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好好说
■张秀荣 黄宗荣 | 2020-12-21
收藏

丽丽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坐在沙发上边吃水果边看电视。妈妈一进门便把丽丽从沙发上拎起来,怒吼道:“小丽,昨天作业为什么没做完?今天老师发信息我才知道,作业不做居然在看电视?你真不让人省心啊,你……”妈妈在一番叫骂之后还用手指狠狠地戳了一下丽丽的额头。丽丽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手里揉捏着自己的衣角。“你说说这样的事发生多少次了,我辛辛苦苦容易吗?你怎么一天天地不让我省心。今天晚上必须把作业补上,写两遍,写不完,不准睡觉!” “呯”的一声,丽丽关上房门,发泄着对妈妈的敢怒不敢言。到了睡觉的时间,丽丽还是没有写完作业,妈妈又是劈头盖脸地说:“为了让你好好学习,我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容易吗?你看看人家三单元的小红,样样都优秀,当妈的脸上多有光啊。”爸爸心疼女儿做和事佬,丽丽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和妈妈争执起来:“你觉得小红好,就让她给你当女儿,小红的妈妈是大学生,也不像你只知道打人骂人,嫌我学习不好,你不也没考上大学?”丽丽妈气急败坏:“居然还敢顶嘴了,我让你好好学习,我还有错了,学你也不要上了,明天跟我去干活!”“不上就不上!”丽丽也跳了起来,这一下妈妈气炸了,“还反了你了!”把丽丽拖出门外。爸爸心疼孩子,在一旁打圆场,妈妈告诫爸爸:“我管孩子你别掺和!”丽丽也是个犟孩子,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就是不认错也不求饶,母女争斗的结果是第二天孩子真的不上学了。经过老师与家长、孩子沟通,母女矛盾和解,孩子顺利返校。

  本案例记录了一次母女冲突的全过程。造成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案例中妈妈没有“好好说话”是造成冲突的最主要的原因。母女对话中,妈妈的字字句句直戳孩子内心,有超强的杀伤力。这也是很多家长的共性,满心的爱意却似锋利的刀,以爱的名义伤害着孩子,也伤害着亲子关系。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常会出下四个语言误区:用威胁与恐吓的语言来让孩子听话;不停地说教、讲大道理来让孩子听话;用“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来让孩子听话;通过责怪与归罪来刺激孩子听话。案例中的妈妈可谓深陷四个误区之中。

  调查发现,亲子沟通不畅,“家长的态度和情感”是另一重要因素。一是家长忙碌,疏于和孩子沟通,经常会因为工作或家务繁忙拒绝孩子的打扰。如果孩子经常遭到家长的拒绝,会因怕打扰家长引起家长的推诿或拒绝而不愿与家长沟通。二是敷衍孩子。当孩子有事与家长沟通时,家长眼睛不离手机、电视,把孩子当成空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选择闭嘴了。三是当孩子想参加某项活动或帮家长做事情时,有些家长总会说,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哪有那么多心思操心其他的事?孩子也会无趣走开。四是孩子向家长寻求安慰或帮助时,家长不认同、责怪,向孩子泼冷水,孩子会认为家长不耐烦,渐渐地,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会越来越少。

  此外,亲子沟通不畅也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有些家长控制欲较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孩子都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孩子必须完全服从父母的指令,家长权威不可侵犯,遇到孩子反驳就采取粗暴的态度打压实现自己对孩子的控制,从而获得短暂的心理满足,哪怕只是孩子表面上顺从自己。还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曾经受到过“暴力沟通”,做了父母以后,不自觉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按照父母教育自己的方法教育孩子。

  良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家长“有话好好说,有话慢慢说”,孩子说话家长要“静听、用心听”。亲子良好沟通,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尊重孩子用心倾听。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在倾听时家长要做出积极反应,让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接纳。第二,抓大放小切忌唠叨。和孩子交谈要抓住成长最主要的核心问题而不是盯在细枝末节上,忌唠叨翻旧账,否则会让孩子关闭心门,不愿与我们交流,当孩子闭上嘴巴的同时也关上了耳朵。第三,关心孩子巧妙发问。如“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有没有交到新朋友”“有没有得到表扬”这种正面的问题,可以让家长有机会为孩子欢呼鼓舞,孩子就乐意与我们主动交流。第四,学会共情关注情绪。与孩子沟通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站在孩子的立场,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孩子自身感受,态度平和,如蹲下、鼓掌、微笑、表扬、拥抱、亲吻、与好友分享等。当亲子互相接纳时,就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我们说的话孩子孩子才能听进去,自然也就容易接受了。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