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学研共建综合实践教育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2019-11-19
收藏
摘要: 《成长教育周报》特约《社会教育机构促进中小学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梁烜就课题的开展进行分享,以期为综合实践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角度以及思考的空间。

  经过3年多的研究,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会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社会教育机构促进中小学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的研究》目前进入结题总结阶段。该课题自2016年立项,参与研究的子课题单位达180个,其中来自社会教育机构的子课题32个,来自中小学校及教研部门的子课题148个。《成长教育周报》特约课题负责人梁烜就课题的开展进行分享,以期为综合实践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角度以及思考的空间。

  ■梁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主任、《社会教育机构促进中小学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刘海颖(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社会教育机构促进中小学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的研究》的研究背景以及价值有哪些?

  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逐渐被大众所认识和接受,社会教育的价值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教育机构也开始重视挥自身的教育功能,主动为中小学校提供服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和教师对社会资源进行开发的意识也明显增强,尤其是对当地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充分,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方面也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案例。但是从整体上看,学校和教师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充分,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主要还停留在一些点上,没有系列化地进行开发。社会教育机构在参与中小学生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特点设计教育活动和内容,缺乏与学生在校学习和学校课程的对接和融合。这些问题都导致社会教育机构的作用和功能没有充分、有效地体现出来。

  为此,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会成立课题组开展专项研究,课题由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引领,一方面指导社会教育机构更好地研发各类实践课程供学校参考和使用,探索社会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同时指导学校在社会教育机构研发的课程和教育活动的基础上,遴选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建设学校特色实践课程体系。课题研究在特色实践课程建设方面具有理论探索的意义,在引导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该课题的核心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

  课题重点关注“社会教育机构”和“特色实践课程”两个核心概念。研究中的社会教育机构指学校和家庭以外,对青少年和成人进行教育的各种文化机构,主要包括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科技馆、培训学校、教育实践基地、教育文化中心、教育科技公司等。社会教育机构可以开展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培养良好品德、增进身体健康、发展文体和科技创造才能、激发各方面兴趣与爱好、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研究中的实践课程是指不以系统传递和学习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调查、实践、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在做中学的课程。特色实践课程是指基于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符合学校课程资源特点的,以解决现实问题和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为导向的课程。特色实践课程既可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可以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还可以是学校开发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

  □围绕研究目标,课题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实施研究?

  课题2017年1月开题,面向中小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征集子课题,组建研究队伍。为促进课题研究相关信息的交流和推广,课题组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微信公众号,发布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各种学术交流研讨信息、资料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期间课题组围绕中小学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等不同专题组织召开各类课题培训会、专题研讨会、学术论坛、特色研学旅行路线考察等共9次,开展研学旅行案例征集,实践课程建设论文与案例征集等多层次学术交流活动。

  2018年6月,课题组围绕研究内容对中小学生开展了“中小学实践类课程开设情况”调查,在子课题研究单位中选取部分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不同类型的学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585份,面向教师开展了访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校实践课程开设情况、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测评,以及实践课程实施效果4部分。其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测评主要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表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效果3方面进行,由学生根据相应的描述做出自我评价。调查数据表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状况不均衡,提出问题能力较弱,此外制订计划和灵活处理出现问题的能力不够,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比较合理的评价,虽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灵活调控的能力比较欠缺。

  □经过3年的推进,该课题的研究成效在哪些方面已经有所呈现?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实践课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课程门类繁多,学校开发课程积极性很高,但发展带有一定盲目性,有些课程开发层次较浅。学校对实践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管理与实施还不够规范,有些教师对实践课程要求理解不到位,仍旧以讲授的方式上课,而没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此外,一些社会机构的教师素质不高,这些问题导致实践课程实施质量参差不齐。针对发现的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专题培训,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和引领,进一步提升实践课程的质量。

  历经3年时间,课题组建立了多方参与的研究队伍,其中包括艺术馆、学生实践基地、研学旅行机构、教育科技公司、文化传播公司、职业体验基地、农业体验园在内的社会教育机构,也包括中小学校、教研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学会等研究机构。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搭建了社会教育机构与学校间的平台,拓宽了学校开发实践课程的途径,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文化传承、艺术体验、科技创新、健康安全、职业体验、研学旅行、自然环保、传统工艺、国防军事、专题教育等十大类别。此外,中小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适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在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开发的过程中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机制和策略。

  目前课题进入结题总结阶段,课题组将在认真梳理总结子课题结题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形成有价值成果,更好地引导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设特色的实践课程,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