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韵山水石桥头
2019-11-19
收藏

■樊国安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行走在石桥头镇的山间水边,吟诵揣摩《登宣城中眺北楼》这首诗歌的美妙意境,顿时觉得“诗仙”李白的这首名诗就是为这个浙东文化名镇而吟而作,因为这里独特的小桥、流水风景几乎和一代“诗仙”生动形象的描绘一样令人驻足徘徊,流连忘返。

  绿水青山“后花园”

  东海之滨的美丽城市——浙江省温岭市是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城郊东南九公里处有一个绿水青山环绕的文化小镇——石桥头。该镇早在元末为浙东起义英雄方国珍水军驻跸处,明代后期初具乡镇规模。这里一是石头多,二是石桥多,石桥头即得名于此。

  石头是从属于雁荡山余脉的长屿硐天那座山峰开凿而来,当年先人一边挖石,一边开渠,把旧河道和长屿硐天相接。后来又在木城河的东头进行截流,把乱岩填高扩大,与藤岭山、牛头山、马步山等接壤,将湖漫水库围在垓心;并将河道顺沿乱岩,另开一道小渠,直通南面大海。这就是石桥头镇唯一的主河道。今天的石桥头人,就是在那个时候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定居在此的。因为王氏大花灯的出现,石桥头人开始渐渐关注起桥梁的建设,于是就使用石板铺桥,每公里一座,凑成八座,并在上面镶嵌各种石画、石灯、碑文,在桥边建石亭、设商铺,寓意迎八方,享地灵。很快,深信石头带来好运气的石桥头人就开始在石桥两边聚会、搞大型集市。由于此处临海,河网纵横,很快发展成为从福建和温州发来的“南货”聚散地,成为兴旺多年的“小码头”。“到石桥头去‘赶日子’”已经成为当地人们的口头语。如今,人们徜徉在根据当年“小码头”旧景复原的码头文化公园,沿河浏览,依然能够感受到昔日的繁华景象。

  登上马头山的峰顶,人们可以看到一条从西南蜿蜒到西北长达28公里的宛如黛色翡翠似的水面,她就是为10万多人提供饮用水源,被称为温岭“大水缸”的湖漫水库。这座水库位于温岭市城南镇和石桥头镇之间,总库容3503万立方米。站在大坝上环顾库区,碧绿的湖水沉浸在宁静之中,加上环库四周满目苍翠的青山绿树,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为了保护良好的的水质不受污染,湖漫水库严厉禁止垂钓、游泳、畜牧养殖等污染水质的行为,因此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极为良好,从清澈、静谧的水面一眼可以望到水的深处,不时会有硕大的鱼儿腾空而跃,溅起一团白色的水花。

  “记得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带我去植物园玩。一走进植物园,就闻到泥土的清香,这里真是个天然氧吧。桃花绽开了粉红色的笑脸;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小溪叮叮咚咚地弹奏着乐曲。”这是温岭市植物园给小朋友们留下的美好印象。这个植物园位于石桥头镇下洞桥区地域,与湖漫水库相邻,曾经享有全国第一家县级市山地植物园的美誉,总规划面积约135公顷,其中一期建设占地40公顷。植物园目前植物品种包括乔木162种、灌木草本271种。此外还有一批珍贵的濒危植物。在原有槭树杜鹃园、木兰山茶园、豆香园、梅园的基础上,又完成了了秋香园二期、蔷薇月季园二期建设,并且新增设了一个水花园。这个植物园的规划结构为“一脊四区十二专类园”。“一脊”是以蔷薇园为主题的山脊景观带,主要特色是玫瑰岭和梅岭。“四区”是东、南、西、北4个区。东区主打体验参与,度假休闲;南区主打科普教育,花田绚烂;西区主打山水之旅,漫步花海;北区主打森林沐浴,溪谷留香。“十二专类园”包括农耕体验、生态度假、经济植物等12个专类园区,每个月都有花卉或收获节日。1~2月腊梅节,3~4月樱花节,4~5月熏香草节,6~7月荷花节,7~8月杜鹃节,8~9月桂花节,9~10月采摘节,10~11月红叶节,10~12月菊花节。温岭市植物园最突出的特色是花开四季,月月绽放,人们穿梭在绿茵和花丛之中,悠悠漫步,不仅闻听鸟语花香,欣赏使人“乱花迷眼”的各种植物花卉,还可以融入自然,尽情呼吸“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

