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 |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在经典阅读中培养探究能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江玉婷 | 2020-04-12
收藏
摘要: “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语文组深入研究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在多维度、多层次的阅读教学策略之下,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解与欣赏能力、表达与探究能力。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语文组根据课标中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学生的未来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典名著阅读活动。

  各年级备课组每学期根据教学计划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校情、学情的名著阅读计划,上好每周一课时的阅读课。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本着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果的思路开展阅读活动。

  教师根据教研组的部署、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结合自身特长及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语文教师马东杰注重了解学情,她在课前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全班仅有3人通读过《水浒传》,7人喜欢《水浒传》,大多数学生对 “108个人打架的故事”不感兴趣。据此,马东杰把课堂变成“水浒”故事会,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趣读《水浒传》”。语文教师冯秀兰则根据初三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时,通过读回目、理情节、找文段、抓字眼等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制作人物卡片——包括名字、座次、武器、主要功绩、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事件描写、人物关系、精彩片段等内容,加深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把握。

  语文教师曹燕在指导学生阅读《昆虫记》时,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特点及教学进度实际,让学生通读全书后绘制“昆虫成长小像”,把握昆虫的成长过程;并以小组分工、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精读部分章节后编写“昆虫谜语”。此外,学生通过比较《昆虫记》《现代汉语词典》和八年级上册生物教科书中对昆虫的描述,进一步理解法布尔《昆虫记》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师邢冬方在指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昆虫记》《名人传》等外国名著时,没有给学生固定统一版本,而是让学生根据家庭藏书及购书便利等情况自行阅读。他要求学生在自行阅读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对不同译本的同一个章节进行比较阅读,并记录比较阅读后的收获、体会。学生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不同译本之间的差异。有学生由此产生兴趣,特意购买其他译本进行比较阅读,无形中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组教师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开展“迷人的阅读”青春阅读系列讲座,从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阅读。语文教师黄文在一年内先后进行了“你好!苏东坡”——介绍《苏东坡传》和“曹雪芹的故事”——介绍《红楼梦》的讲座,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各班还通过学校运动会入场式的表演,以“悦读与未知邂逅”为主题,汇报、展示经典名著阅读成果。

  近年来,语文组教师在每学期一次的语文学术周中,就经典名著阅读先后开展了“专题阅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究”“阅读经典名著 提升核心素养”“研究读书方法 引导阅读经典”等专题研讨。多种形式的经典名著阅读活动,既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