剧》无疑为其中的佼佼者,为整理之典范,其所收杂剧皆系《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孤本或罕见之本,出版后即获得学界的好评,不仅为戏曲学界提供了一种质量精良的元明杂剧读本,还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前戏曲整理工作的最高水准,较之先前世界书局出版的《元曲选》、上海杂志公司出版的卢冀野的《元人杂剧全集》为“现行断句本元剧总集之最佳者”,为后来戏曲作品的校订整理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而本书即涉及《孤本元明杂剧》出版过程中的的商借出版、拟订契约、主持调度、邀请专家、摄照晒片、拟订校例、选定初校员、选目编次、文字校勘、选本对校、商榷书名、撰拟序跋和提要、版式设计、印刷用纸与成本、曲本分册、预售发行等诸多流程和细节,是研究中国现代出版史、戏曲史和文学史的宝贵原始资料。

 《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还有不少信札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和时局世态,叙述真切直观,可供经济史、艺术史、社会史等专题的研究者取资。如书中收录民国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姜殿扬致张元济信函就提及在当时租界食用遭封锁的难关中,商务印书馆同人复薪一事。再如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同为姜殿扬致张元济函中又讲到教育部对上海出版界审查暂缓的出版形势,以及当时工料、运输费上涨的社会现实。此外,本书还以信札这一最直接的第一手记载形式,从生活琐事、日常见闻、社会经历,以及对事物的看法见解、处理方式等诸多方面,最为可信地还原写寄者及收受者的情况和状态,从而更加了解其品格、思想,为相关的人物研究补充了丰富的内容。

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创造和积累了优秀的思想文化,而古籍是这些历史和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建国前的商务印书馆和商务人秉持“为传统文化续命”的历史使命感,于战争烽火中想方设法抢救珍贵古籍而薪火相传,为文脉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的商务印书馆依然不忘初心,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为己任,出版了《辞源》(第三版)、《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系列、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工具书和普及读物。《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的出版,正是对这种于大时代中勇于担当民族文化的商务精神的最好致敬。

本书为线装形式,一函六册,宣纸六色印刷,最大程度地还原信札原貌。函套为定制咖啡色真丝绫面,封面为定制红色真丝绢面,颜色搭配于古朴中追求灵动,又与所讨论元明杂剧的内容相契合。附赠的出版纪念藏书票结合本书信札中所讨论之元明杂剧剧目特点,选取古本戏曲插图,并手工所钤之印为本书作者之一张元济私人印章。信札往来者皆民国文化名流,除大家所熟知的张元济、郑振铎、袁同礼等均擅长书法外,还有生平不甚为人所知的书法家姜殿揚,本书可作为其书法造诣的集中展示,颇具收藏、鉴赏价值。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