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狄金森”一书的前前后后
 ■苟婉莹(四川文艺出版社) | 2018-10-10
收藏
摘要: 《栖居于可能性:狄金森诗歌读本》一书办完付印手续的那天,我决定去吃一顿火锅。下班经过西马棚街,幼稚园的小童皆已离去、叫卖蛋烘糕的小推车不见了踪影,白日的烟火气已慢慢散去。走在这三月的夜色中,想起这本书的种种:周六找照排取稿、加班整理图片、再与设计师讨论封面和版式,还有无数个失眠的夜……

《栖居于可能性:狄金森诗歌读本》[美]艾米莉·狄金森著 王柏华 Martha Nell Smith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版/78.00元

 《栖居于可能性:狄金森诗歌读本》一书办完付印手续的那天,我决定去吃一顿火锅。下班经过西马棚街,幼稚园的小童皆已离去、叫卖蛋烘糕的小推车不见了踪影,白日的烟火气已慢慢散去。走在这三月的夜色中,想起这本书的种种:周六找照排取稿、加班整理图片、再与设计师讨论封面和版式,还有无数个失眠的夜……

  读书的时候,我总是对出版社充满抱怨,怪好书太少、烂书太多。当了编辑之后,才知道,做一本好书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文字方面的处理都是小事,最难的是平衡各方需求与利益:在市场利益与文化价值之间,在红头文件与自由精神之间,在需求满满又催促时间的上游甲方与压力山大的下游设计师、照排、总编务室、校对、印制、营销、发行、财务之间。这样来看,以后别人问我们编辑是干什么的,最合适的回答其实是:一个极考验情商的打杂狗。

  这半年来,我一共担任了5本书的责编,目前手上在制的还有20本。这些书中,有经典的公版文艺书,有内容需要极大提升的“玩票”书,也有高版税的成名作家的书,然而我心里最想做的,还是《狄金森》这样的书。记得我刚刚接手这本书的欣喜——兴冲冲跑去总编室查合同,当时在总编室轮岗的T说:你终于接到一本自己想做的书了。与之相反的是,一向舌灿莲花的Z老师却有些奇怪地说:对,就是欺负新人脸皮薄不好意思反悔不接。我当时并未多想,正式开始操作的时候,才知道他这句话是多么地意味深长。

  接手之初,版式设计的W老师正焦头烂额。这本书有一个相当复杂的版式,正文部分就有中英文对照、异文词对照、注释、解读、手稿五部分,另有前言、体例说明、通信摘录、译者简介、引用文献、后记、诗歌索引。在把稿子送去灌版不久,我赶紧请照排小哥吃了个饭,我太知道这本书将会给他多大的工作量了。比如,中英文的标点符号系统是不一样的,需要逐字处理。为了再现狄金森手稿中的连接短线,英文诗中采用一个字母间距的小短线,中文诗中采用半个汉字的半字线,中英文短线前后都空格。这些“线”与“空格”都需要手动添加,尤其是在整版的中文字里,寻找一个忘记空格的或该用英文短线的中文短线,不止对编辑、对照排也是十分反人类的工作。

  诸如此类的,还有调整过六七次的版式、直至下厂还在反复修改的内容、几度易稿的图片、令人头疼的中英文标点系统调整……半年过后,照排小哥发给我确认的PDF,累计大约已有50稿;我也已记不得有多少次因这本书从噩梦中惊醒、多少次被该书的突发情况气哭了。最后竟然连领导也说,你编了“狄金森”以后再难的稿子都不怕了;坐在我对面目睹了一切的S老师更用一句话概括了整个编务:还在编“狄金森”呀,是不是快得帕金森了?

  狄金森被称为美国现代诗歌之母,她意蕴神秘的诗句里隐藏着烂漫的情绪、涌动的哲思。并非英语系专业出身的我,面对该书的翻译理论和实践,难望其项背,只能从文学性中窥探狄金森与各位译者老师的一二秘辛。因而,在该书的内容编辑上,我仅从编辑的专业出发在文字上做了一些极小的改动,如统一前后的不同提法、修改非常用词为常用词(如“赠与”改为“赠予”)等。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即使在这四五十次的编辑稿中消灭了百个错误,如此复杂的书,一定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每次重读,我仍然提心吊胆。因此,细心的读者如若发现,也请告知我,以使能在重印中修改。也许,我会请这位朋友在盐市口吃小龙坎火锅。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