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美育是个“良心活儿”
■李 静(河北省邢台县幼儿园教研员) | 2018-09-14
收藏
摘要: 李静对于学前美育有着自己的看法。

  由李静绘图的绘本《穿花衣》于今年6月付梓,该书获得朱永新、李一慢、刘殿波等多位阅读影响力人士的联袂推荐。她是《穿花衣》的插画制作者,更是一位在学前教育领域耕耘33年的教育人。对于学前美育,她有着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就是音乐和绘画”,在孩子的幼儿时期最好能得到音乐和绘画的熏陶。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主动教孩子音乐,一边弹钢琴一边享受和孩子唱歌的美好时光。这样的音乐教学不需要强制,孩子愿意唱可以跟着唱,不愿意唱可以安静地倾听。老师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让孩子能沉浸其中。虽然不强制,但老师也大可放心,小孩儿“随大流”,只要有人唱就会跟着一起唱。如此一来,即便不强制,氛围也能营造起来。

  学完一首歌之后,老师不必一个一个“过筛子”地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成绩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如果孩子真的喜欢艺术,未来他就会朝这方面发展。老师要明白,不是人人都要成为艺术家,重要的是孩子能养成与艺术为伴的习惯。或许,在未来的道路中艺术不能丰富他的物质生活,但艺术一定能丰盈他的精神生活。

  对于学龄前儿童,相较于学习结果,学习的过程更为重要。画画的时候是不是想好再下笔,有没有浪费纸,画完之后有没有收拾好画笔,这些方面比画得好不好更重要。孩子要在小时候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那么未来他就能面对更多挑战。

  在绘画课上,老师可以提供范本供孩子参考,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要和老师画得一模一样。画画考验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诸多方面,如果要求孩子画得和老师一模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性。

  学前美育是个“良心活儿”,这是因为老师必须要用心。老师只有用心地教孩子,用心地照顾孩子,用心地观察孩子,才有可能真正地了解孩子。只有在真正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老师才会知道孩子的弱项,才能得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如果孩子在数学、思维或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不太好,老师要及时跟家长沟通,引起家长的重视。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老师千万不能把孩子“一竿子打死”或者是“贴标签”。孩子的生长空间太大了,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老师的一些负面评价可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平时,老师可以教孩子“手印画”。“手印画”取材方便,在随处可见的报纸上就能作画。“手印画”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画完之后,孩子可以欣赏彼此的作品,说说自己“喜不喜欢”以及“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表扬的孩子,内心就会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与热情。

  没有得到表扬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难过,产生消极情绪,这时需要老师进行正确引导,指导孩子如何画得更好。孩子本身具有疗愈能力,经历过一些小挫折,能够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老师也可以鼓励受挫的孩子向其他画得好的小朋友求助,甚至让他们共同完成一幅作品,从而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流动的音乐,家长在假期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一些古建筑,感受历史和人文的积淀。家长也可以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看话剧、音乐剧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跟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动态。在家的时候,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可以和孩子一起画“手印画”,增进亲子感情。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