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试拓微课项目
周海忠 | 2016-02-25
收藏
摘要: 当下,教育资源的碎片化运营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微课可算是其中一种典型呈现模式或者说呈现载体。

■周海忠(《物理之友》杂志社社长、中国微课期刊网主编)

  当下,教育资源的碎片化运营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微课可算是其中一种典型呈现模式或者说呈现载体。作为近年教育领域发展的热点,微课已经成为很多在线教育公司发力的重点,而事实上传统出版企业也可在其中有所作为,尤其可在平台化、链条化方向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微课虽热,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分散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整合、应用。如一些教师把微课直接放在知名度、传播度有限的校网上,即使微课做得很好,但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微课资源需要项目化、平台性的整合和运作。平台化运作还可以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内容打造等问题:目前,大量微课在网上随意投放,知识产权难以得到保护,其中也包括图片、音乐等内容的知识产权。当微课运营在相应平台上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运作后,知识产权问题就会得到重视。另外,作为服务教育的产品,微课尤其需要重视质量问题,平台运作对内容进行遴选、把关,有利于优质化内容的集纳呈现,有利于打造品牌内容,并通过发展潜力作者,打造品牌作者。目前,中国微课期刊网正在搭建优质微课平台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中国微课期刊网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南京师范大学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微课期刊化的出版与发行平台在教育领域相对空白,该项目的建设将改变传统纸质期刊的出版与发行途径,以互联网为手段,以视频期刊网站为载体,以微课内容为出版对象,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在微课教育领域的专业性研究,迅速形成以微课出版为核心的内容体系、评价体系、专家指导体系、培训体系和互动学习体系。

  微课项目的打造有需求有可行性,谁来做?其实,具有网络出版专有权的出版机构都可尝试推进相关项目。很多出版社特别是小社还未积极介入微课资源的开发、运作。从现实情况来看,出版社的数字化试水仍多停留在把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本的阶段,且电子化的内容还会遇到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于是,相关机构又会在纸质版本转化后遇到可运作的资源稀缺、资本无力而使得数字项目推进停滞的困境。微课平台的打造并不需要以资本来获取海量资源,各学科内容都可纳入其中,且越是边缘学科或者小学科越适合做微课。一些教育类出版机构甚至可选择单学科进行精耕细作。像从小学到高中全学科覆盖的中国微课期刊网采取“投稿”方式,教育界的微课热会催生大量稿源,而微课期刊网也会通过进基层培训等方式培育、挖潜作者。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中国微课期刊网重点推进微课培训项目,该项目以专家+一线教师送培进校结合网上视频的方式,围绕微课,从理念到使用技巧到制作等展开多维培训。该方式不仅推动了微课普及,还培育了大量新作者:一些地区的投稿作者从无到有,一些学校通过微课墙等方式加强微课的传播和应用等。目前,微课期刊网每日投稿量和注册用户不断提高,已引起教育界和出版界的关注。微课项目获得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资助,为项目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从长远角度来看,微课不能简单停留在展示层面,完全可进行持续性、开放式的打造,这就要求介入者具备“产业链条”的发展思维;同时,出版机构与技术公司联手,再加上教师的教育资源原创力量,才能更好地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到市场的产业链。以出版为龙头的微课协同开发,可使微课资源、产品应用链条上的关联方都受益: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有了教育资源均衡的新通道,有了教师业绩评价的新手段;学校有了教学创新、教学提升的新路径;教师能够提高专业水平,掌握教育反思工具,立体记录教学特点风格;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微课作为具备积累性、更新性、重组性、多用性等特征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如深入探索,想必可为出版机构带来很多运作、发展的空间。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