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必配位 以文创形态传播文化
2020-11-02
收藏

■赵 龙(机械工业出版社文创产品创作中心)

  出版社做文创产品并不是新鲜事,企鹅兰登、故宫文创都较早推出了文创产品并取得成功。机械工业出版社文创中心成立于2018年11月,经过前期1年多时间的筹备,出版社对整个文创产品线进行了规划和开发。

  知识的传承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竹简,再过渡到纸书、电子书等,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属性,知识传承的载体可能发生变化,但核心还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所以,机工社希望不仅仅通过图书出版传播文化,还可以通过文化产品传递更多知识,创造出更契合、更适宜的服务方式,提升知识服务价值,让文化温暖和启迪更多人的思想和心灵。

  文创产品应具备高知识性、高新颖性、高融合性和高附加值。作为一家出版社,就高知识性来说,我们认为文创产品不仅是一种符号化或审美的产品,更多的是应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性和知识性。高新颖性则是针对目前市场情况,为了让更多普通受众接受,应对知识进行降维,将其承载到更新的载体上。时代在变化,知识的载体也应该发生改变。高融合性是指要将知识点和喜闻乐见的产品进行融合。高附加值则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爱我们的产品,生产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做科普文创产品有怎样的价值?机工社前期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市场上科普类文创产品较少,也发现了科普类文创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整体产品设计相对单调,部分产品只对文化IP符号进行了简单附加;同质化较严重,没有特别突出或亮眼的产品。因此,在研发上,要避开红海,找到具有机工社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机工社成立于1952年,在科技工程领域深耕细作。那么在文创领域如何融入这一优势?最终,我们选择了建筑系列的产品作为切入口,推出具有榫卯结构的一系列古建拼插产品。动手实践是加深人们对工程技术理解的重要途径,而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读者在拼插古建产品的过程中除了审美和益智,还能学习到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会古人的高超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希望通过文化产品实现中华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古代建筑。

  该系列产品由机工社文创中心独立策划研发,充分利用出版社建筑、机械类专业人员、图书编辑,以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等优势,在产品方面完成了专利注册。目前,古建拼装产品已有两个子系列产品面世——北京四合院和苏州园林。

  如何做建筑系列文创产品?这些古建拼插产品同时也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艺术品,产品突破了传统建筑模型的纯外观拼装、一次性拼装、无场景拼装等形式,通过采用ABS工程塑料,可以反复进行拼装,易保存、耐收藏,适合多应用场景,打造了集知识性、观赏性、故事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优势。

  产品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工业文化和中国工业价值观。为了保证产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们动用了大量科研人员进行技术研发,所有产品按照实际建筑的比例结构,在设计角度上体现了装配简便、结构稳定、精致逼真、可反复体验四个特点。首先,设计时要考虑装配的便捷性。“发烧友”可能认为设计得越复杂越好,但我们在前期的策划和调研时发现,如果想面对更广泛、更大众的市场,就应该降维处理,适于更便捷的操作。因此我们在两者之间进行了平衡。其次,产品结构稳定,一般情况下拼装好后不会分开。产品使用ABS塑料材质,可进行反复拼插。再次,产品在还原古建外观和内部构造之外,还通过场景设计,为建筑赋予浓厚的人文气息;追求精致逼真,将所有细节做到极致。例如在做苏州园林产品时,我们高度还原了水、木、石的场景特点,让受众直接触摸传统文化,把古典园林带回家,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拼插产品。

  同时,建筑系列产品也体现了社会效益,古建承载了中国古代的建筑知识和文化,对普及中国古建知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手工拼装体现了机工社的工匠精神,让更多受众追求工匠精神,体现工业文化。机工社文创中心将塑造工匠精神、传播工业文化、强化工程教育这三个理念作为“机工文创”的初心和使命,探索开发知识服务的新载体。

  未来,机工社将文化元素与有形产品进行深度结合,通过“科普文创”提高受众的文化素质和工程素质。融合各方面要素让知识内容更加系统化、普及化,与时代接轨并且利于传播,形成创新形态的知识载体,更加有利于文化传承,拓宽图书产品的表现形式。我们希望通过匹配自身的文化基因,延伸产业链,为传统的出版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