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打造大运河畔无锡版苏荷艺术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双双 | 2018-09-07
收藏

编者按

  老旧厂房既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重要的城市存量空间。这些工业遗迹不仅是中国工业砥砺前行的缩影,更是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如何发挥老旧厂房特色,让历史和文化在“腾笼换鸟”的进程中再一次迸发新的灵感,带给城市不同的面貌风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采访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无锡北仓门艺术中心、铜牛电影产业园,寻求转型路径。

  坐落在大运河畔的丝码头上,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前身是建于1921年的蚕丝仓库,是当年无锡丝码头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在伴随着运河水静静地流淌了近百年后,昔日的蚕丝仓储功能逐渐丧失,成为运河边一个无人问津、被废弃收购站包围的老旧房子。从仓库向艺术中心转变,基于怎样的契机?如何将工业与艺术进行嫁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对北仓门文创园区总经理郑皓华进行专访。

  只做纯粹文创园。2004年,郑皓华回到无锡,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蚕丝仓库,在尊重历史建筑的风貌和特色,不改变原建筑的主体和架构的基础上,2005年9月25日,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对外开放,变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都市文化创意生活美学空间。

  记者了解到,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一期,即百年蚕丝仓库,室内面积6000平方米,具有展览、交流、创作、服务四大功能区域。北仓门艺术中心二期,以20世纪70年代工业建筑改建的空间为主体,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定位于设计研发、商务办公、艺术展示、时尚休闲。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三期目前正在规划中,定位为中华老字号创意产业园,规划园区面积规8万平方米。

  谈到园区特色,郑皓华从三个角度对记者进行阐述:第一,明确定位园区的用户群与游客群。第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身体和精神互相契合的生活艺术空间。第三,北仓门艺术中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纯粹的文创产业园,13年的发展,不依靠传统餐饮、酒吧或KTV,目前仅一家低温慢煮料理餐厅,其他完全是艺术家、设计师工作室、文化企业等。

  让艺术深入生活,创新“北仓门模式”。近年来。园区在产业融合及文化集聚度方面不断提高,据郑皓华透露,目前园区总入驻率80%,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入驻率95%。作为完全民营资本保护、改造工业遗产发展和运营的文创产业园区,北仓门艺术中心在较长时间内,完全处在生存和发展纠结中,但历经多次创新转型,北仓门为民营园区探索一条新路。

  第一,不断调整业态,吸引更多青年文创人才入驻园区。从2012年开始,园区开始调整业态,在招商方面聚焦艺术产业:首先,文化艺术、公共服务类,包含文化艺术品展览展示、音乐演出,广告和会展项目策划和实施等;其次,创意设计研发类;再次,电子商务实体体验店(O2O),如文化旅游类、生活创意类、创意服务类等。对于入驻企业或艺术家,园区提供政策、法律、人才、管理等方面服务。

  第二,注重通过园区联动、全国联动寻求文创园区建设。运营中创造性建设和完善北仓门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即确保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人才、文创项目孵化平台;拉动艺术品级艺术衍生品 (线上线下)展示交易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产品、创意设计作品、艺术衍生品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园区通过平台带领企业走出去抱团发展,参加国内文博会、创博会,同时和我国港澳台签署两岸四地文创联盟协议。北仓门和我国台湾文创联盟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我国台湾西门红楼、华山1914、松山等文化创意园区互动,在创意市集、文化演出、非遗产品等领域重点发展,探索建立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试验基地。

  第三,让艺术走进生活,并“走出去”。一方面,北仓门持续夯实内功,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提升园区文化内涵,不断完善和建设“北仓门文化创意产业园综合服务平台”,致力打造“艺术北仓门、设计北仓门、音乐北仓门和雕塑北仓门”四大文创品牌。另一方面,举办了500~600场文化活动。从2010年开始,园区“零租金”引进雕塑家开办大师工作室,举办10余场国家、省、市级雕塑大展或城市公共雕塑研讨会。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活动举办过程中,园区争取多多主办贴近生活、贴近市民的主题活动,举办文化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

  在创新发展之余,北仓门也遇到了困难。例如,在招商、运营等受限自己的民营属性,没办法给入驻企业创造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空间有限,无法深入发展园区文创产业。但郑皓华并没有放弃,她说:“未来,将进一步调整园区业态,吸引文创青年入驻园区,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园区环境。”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