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热点推动教育融合发展
韩呼生(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分会会长) | 2019-09-09
收藏
摘要: 在这一波以新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教育行业迭代面前,出版业必须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必须要钻研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新形式。

  近期,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主办的“第四届教育·出版·互联高峰论坛”从教育、出版、技术三大领域融合发展切入,邀请相关领域领导、专家从不同视角进行深度研判。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分会理事长韩呼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北京网络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增仪,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以及来自一线的学校管理者及教师、教育研究专家,出版领域、技术领域及各类教育服务机构的有影响力的人士和代表,在推动三大领域实现产学研跨界融合的论坛主旨下,共同探讨教育新生态、新问题、新路径,以教育的公益心来带动出版、技术的效益性。在此,《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成长教育周报》持续呈现此次论坛的精华内容,以期为读者带来更多思考及实践上的参考。

韩呼生(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教育装备分会会长)

  当前,教育行业呈现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迭代提速;二是融合加强。

  互联网领军企业竞相进入教育行业,他们凭借巨大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正在积极参与 “互联网+教育”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树立起行业标杆。一些教育服务机构动作频频,争相壮大研发实力,并在好平台、好项目上不断发力,教育领域内的整合速度不断加快。高新科技设备在重塑教育装备、教学手段的传统面貌。在线教育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让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在这一波以新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教育行业迭代面前,我们必须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必须要钻研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新形式。这是我们应对教育迭代提速首先要做到的。

  教育行业本身的融合趋势也非常明显。我以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人的融合——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素质均衡的人。未来要具备学习力、创造力、思辨力、协作力等多种能力;而仅仅做为学科知识的获取者与传承者,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这就为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的融合——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点播/直播等技术逐步成为教育的标准装备,谁能够能够熟练并加以创新应用它们,谁就拥有了主动权。

  数据标准及业务接口的统一融合——无论做什么事情,标准化要先行。基础数据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数据交换统一、应用入口的统一,达到所有数据互连、互通、互换、互用,打破数据孤岛,才能真正搭建一个融合、共享、共建的平台。

  产品形态的融合——现在产品最终形式,很难从“它是硬件还是软件”来区分,而是围绕硬件进行业务扩展,通过硬件封装不同的软件,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应用,从而构成不同的产品组合。这里,我想提醒以创意为主的出版人要格外注意这一点,不要再认为产品介质是其他专业人士要考虑的问题,而是从研发产品那一刻起,就要特别思考这个问题。

  业态的融合——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行业内外、线上线下、学科教育与非学科教育等界限越来越模糊,逐步走向融合。无论哪种业务形态,最终均强调服务好用户。所以,无论我们所在何种行业,为了服务好学生,都必须打破残留在传统观念里的行业界限与壁垒,是我们共同要做的事情

  在今天,“关门办教育”已经成为过去时,教育行业的融合发展让我们获得了无限宽广的机会,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树立国际化视野。借鉴学习一定要适合我国的国情,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既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开展,国内一些好的教育项目也可实现对外输出。

  第二,要善于处理好现代化装备技术应用与教育改革的同步关系。教育装备现代化是为了促进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割裂和分化教育内容。

  第三,要强化信息化观念。教育信息化并非局限于信息化技术,我们还要树立起全新的信息化观念。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全面、辩证、系统地来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内在关系与实践目标。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