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理论思考
2020-09-16
收藏

《中国小说史研究之检讨》谭帆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7月版/98.00元


○谭帆

  这是一部论文集,收录笔者自199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中国小说史研究论文16篇,分文体研究、术语研究、小说学研究、评点研究、“四大奇书”研究5个栏目。因这5个方面的论文均涉及对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反思,包括观念、视角和方法等,故以《中国小说史研究之检讨》为书名。

  该书对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理论思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整体反思。20世纪以来的中国小说史研究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小说学术史,其贡献毋庸置疑,但在对中国小说史的一些大的判断上也有明显的偏差乃至失误。譬如关于中国小说文体源流的阐释,小说学术史上就有不少颇为流行的观念,如从虚构、故事和通俗三方面立论,认为以“章回体”为主的白话通俗小说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主流文体。这些已然成了中国小说史研究中的定论,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可辨析的。鉴此,我们提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之源流是一个“历史存在”,小说文体源流研究就是要尽可能地理出变化的线索。古代小说文体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存在:它既是历时的,笔记体、传奇体、话本体和章回体等各有自己产生的时代,由此形成了一个流变的线索;同时它又是共时的,小说文体之间不是前后更替,而是共存共荣。

  二是对中国小说史研究观念的思考。20世纪以来中国小说史之梳理大多以西方小说观为圭臬,然而一种理论观念与方法的引进必然有适应和转化的过程,它所能产生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两个基点的支撑:一是理论方法本身的精妙程度及其普适性,二是与研究对象的契合程度及其本土化。中国古代小说实有其自身之“谱系”,与西方小说及小说观颇多凿枘之处,强为曲说,难免会成为西人小说视野下之“小说史”,而丧失了中国小说之本性。

  譬如对于小说戏曲关系的研究,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成果的丰厚,除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视小说戏曲为“小道”的观念之外,实得力于两大研究观念的确立:一是“叙事文学”观念,二是“通俗文学”观念。这两大观念在小说戏曲研究领域的确立开拓了小说戏曲的研究视野。但当我们对20世纪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作出深入回顾和反思时,发现“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观念的确立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确实抓住了古代小说戏曲的基本特性,促成了小说戏曲研究中全新格局的形成;然而它同样也是以舍去小说戏曲各自的“个性”为代价的。故20世纪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以“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观念为指导思想所带来的弊端已日益明显。

  三是对中国小说史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的梳理。20世纪以来,中国小说史研究之方法与视角可谓丰富多彩,对推进中国小说史研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衡量一个理论方法的标准实则主要看其能否契合对象,且能否真实地揭示对象之内涵。譬如小说评点研究。近年来小说评点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其研究价值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近年来小说评点研究也暴露出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小说评点研究过于集中在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等评点大家,而对小说评点的整体情况、发展脉络尚缺乏必要的的资料清理和史迹缕述,致使大量的评点著作至今湮没无闻;二是将小说评点研究等同于小说理论批评研究,对小说评点作了单一化处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在中国小说史上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批评”的范围,形成了“批评鉴赏”“文本改订”和“理论阐释”等多种格局,而其价值也显现为“传播价值”“文本价值”和“理论价值”三个层面。(本文为《中国小说史研究之检讨》自序,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