  生态宜居新家园

  “石桥头镇是块‘风水宝地’,这里生态好,空气好,是个宜居的好地方。我在这里投资建设‘金桥华庭’地产楼盘,就是看到了石桥头镇独特的温岭‘后花园’后发优势。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美好家园。”浙江永基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正富对石桥头镇的“宜居生态”印象深刻,情有独钟。镇党委书记谢立明说:“黄正富来这里投资很有眼光,因为我们党委和政府的奋斗目标就要把石桥头镇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福祉地,城市后花园’。”

  生态福祉地。在温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石桥头镇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以“生态福祉地,城市后花园”建设为主线,把握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逆势上扬。2018年,全镇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9.4%,增速居全市第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1.5%,增速居全市第二,其他产业和事业增速也居全市前列;同时相继被评为浙江省生态镇、台州市民间艺术之乡、浙江省文明镇,温岭市非遗文化之乡。

  石桥头镇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经建成万头养猪场、3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800亩葡萄基地等十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了蔬菜、葡萄、西瓜、红薯面、肉猪、家禽六大农业主导产业,成立了多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新注册了“沙角”牌野鸭蛋、“铭健”牌无花果、“红漫山”牌杨梅3个农产名品商标。农业发展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以“农合联”为红色引擎,聚变全镇85家小农户,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构建统一的“湖漫农鲜”品牌体系,探索电商销售新模式,增强了市场开拓能力。目前又引进了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的三米蔬果配送中心,有效拓展了全镇农产品销路;同时深入开展“肥药双控”,促进了农业生态化发展。奋斗目标是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谋划农业观光园开发,打造新型农业生态游。

  谈到小镇的美好蓝图,谢立明书记和黄建镇长一致表示,将以“振兴乡村”为总纲,明确“城市后花园”目标定位,以“一村一景一品”为抓手,把乡土、乡贤、乡村文化和非遗文化融入渗透到小城镇建设中,全力构建“处处有风景,村村有特色”的幸福乡村格局。将植物园湖光山色和杨家浦田园风光串联成线,建成一条“漫湖拾韵”旅游休闲观光带;以黄壶舟文化公园、王氏大花灯展示点、金丝楠木博物馆、凉帽簦公园、码头公园、非遗馆等文化脉络为主线,建成一条非遗文化特色展示带:加快完成塘脚河美丽河道建设,重点打造一条上王、杨家等非遗乡韵特色村文化旅游带,最终目标是致力于把石桥头建设成为农业特色明显、人与自然和谐的城郊型生态型文化小城镇。

  人们站在马头山峰顶,瞩目观看,整个石桥头镇全景一览无余:南北西三面环山,东面朝向东海海湾。整个小镇形成一个圆锥形布局,宛如一枚金梭横卧在谷底;碧绿的塘脚河水宛如一条银带穿镇而过。春天,鹅黄色的菜花香气扑鼻;夏天,清爽的海风徐徐吹拂;秋天,沉甸甸的稻谷一片金黄;冬天,绚丽的枫叶婆娑起舞;还有那些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辛苦劳作的人们,这一切与小镇周边的绿水青山融成了一幅完美和谐的山水乡韵画卷。作为行走并陶醉在这幅美丽画卷中的“画中人”,情不自禁地哼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乡贤非遗文脉传

  在石桥头镇中心,一尊高大的汉白玉人物塑像惹人注目:一位白发老者手捧书卷,仰望蓝色苍穹,正气凛然地吟诵出“气华腹有五车书,平生低首吾无几。”这位吟诗者就是被誉为清代“台州第一诗人”的黄壶舟先贤。

  清朝时期,温岭市一共出了两位进士,黄壶舟位列其一。这位先贤的故乡就在石桥头镇下黄村。他在道光二年中榜二甲进士,曾在江西萍乡、雩都、临川等六县为官。清廉为公,振兴文教,颇得人心。后因秉公行事遭人陷害,谪戍新疆,与贬谪新疆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结识,成为好友。林则徐高度评价他的诗,“窥其意境,若长江之放乎渤澥;竹木艑舻不遗巨细,而无乎不达。”东归后主讲黄岩萃华书院、太平宗文书院、鹤鸣书院。他一生写诗300多首,著有《夏小正注》一卷、《周穆纪传》一卷、《萍乡县志》十六卷、《衍仪》一卷、《壶舟诗存》十五卷、《壶舟文存》二卷、《红山碎叶》一卷、《东还纪程》二卷等书籍。

