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后亲子阅读影响难道还有这么大?
付立平 | 2020-06-09
收藏
摘要: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学段,孩子需要“拐杖”和“台阶”,家长要搭建路径,协助孩子完成一些阶段性的过渡。

  “他都上小学了,我就不用陪他读书了吧?”

  “他现在能自己读书了,我好像也做不了什么了吧?”

  “他上一天课还有作业,有时间让他随便读一读就可以了吧?”

  孩子上小学后,很多家长往往会在这些自问自答式的不确定中,离亲子阅读这件事渐行渐远。但是,到了小学,亲子阅读真的可以变得可有可无了吗?家长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随便读一读真的好吗?在这些问题之下,《成长教育周报》特别邀请从事教育与亲子阅读18年的蜂蜜阅读创始人付立平把脉一二。


  当孩子上小学之后,家长在阅读这件事上往往容易陷入哪些误区?

  孩子一旦上了小学,很多家长就迫切希望他们实现自主阅读,从而忽略了亲子共读。同时,不少家长很容易将阅读视为识字的工具,忽视阅读对孩子成长能力的综合影响,对小学段阅读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不足。

  一些家长还会认为绘本阅读对小学生而言帮助不大,急于让孩子阅读章节书,忽略绘本阅读和过渡期的桥梁书阅读,对阅读内容和阅读进阶缺乏科学引导。

  到了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在深度阅读能力养成上获得一些方法和技能,阅读能力代表着一种学习能力。而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要通过专业、系统的方式帮助孩子形成这种能力。

  这些误区会对孩子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亲子阅读其实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亲密感的一个构建方式。孩子还未实现心理独立时,会对亲子阅读有持续的需求。这一点很难得。家长如果突然弱化甚至切断这种连接,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而家长如果把阅读变成识字工具,做法上会不自觉地变得急迫和功利,无法让孩子感受阅读本身的美好体验。甚至,一些早期阅读兴趣、习惯不错的孩子,也会感到困扰和无趣。在这种情况下,阅读可以辅助识字的功用反而会降低。而在孩子识字不足、理解力有限的情况下,家长对于自主阅读及章节书阅读的过早期待,会使孩子觉得阅读这件事过难,甚至产生自我否定,对阅读乃至其他方面都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具体而有效的参与?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学段,孩子需要“拐杖”和“台阶”,家长要搭建路径,协助孩子完成一些阶段性的过渡。因此,家长首先需要有这方面的意识,要有觉醒。

  理想状态下,家长还需要一些专业素养,如读什么、怎么读,读什么不是简单的选书,而怎么读又涉及读前、读中、读后等。但是,这对于很多家长而言难度比较大。家长可借助一些专业的培训课程进行适当的学习,比如蜂蜜阅读就有专门面向家长的阅读指导课堂。不过,对大多数家长而言,寻找一些以孩子为主要对象的学习工具更为现实。家长只需从看护角度进行辅助,就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快捷、更系统的专业指导。从这个角度而言,家长仍需要多接触一些信息,提升对学习产品或者平台的鉴别力。日常,家长最好能积累一些专业型的信息渠道,比如《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图书出版专业类媒体、阅读推广行业平台等。总体而言,家长还是要长期保持提升自身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意识。

  针对以上问题,您这些年来做了哪些探索及实践性推动?

  一直以来,我和蜂蜜阅读团队以及与团队关联的教育、阅读、出版领域的专家,努力为孩子搭建专业化的阅读成长路径,给家长和孩子提供工具型的“拐杖”。比如,去年11月,蜂蜜阅读推出“小学生分级阅读能力提升课”,它可以帮助孩子按阶提升阅读能力。课程围绕信息提取、理解解释、整合、伸展联结、评价鉴赏五个维度的核心阅读能力,以读、练、思、测、评五个步骤,构建阅读提升的学习闭环,这也是学生提升自主学习兴趣、科学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举例来讲,作为在线平台工具,“读”这个环节采用“听读”,同时建议将纸书阅读作为辅助。听是学生提取信息的重要能力,孩子在课堂上主要是依据听课来进行第一阶段的学习。读之后是针对三个层次核心阅读能力的闯关练习,兴趣和能效兼顾。思、测、评也各有着眼点和效果呈现方式。家长可以沿着课程的设计轨迹对孩子进行轻松、便捷的引导,也可通过课程中的“家长锦囊”获得直接的方法,并有可能发展一些自有想法,更有效地辅助孩子。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