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厂房“腾笼换鸟” 城市文化如何连接工业记忆?
2019-05-14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惟   一

  老旧厂房既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重要的城市存量空间。这些工业遗迹不仅是中国工业砥砺前行的缩影,更是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如何发挥老旧厂房特色,如何让历史和文化在“腾笼换鸟”的进程中再一次迸发新的灵感,带给城市不同的面貌风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北京、杭州、大连3个城市的文化创意园区入手,看城市与园区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北京

  798、751、768的“数字模式”关联

  说起北京的文化创意园区,一些数字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不陌生:798、751、768,这些用文化创意改造的旧厂区,用艺术的魅力不仅吸引了大批的艺术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更吸引了一批批的年轻人“驻扎”。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以下简称“北京电控”)潘金峰介绍,北京电控下属的核心企业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由前苏联、东俄援助的电子企业。公司积极推动科技产业从北京主城区搬离,利用这些疏解腾退的工业遗存建立了798、751、768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园区,吸引了国内外240多家画廊、工作室和艺术中心入驻,包括德国、丹麦6个国家的艺术中心。768则发挥区位优势,以产业生态和自然生态和谐发展为方向,孵化出摩拜单车、知乎、春雨医生等互联网独角兽企业。

  如何把老旧广场改造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或文化产业园区?潘金峰介绍,首先要对老旧工厂的原有产业进行分析,明确定位,尊重发展规律,以团队建设为首要。从目前不同的园区发展来看,北京电控立足于打造既有利于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又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色园区,在业态定位上聚焦高端优质特色,明确了798是以当代艺术为主,751是以高端设计为主,774以总部创新基地为主,768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从而吸引相关产业资源高度聚集,形成引领示范的效应。

  为了让园区发展更有活力,北京电控在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时进行了三个“进一步”规划。第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打造兼具历史地位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地标。第二,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国际化的产业生态。第三,进一步优化中国思路,推动产业的发展模式。鼓励园区由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建设运营商向创意服务的赋能平台去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建设设计师、众创空间、创意IP、孵化基地、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等重点项目,构建数字艺术互联网平台,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打造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业态。

  杭州

  变冰冷办公区为传承文化记忆载体

  位于杭州拱墅区杭印路49号的LOFT49文创园,是杭州城里最早的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来的文创产业基地。这里原本是杭州蓝孔雀化纤公司锦纶分厂的废弃旧厂房,2002年9月,被几位“嗅觉灵敏”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发现,在保留厂房外观和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借鉴欧美经验重新设计包装,使之成为浙江省首个盘活工业遗存打造的文创产业基地。此后,一家家利用老旧厂房兴办的文创园区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在杭州开花结果。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孙磊透露,2017年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04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24.2%。文化产业已成为杭州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在老旧厂房改造起步较晚的杭州如何快速取得耀眼的成绩?孙磊介绍了杭州改造老旧厂房的三大经验。

  第一,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把老旧厂房“用起来”。2009年以来,杭州先后制订出台的《关于利用工业厂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中明确提出鼓励各方力量,特别是江浙活跃的民营资本利用老旧厂房等闲置房产,投资开发文化园区、文化场所,将可以享受财政投入、差别化地价管理等方面优惠政策。

  第二,产业集聚、品牌打造,让老旧厂房“亮起来”。从集聚效果来看,目前部分文创园区已形成数字内容、影视生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特色鲜明的企业,据初步统计74家园区已入驻文创企业6000余家。从品牌效应来看,目前杭州拥有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海峡两岸文创产业园区、中国国际影视产业合作园区等11个国家级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第三,传承文化、留存记忆,使老旧厂房“活起来”。近年来,杭州市把具有浓重文化历史的文化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系列文化地标,并进行系统的展示推广和对外传播,有效提升了杭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杭州文博会、中国动漫节、国际音乐节、杭州戏曲节等活动的举办,增加了文创园区的互动性,目前这些文创园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冷冰冰的办公区域,其逐渐发展为传承文化记忆、享受文化,体验文化的娱乐综合体。

  大连

  发挥“大连味儿”的文化+产业优势

  大连沙河口区是大连的老工业区,随着大连市实施产业转移、功能外迁发展战略,沙河区先后有近40家大型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留下大批老旧工业厂房。大连市沙河口区区长徐广湘介绍,2013年以来,大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挥老旧厂房等资源优势,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政策助推”的原则,对具备保护利用价值的老旧厂房,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先后投产。其中,冰山慧谷产业园区、Z28时尚硅谷、202艺术产业园成为耀眼的园区改造“范本”。

  在谈到老旧厂房改造文化产业园区的经验时,徐广湘将其总结为5点:第一,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成立大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委会,主要承担项目规划、政策咨询、商务推介等职能。第二,全面调研存量资源。沙河口区对老旧厂房、仓储用房相关设施等工业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学习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经验,形成调研报告,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第三,科学制订发展规划。聘请国内的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对老旧工业厂房等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按照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改造模式分别制订建设规划,将工业企业资源引入市场资本,开发建设,转型升级。第四,充分利用扶持政策。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壮大文化产业、产业用地等系列政策,并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等,促进中小微文创企业加快发展。第五,坚持市场化运营模式。按照市场运作、政策助推的思路,全面统筹产权、投资、招商、运营等各方面资源,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例如艺术工厂采取专业企业自主投资模式;202艺术产业园采取企业组建专业管理团队的模式;冰山慧谷采取企业与专业机构合作的模式,充分调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