  到了现代,从石桥头镇的黄西岙村又走出了一位享誉国际的数学家柯召,他生前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副主席、四川大学名誉校长。他关于不定方程卡特兰问题的研究结果,在国际数学界被誉为柯氏定理,至今仍被广泛引用。被称为中国“近代数论的创始人”。

  历代乡贤辈出,石桥头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耕读文化浓郁、人才辈出的人文荟萃之地。

  走进石桥头镇,在白天,人们总会被公路一侧的凉帽簦塑像群所吸引,禁不住会停下脚步与制作工艺精美的巨型凉帽簦合影留念;在夜晚,闪烁在街道两旁星星点点的彩灯和圆柱形大花灯又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在这里,非遗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凉帽簦去年进入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氏大花灯早已进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镇进入全国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滚八蛮”“石桥米塑”“石桥凿纸”等多种民间工艺,经过深入调查统计,全镇目前收集了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达110项,成为温岭市名副其实的“非遗文化之乡”。

  “上王桥头迎大灯,小家桥头雪流星,杨家桥头芥菜剥见茎,下黄桥头度娘抢走无处寻。”在石桥头镇的非遗文化项目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当数王氏大花灯。早在1681年,石桥头镇上王村王氏先祖制作八角大灯一盏在元宵夜供人观赏。随后,又制作了一盏六角大灯,从此,王氏中就有了六角、八角两盏大灯。六角大灯代表男性,花纹以龙为主;八角大灯代表女性,花纹以凤为主。每盏灯重达1000公斤,在迎灯活动中,每盏扛灯24人,四角拉撩风绳12人,还要候补人员若干人。花灯属宝塔式花灯,塔身就有七重,依照佛塔制作,取其镇妖避邪保平安的功用。同时也蕴含着乾坤和谐的人生观。每逢迎灯时,都要施放焰火鞭炮、耍流星等,场面热闹非凡。1811年,王氏先祖惟恐后世遗忘花灯而使花灯得以稽考,在本族建宗祠立碑,铭刻“两保碑文”,将有关制作资料记载立册以勉后人传承。迄今碑上还留有清晰的“嘉庆十六年迎灯”字样。据王氏大花灯传承人王安平介绍,王氏大花灯的寓意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太平吉祥。它代表了普通百姓的民间信仰。在上王村和石桥头镇,一年一度民间自发举办的元宵灯会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活跃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非遗文化世代传承的一种生动象征。

  传承弘扬非遗文化从娃娃抓起,是石桥头镇的一个鲜明特色。该镇中心小学建立了非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石桥小镇”。“石桥小镇”秉承“校中村大世界”的设计理念打造了“非遗馆”,“非遗馆”设有“遇见石桥”“点亮心灯”“游历民俗”“聆听乡音”“传承经典”五大篇章。在这里,花灯巧构妙架,别出心裁;米塑造型小巧,色彩浓艳;八蛮灯舞配着音乐,踩着舞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这些魅力独特的石桥非遗文化。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点开操作台上的平板电脑,可以观看视频,学习花灯、米塑的制作,游历多彩的民俗,聆听奇妙的乡音,墙上张贴的工匠精神文字,更诠释了非遗的魅力所在。 在“非遗馆”看过在当地非遗文化传人指导下学生们制作的王氏大花灯和孩子们表演的《我是非遗小达人:八蛮灯舞》节目的人们,欣赏了悠久的传统文化之美,领略了不一样的非遗风采,禁不住交口称赞:“非遗文化传承教育从娃娃抓起,在石桥头镇真正落到了实处”。

  镇长黄建说:“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作为温岭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通过挖掘黄壶舟等本土乡贤的事迹,以建设黄壶舟塑像文化公园的方式,来激励人们崇文重教;在镇中心建立的文化墙内容中加入了非遗元素;在中小学设立了非遗文化的“课外课”,还组织编写了非遗文化的书籍,来引导人们关注非遗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高度重视乡贤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擦亮本色,让拥有数百年历史积淀的乡贤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耳濡目染,老孺皆知,一缕文脉传承到永远。

  (特别感谢浙江永基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正富、温岭市植物园负责人郭晨晓、温岭市石桥头镇党委宣传委员赵玲芳和石桥头镇通讯员蒋友彬对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