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相声规律 培养复合型人才
鲍震培 | 2019-12-05
收藏
摘要: 7月11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相声表演与理论人才培养”于天津师范大学开班,在全国遴选了30多名具有一定发展和培养潜力的研修班学员。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相声表演与理论人才培养”自7月11日于天津师范大学开班以来,在全国遴选了30多名研修班学员,他们分别来自天津、山东、甘肃、河北、陕西、四川、吉林、海南、辽宁等12个省市,高校、院团、群文等单位,都是具有一定发展和培养潜力的优秀学员。

该项目充分利用天津师范大学良好的学科优势及天津地域深厚的相声曲艺底蕴,整合多方资源,旨在为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培养一批具有潜力和广泛专业视野、德艺双馨的高水平相声表演和理论创编人才。在7月至8月的集中授课环节中,项目聘请国内20多位知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理论专家以及高校教授学者、相关文化艺术专家等;搭建的四个教学模块分别由资深专家牵头,教学内容包括专业核心素养、表演理论与实践、理论创作与实践、舞台实践与排演等内容。学员们参加了上课观摩、采风调研、交流座谈、实践演出、曲艺传承等多种形式的研修学习与实践活动,开阔视野、深入思考、体验舞台、创编作品、展演实践;在多位德高望重、教学严谨、文化底蕴深厚、技艺精湛的相声名家和教授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勤奋研学、努力实践,获益匪浅,相声表演水平、以及理论和作品创编的能力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

 为民利国 守正创新

学员们听取了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人民网“优秀思政网红”李朝阳教授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季相声研究会会长张伯苓主讲的《相声名家的精彩人生》,中国曲协主席姜昆主讲的《相声创作与表演》,新中国60年突出贡献曲艺家常祥霖主讲的《时代精神与常人之情》等讲座。名师名家们紧密结合现实,重申文艺“二为”方向,坚持文艺的社会效益。

姜昆强调,相声不仅仅只是逗乐,还包含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等功能,要求每一位相声创作者要“不忘初心”,担负起相声文化传承的责任。相声的初心是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要求文艺家们必须要守正创新,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文化重任。 

致敬经典 注重传承

项目组邀请了田立禾、李立山、王佩元、佟守本、韩兰成、刘俊杰等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还邀请了刘国器、马贵荣、崔琦等术有专攻的作家、专家为学员们授课,主题紧扣相声表演与传承,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受到学员们热烈欢迎。天津非遗协会会长、知名作家、文化学者李治邦主要就《相声经典赏析》和《相声的传承与文本》进行授课,总结出相声陌生的熟悉化熟悉的陌生化”规律以及相声的结构——“金垫话”“银飘把”“铜正活”“攥结尾(底包袱)四个经典模式以相声前辈李德钖(万人迷)的表演为例,告诫学员们表演相声要讲究准口”、“活口”,决不演乱口”、“死口脏口”,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投身到火热活中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人民的精品力作,为弘扬传承相声艺术而努力奋斗。致敬经典,传承优秀传统,使学员们受益匪浅。

他山之石 适时实时

知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天津艺术职业学院诵说专业教师、评书名家关勇超,分别就《漫谈快板书与相声的不解之缘》《一树双枝总向天 漫谈说书与相声》进行授课和展示,以京剧名家厉评书大师成、京韵大鼓一代宗师骆玉笙相声泰斗马三立、快板书大师李润杰为例,着重强调了相声与快板、相声与评书、相声与戏曲等传统姊妹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鼓励学员们要想说好相声,除了天份外,就得要多听多看多演多练多悟,坚决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真生活知名相声演员郑健则提出了相声扎根基层、采风先行的“适时实时”,特别提到马季及其恩师李伯祥,他们无论去哪里演出都会入乡随俗,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适时、实时来创作出当地人喜欢的作品。

理论实践 复合人才

天津艺术研究所所长张蕴和以《当前对相声评价应坚持的标准》为题,南开大学教授鲍震培以《曲艺理论研究三个维度》为题,天津师大文学院教授赵利民以《漫谈文学经典的魅力》为题,中央广播电台媒体人王大胜以《以西方文论审视中国相声》为题,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导演宋东以《电视曲艺节目的创编》为题,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教师、相声作家赵宇《理论创作实践》为题一一开展讲座,对提升学员对相声乃至曲艺艺术的理论认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授课和讨论,学员们认识到提升相声理论认识水平对指导自身艺术实践起到莫大的作用,创作与理论是相声作品舞台呈现的“双翼”,没有理论指导就没有正确的创作,当下社会的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相声更不能例外。

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极大。来自甘肃定西的基层文艺工作者朱熙武说:“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相声大师们的表演,这次能够现场聆听他们的讲课,真是太幸运了!课程丰富而实用,我做了满满一本笔记,回去以后,一定仔细研读,把老师讲的方式方法应用到实践中,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争取创造出更好更多的相声精品,为推动相声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该项目发挥传统舞台表演互动紧密的特点,同时重视发挥电视媒体的平台传播展示优势,携手《相声大会》栏目,由研修班导师和学员共同参加专场展演的录制,并参与《鱼龙百戏》《笑礼相迎》栏目的现场录制活动,使学员进一步认知如何全方位的适应新媒体发展中角色转换的舞台形象塑造。

项目学员完成了天津和平、河西、滨海新区、高校等下基层的6场惠民演出,以及对大学生、中小学生进行拓展的辅导传承与交流,别开生面、欢歌笑语,获得社会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有7位学员入选中国曲协举办的东北地区曲艺节目展演大赛,取得阶段性成果。

项目组为学员们提供一系列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举办了“万象归春·天师论见”学术研讨会议,创设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名师与学员交流互动,进行修改作品、完善表演的讨论,指导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声传承基地“相声工作坊”的大学生们学演相声,为助力中国相声艺术事业的传承发展和曲艺进校园的推动发挥作用。

项目负责人、教育部相声基地负责人、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原院长康爱琪表示,“人才是关键,培养是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借助国家艺术基金的平台,培养有思想、通文化、懂理论、会创作、精表演、重传承的复合型相声高端人才,从而促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使相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声表演与理论人才培养”项目一路高歌,经过了夏天的火热,秋冬的沉淀,在基金委的规定期内严格执行国家艺术基金高端艺术人才培养的各项目标,圆满地完成了项目预期内容,项目内容获得专家学员高度评价,展演活动获得社会一致好评,为促进曲艺事业和人才培养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鲍震培,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天津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协艺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天津非遗保护协会理事,中华曲艺学会理事,中国文评协会曲艺杂技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散曲创作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传统艺术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国说唱艺术史论》《中国民间文化·梨园相思树》、《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曲艺杂技志》、《沽上百戏》《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中国俗文学史论》《中国曲艺发展简史》等专著。2004年获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其著述多次获天津市政府颁发的优秀社科成果奖。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