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茅奖作家面对面 周大新讲述故乡的“湖光山色”
张聪聪 | 2019-07-16
收藏
摘要: 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镌刻了属于一代人的文学记忆。文学之潮的大江大河,在这里交汇。截至目前,茅盾文学奖已经评了九届,共推选出43部优秀长篇小说。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有18部,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年恰逢第十届开评,茅盾文学奖再度成为读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e3b7eb4b-a88c-4b69-aba7-be0a8c47bc36.png

茅奖作家沙龙系列|周大新、梁鸿鹰、付如初解读《湖光山色》

从7月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与SKP RENDEZ-VOUS联合策划推出茅奖作家沙龙系列,陆续邀请茅奖作家与读者进行交流。7月12日的第二讲邀请到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湖光山色》的作者周大新,文学评论家、《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以及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付如初,分享他们对茅盾文学奖的感受和对《湖光山色》的解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总编辑应红等出席活动。

 6b220d7c-ab22-4d02-9626-0a6ac12aa993.png 

《湖光山色》 

《湖光山色》以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了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生活在依山傍湖的楚王庄的她,在穷困苦痛中因一段楚长城的意外发现,而走上了一条新路。小说写的是春种秋收、择偶成家、生病离婚、打工返乡、农村旅游这些当下乡村寻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运作的崭新思考。在这部充满悲情和暖意的小说中,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

8d2f4274-56ac-4ea0-be9a-a4715bcbd01f.png

周大新现场为读者签名

作为从河南走出去的作家,对故乡的回望是周大新一直在做的事。周大新曾说,《湖光山色》是酝酿在自己心中十几年的故事,“每次返乡看到乡村的变化,我都在思考,中国的农村该向哪里走?欧洲的田园化已经消失,中国还能步其后尘吗?”“在今天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就任由房地产商无尽开发吗?”周大新希望将自己对当代农村的思考融进小说中去。

梁鸿鹰表示,周大新一直在寻求一种突破,他对自己的创作始终不满足。《湖光山色》得到广泛认可,因为它更为直接的面对了当前剧烈变革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它把整个城市的新与旧,人的内心与世道之间的矛盾,特别好的揭示出来。它是一部揭示剧烈社会矛盾对人的影响之作,也是一个引人向上、引人向善、引人向美好的作品。

付如初提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有两大题材占比较大,一个是乡土题材,一个是革命历史题材。前者对中国作家来说创作难度非常大,因为乡土题材的作品非常多,如果没有特色根本出不来,但是《湖光山色》脱颖而出。它最早写到逃离北上广的话题,暖暖从北京城回到乡村,这种超前性、预见性都是这个小说特别值得阅读和记住的地方。另外,在欲望面前你能够守得住还是会迷失,其实这是《湖光山色》的特别重要的探索,也是这个作品有生命力、能够突破乡土题材的题材限制、彰显更广泛意义的地方。

据悉,《湖光山色》初版出版于2006年4月,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周大新文集》共二十卷,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十卷(共八部),中篇小说四卷,短篇小说两卷,散文集三卷以及电影剧本一卷。这是首次全方位对周大新先生四十年写作历程的梳理和提炼。该文集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水平、艺术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