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近10万人次观看的直播,到底讲了什么?
穆宏志 | 2020-03-30
收藏
摘要: 加强应急管理是国家紧迫和重大的战略需求,发展应急产业是做好应急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冠肺炎疫情当下,应急产业如何在此时有效整合强力担当?放眼全球,应急产业前景如何科学定位和研判?面向未来,应急产业面临怎样的发展与机会?日前,一部反映应急产业发展内容的重要研究成果著作《应急产业研究》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3月29日,由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中国工人出版社、新兴际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应急产业发展研讨会暨《应急产业研究》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行,全国应急产业部分单位和企业人员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了会议。现场实时观看直播的观众达到9.4万人。目前,加上回放观看量,观众已接近10万人。

来自国内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龙头企业新兴际华集团相关单位的嘉宾围绕“从新冠疫情看应急产业发展”的主题,对应急管理与应急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为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在随后的《应急产业研究》新书发布会上,《应急产业研究》主编、新兴际华集团总经理、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杨彬,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中国工人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王娇萍现场接受主持人访谈。

发布会上,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向300余家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联盟单位赠送3000本新书;中国工人出版社随书赠送3000张全国工会电子书屋阅读卡。

52baa50c-3fbf-4ec6-88cb-a009a8988f47.png

问:杨总您好,您当初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呢?

杨彬:应急产业本身就是新生事物。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63号文件《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我们新兴际华集团长期致力于军队的后勤保障,在转型过程中想把应急产业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但紧接着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发展好应急产业?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在我们国家,应急产业没有传承、没有积淀,也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围绕如何发展好应急产业做了一些尝试,一些思考。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组织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应急产业不是我们新兴际华集团一家的事情,我们希望应急产业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为此,应急产业需要做一些基础研究,以便应急产业圈的同行可以共享我们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如何发展好我们国家的应急产业。

问:您在后记里写道,这本书您和您的团队酝酿了两年,那么可不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编书过程中您和您的团队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杨彬: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首要问题是没有先例可循。在我们国家,发展应急产业,就是要为我们国家安全保驾护航,为我们国民经济保驾护航。我们国家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经过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呼唤应急产业保驾护航。我们注意到国内很少有大企业参与发展应急产业。如何发展好应急产业?没有先例可循。

其次,国家不断重视应急产业,我们如何跟我们国家的应急管理能够相呼应,为我们发展应急产业坚强有力的支撑,这也是一个问题。

最后,应急产业是一个很特殊的产业,因为它兼具经济性、公益性、政治性,这是有别于其他产业的特征。如何协调统一好经济性、公益性、政治性,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问:闪主任您好,作为国内应急管理行业的专家,您对这本书的专业性有什么评价?

闪淳昌:这本书是我们国家应急产业领域第一本非常系统介绍应急产业的专著。作者从国际视野、时代眼光、历史经验、国家战略以及实践探索等方面,多视角、多维度地回顾了我们国家应急产业的过去,分析了我们国家应急产业的现状,展望了我们国家应急产业的未来。这本书既有国际可借鉴的经验,又有我们国内的实践;既分析了我们国家应急产业发展现在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前景,也论述了我们国家应急产业发展现在存在的短板、问题与不足;既有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的设计、设想,也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办法。因此,我认为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国家应急产业的发展以及当前抗击疫情促进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问:您认为这本书的面世,会对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应急能力提升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闪淳昌:应急产业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很多人对于这个产业包括“应急产业”这个名词都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对于从事应急管理研究的同志,对于从事应急产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有非常具体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从事应急产业的企业管理者,他们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研究怎么样选择自己企业的定位,为我们国家应急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问:范院士您好,感谢您也为这本书作了序。您今天拿到新书后,对书的评价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范维澄:我刚看了这本书之后,得到了很多的启发。这本书对于我们国家应急产业发展在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战略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阐述得比较系统、全面,而且也很清晰。还有比较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这本书还包含了率先投入应急产业发展的新兴际华集团探索实践当中的一些宝贵经验。

此外,这本书具有一定的普及性,能够让社会大众对应急产业感兴趣。应急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本书在这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问:这本书看似内容很高端专业,但就像范院士您刚指出的,其实这本书的受众群体还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对于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阅读价值。那么,对于非专业的大众读者,我们如何去为他们领读好这本书,您有什么好的指导意见?

