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电同步到纸电声一体化“蝶变”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陈 莹 晓 雪 | 2019-05-24
收藏
摘要: 数据背后,是已经切切实实发展起来的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还有随之而来的出版业自我进化,从纸电同步迈向纸电声同步,媒介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赋予出版业新活力。

今年的“4·23”世界阅读日,“得到”APP春季知识发布会重磅推出电子书新业务,采用独创的字体、全新的界面模式和技术应用、营销创新,重新定义了电子书,也让出版业重新认识电子书的战略意义。

  前不久召开的第5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数据背后,是已经切切实实发展起来的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还有随之而来的出版业自我进化,从纸电同步迈向纸电声同步,媒介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赋予出版业新活力。

  3月10日,上海译文出版社以纸电同步模式推出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为业内树起了一个新的标杆。该书自2月5日开启预售,预订量迅速突破10万册,首印量达70万册。

  掌阅科技2018年9月13日以纸电同步、内容差异化的模式推出王俊凯首部作品《十九岁的时差》,发售首月纸书累计发货量22万册、电子书销量2.3万册。同年10月,由读客文化策划、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AI迷航》,以纸电声同步的模式上市,迅速席卷多个榜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人间游戏》一书的发行策略更加值得玩味——有声版早于纸书1个月推出。

  “纸电同步已经是主流趋势,现在没有哪个出版社不重视电子书的。”北京中作华文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路一句话道出了出版社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源自于市场给予的积极反馈。《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达254.5亿元,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9成,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

  纸电同步已经成为一些出版机构的重要战略。据悉,读客文化早在2016年纸电同步率就已高达85%,对纸电同步的布局更可以追溯到2012年。

  出版社是推动纸电同步模式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以上海译文社为例,《刺杀骑士团长》大获成功后,纸电同步悄然成为该社的战略方向。在2019年1月17日举办的新书推介会上,译文社再度宣布今年将加强纸电声同步。同时,成立一年多的译文童书中心将推出儿童文学作家周晴的代表作“了不起的许多多”系列和儿童文学作家杨筱艳的“豆丁二人组”系列,并实现纸电声三者同步。其实,人民邮电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纸电同步。据化工社印务部总经理于立宣介绍,2018年该社有1800个图书品种实现了电子化。 

  电子书量产不再是难题,并且被验证不会冲击纸书销量之后,2018年6月,读客再度充当了吃螃蟹的角色——试水《清明上河图密码5》电子书先于纸书发售,截至当时,该系列自2014年上市后,电子书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

  高路认为,电子书扮演了先期市场测试的作用,对后期纸书的印制发行环节有更明确的指导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库存率。

  这也就不难理解,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电商平台对纸电同步如此积极。当当从2014年开始布局,以“当当云阅读”这一独立品牌布局纸电一体化。此后4年,当当累计投入1亿元发展电子书业务。当当数字业务部总经理宋雯洁透露:“2018年,当当云阅读直接产生的纸书销售超过5000万元。纸电同步比例已达60%。”民营策划公司果麦文化更为典型,超过90%的图书实现纸电同步。

  2018年6月11日,阿里文学与天猫图书联合推出“天猫读书”APP,用户在淘宝天猫购买部分纸质书时可以同时购买其电子版。

  同年12月,咪咕数媒联合中信集团推出“咪咕中信模式”,打造“咪咕中信书店”O2O购书平台。“咪咕中信书店”APP可以打通纸书与电子书、线上与线下,是全新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图书销售平台,能有效形成纸质图书和电子书联动的营销体系。

  与此同时,有声书,这种被称为继纸书、电子书之后的“第三种出版力量”,开始深度融入出版产业链。“音书同步”“纸电声同步”成为新现象。今年咪咕中信书店主打精品内容先发模式,同时上线知识服务产品“听荐” ,目的就是为高端阅读人群提供“纸电音”一体化的全方位深度阅读体验。

  更有甚者,音频平台开始与出版社竞争有声书版权。蜻蜓FM、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等平台更加积极地投入有声书业务,阅文、B站等新玩家也相继入场。

  本月,在熊向晖诞辰100周年之际,蜻蜓FM联合中信出版集团中国道路研究出版中心,试水音书联动模式——线上改编《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自传回忆录,独家推出同名多人有声剧节目,并对所有音频用户免费播出;线下,在新版《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实体书书封上印刷音频节目二维码,购书者在阅读纸质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收听在线音频节目补充背景知识、增值阅读体验。负责该项目的蜻蜓FM历史频道主编冯亮表示,希望通过这种试水,探索出与出版社深度合作的新模式、用户喜闻乐“听”的新形式。

  如今有声书已经成为中作华文三大支柱业务之一,这一过程只经过了短短2年时间。看似容易,但是,从纸电同步到纸电声同步,成本、技术、主播都是需要跨过的门槛。

  读客文化数字出版负责人辛玲玲在发布《AI迷航》时就曾表示,有声书的制作难度和投入明显比电子书更大,“一本好的有声书制作周期至少需要几个月,花费通常上万,从专业团队挑选,到后期制作打磨再到推出之后的营销、维权,都需要积累经验。”就像辛玲玲所说,不是所有书都适合做有声书,“只有那些故事性强、人物鲜明、吸引人的长篇小说才有机会在众多有声读物中跳出来。”

  高路认为,对出版机构来说,纸电是否同步其实面临着两难选择:目前国内电子书的定价普遍偏低,限于作者和出版社的经济考量,更倾向于只做纸书;但另一方面,电子书的需求却一路高涨,不推电子书也会丢失一部分用户市场。“从当下图书业的发展来看,读者越来越认可经典书的纸质版,对于故事类的类型文学,读者更倾向于电子书。”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