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出版融合如何选择模式并有效变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2019-09-17
收藏
摘要: 出版社应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探索相应的出版融合路径。同时,出版机构必须考虑,数字化的产品应注重它的教学性。

   对话嘉宾:

  刘贵廷(河北教育出版社总编辑)

  倪  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

  任  伦(世纪天鸿智能教育事业部总经理)

   主持人:王 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品牌推广中心项目主任)

 高端对话 

  ■在出版融合方面,各家所探索的模式是什么?目前效果如何?

  刘贵廷:冀教社在出版融合方面已经做了几年的探索,开发了冀教教材数据库、电子教材等,并与技术公司展开合作——与北京智慧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冀教学习APP;与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展开合作,由冠林在教辅图书内加入一题对一题的条码等。

  倪  明华东师大社从版权、内容的数字化融合、小众图书的POD印刷、营销、销售5个方面推进出版数字化。例如在版权方面,华东师大社依托版权与信息化公司展开合作并营收百万元以上。在内容的数字化融合方面,华东师大社已经开发了140余种结合数字资源的图书,相配套的微视频有1万多个,触达用户400多万,微视频的总访问量达1600万。

  任  伦:世纪天鸿围绕教辅内容以及教育服务,从两个层面推进出版融合。一是依托现有图书产品,借助一些比较成熟的第三方技术平台,开发相应的线上资源以及增值服务;二是在公司内部设立项目小组,从内部的角度探索在出版融合方面的创新。

  ■在出版融合探索和模式选择过程中,各家重点考量哪些方面?

  刘贵廷:出版社应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探索相应的出版融合路径,如冀教社要重点发展与教育方面的融合。另外,从投入产出方面考虑的话,出版融合要么能够通过数字化为纸质教材提供增值服务并从而促进纸质图书的销售,要么出版融合项目或产品本身能够有所盈利。

  倪  明在模式选择上,我们立足于传统出版,利用新技术稳步推进出版融合。同时,出版机构必须考虑,数字化的产品应注重它的教学性。

  任  伦:出版融合首先是与技术相结合进行创新探索,那么使用及研发出版融合相关技术的效率和效果,可能是出版机构在规划融合创新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此外能否通过出版融合方面的一些新尝试,解决用户真正的需求,是我们在研发数字产品时需要考虑的重点。

  ■对于传统出版而言,出版融合变现的难点在哪?出版机构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多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刘贵廷:传统出版因为已经习惯了纸质出版,在出版融合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灵性”,同时出版融合方面的人才也较为匮乏。

  倪  明:华东师大社在出版融合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优化出版融合产品的开发流程,提高出版融合的效率;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出版社原有的出版流程以配合出版融合的进度要求。

  任  伦:现有编辑团队在熟悉了传统出版互联网化的发展后,其实可以逐步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变现方法。问题在于,相较于一些科技公司,出版融合产品的变现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在未来的发展中,出版融合势必要探索出更加灵活的变现方法。

  ■在出版融合发展方面,各家未来会进行哪些新的探索?

  刘贵廷:冀教社下一步希望将现有的数字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丰富其内容资源,优化其设计语言。另外出版社也会发挥教育社的特色和优势,推进更深度的出版融合。

  倪  明:华东师大社一方面会将原有的一些产品进行数字化并以数字化产品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会将一些学术资源进行规整并将其以数字资源包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任  伦:世纪天鸿首先会提升内部现有人才对出版融合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专业能力,同时从外部引入一些专业人才。另外,公司还将构建更加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发展平台。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