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机构组织效率提升迫在眉睫
孙珏 | 2021-05-18
收藏

关键词 顶层设计 架构调整 人才建设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孙 珏

近年,市场大环境巨变,书业这个传统行业裹挟其中,因势应变被要求更迅速、更灵敏。从产品研发到销售层面,编印发的单线流动产业链模式已经完全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融合出版波及的多介质音视频、文创、游戏、电影等的齐头并进;产品的多元带来渠道的多线迸发,这一切不意味着市场机会的简单增多,而是指向了新渠道的整合,营销与内容端的深度融合……

由业务转型触发的出版企业组织机构变革迫在眉睫,同时,新的人力管理方式也在演进。为此,借一年一度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人情报告”调研专辑出版机会,邀请若干出版机构负责人,从顶层设计出发,考量新环境下他们面临的组织效能提升困惑及最新的人才迭代方法,继而观察行业变化趋势。当然,做好内容的最底层逻辑并没有变化,出版人仍然希望,甚至更强烈渴望,做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这也是此次探讨“人才与组织能效”的前提。

2013~2015年,微博等自媒体兴起并繁荣,传统媒介集体哑火。面对这个“微博时代”,多数出版机构都陷入迷茫,甚至部分机构沦陷;此后的“微信(公号)时代”,又是另一轮洗牌;再此后的“抖音(短视频)时代”,更是对出版选题、运营、营销及多媒体出版形式提出新挑战。

2021年,互联网带来社交媒体形式的加速迭代,催生了图书销售形式和渠道的迅猛变化,出版机构发行部第一时间直面了“流程提速”。

正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邵若愚所言,浙少社虽然没有大刀阔斧地对原有组织架构进行改革,但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业务职能范畴都做了加法和升级。尤其在重点项目执行落地过程中,直面传统渠道之外的新项目、新商机。浙少社集结各部门力量,编辑、营销、业务、美编、主播等各岗位人员,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打通编、印、发一系列环节的前后端,打破原有岗位分工,协同配合直至项目任务完成。在适应新零售模式过程中,浙少社团队也在高效完成项目后,大大提升了设计、直播、剪辑、文案等多项新技能。

“出版企业的市场化道路,是一个非常艰难和漫长的过程。当前的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出版社无一不感到乏力。”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刘凯军直言,在新媒体运营方面,出版社大多滞后于民营策划公司,在一些新的销售渠道,比如封闭直销模式等探索方面,出版社的举措也普遍不及民营图书公司灵活。

此外,近年的融合出版商业化渐成出版圈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相应的组织变革也成为业界新话题。对此,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李奇介绍了该社一系列革新做法——从理念上打破固有思维和工作方式,打破束缚融合创新的边界和条条框框,激发组织活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消除无效、低效环节;最重要的是利用技术赋能,加大数字化投入和新技术普及应用,持续加强数字平台的建设和迭代优化,实现新型业务的“化学反应”,提高运转效率。眼下,机工社已将“机工集团化管理体系搭建与优化”“工程科技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全媒体演播大厅二期建设”“营销销售终端建设”“现代物流与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具有基础性、示范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列入“十四五”重点工程。

(内容详见本期2~3、5~6版)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