范维澄:这本书的编写,从一开始就考虑了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应急产业比较感兴趣的社会大众,如果想对应急产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可以阅读这本书的前几章。对正从事或计划开拓应急产业的企业管理者,也可以从这本书找到相应的内容,尤其是新兴际华集团在发展应急产业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经验。可以说,这本书在前期的内容策划方面作了比较好的安排。 

问:请问王社长,您作为一个出版人,对今天这个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有什么感受?从出版角度来看,您对《应急产业研究》这本书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王娇萍:在举国抗疫的非常时期,中国工人出版社与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合作,在这里共同举办应急产业发展研讨暨《应急产业研究》新书发布会活动,非常高兴,也倍感荣幸。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工人出版社,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刚才的研讨会环节,各位专家和领导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形势,对应急管理与应急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向社会传递了这方面最权威的信息和最专业的意见。专家们还对《应急产业研究》这本新书作了生动、深刻、专业的点评。我和我的同事们聆听后深受教育,倍受鼓舞。

加强应急管理已经成为国家紧迫和重大的战略需求。此时此际,新兴际华集团组织编写《应急产业研究》一书,恰逢其时、影响重大。这本书是新兴际华集团作为国内应急产业龙头央企十几年实践探索总结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从出版业角度来看,它的出版代表着我国应急产业研究提到一个新高度,开启一个新起点,必将对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应急能力提升有着极具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的指导意义,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问:王社长,很荣幸我自己也是《应急产业研究》这本书的编辑之一。记得半个月前您把这本书的出版任务交到我们手上时,提了很多很急很高的要求,有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要承接这本书,以及编辑出版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王娇萍:中国工人出版社是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与共和国同龄的国家级出版社,有着深厚的光荣传统和强大的红色基因。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举国抗疫甚至全球危机的特殊时期,能与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携手同行,共同为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事件的应急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文化出版企业的自觉责任和使命担当。

基于这一认知,我们第一时间作出承接《应急产业研究》出版重任的决定,并将之列为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年重点主题图书出版项目。为完成这项重要而光荣的任务,我们迅速调集全社最精锐的力量组成攻坚团队,从编辑排版设计、印刷质量控制、宣传推广各个方面提前进行全面策划部署。不计成本,不计得失。我们抱着向应急产业广大干部职工队伍致敬的态度,克服疫情之下的重重困难,与创作团队保持密切沟通,细抠每个环节,努力打造精品。今天,看到这本刚刚出印厂、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摆放在各位面前,我很激动也很荣幸地告诉大家,这本书无论是质量上还是出版速度上,都创下了近年来中国工人出版社的纪录。

问:对如何做好这本书的宣传推广,您有什么样的想法?

王娇萍:我们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提前感受到了本书的作者们在创作中坚守的初衷,那就是——让应急产业的管理者得到启发、从业者有所收获、研究者找准目标、供应者把握资源。因此,我们热切期待此书能够成为中国应急产业的“理论钥匙”“操作指南”,为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为了能让这本书惠及更广,我们接下来还将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届时诚邀各位专家和领导莅临指导。我们也希望借助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力量,使这个研究成果在全国应急管理战线和应急产业链上广泛传播、扩大影响、促进应用。

在此,我还想做一个郑重的表态,那就是中国工人出版社愿意为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和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提供更多的出版服务,尽力把大家高水平著作出版好发行好推广好,在即将到来的中国应急产业发展热潮中留下我们共同的美丽印记。

WX20200330-201300@2x.png

《应急产业研究》

杨彬 主编

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年3月版

定价:68.00元

该书由应急产业发展方面权威专家编写,是国内首部应急产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全球视野、时代眼光、历史经验、国家战略、实践探索等方面,多视角、多维度回顾了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应急产业的现状,展望了我国应急产业的未来,为我国应急产业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提供了深入解读与指南。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