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见证者:中国驿站的故事

2021-06-15
收藏

《一驿过一驿:中国驿站2000年》唐博著/齐鲁书社2021年2月版/ 68.00元

关键词 驿站 行走 历史

○沙英肖

行走,是时间的固有属性,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人们用脚步或交通工具丈量行走的距离,使得位移更清晰可见,因此“行走”多指空间上的变化:从此地到彼地,从那端到这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时间的传送带上。往小处说,从生命的诞生开始,这条传送带便一刻不停地将每个人送往或近或远的终点;往大了说,这条带子将一团巨大的生命结合体及它的附加物——也许是我们创造的物质与文化——送往远方。或许没有终点站,但我们确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了很久了。

所以,将空间与时间结合起来是明智且有趣的,抛弃了任何一端都会显得不那么丰满。《一驿过一驿:中国驿站2000年》显然属于时空结合的典范之作,就像该书封面上的这句话一样:驿站里的故事,奔跑在驿站之间的信使,穿越两千多年的中国大历史。有地理,有时间,有人,有行走,才有历史。

从中国地图上看,一座驿站很小,无法直接锁定它的确切位置,那么该从哪儿说起呢?答案很简单——从城市到村镇,从河流到码头,随文人墨客的行迹探索,总会找到连通东西、勾连南北的这一个个点。从甘肃敦煌、酒泉、兰州到江苏高邮,从云南大理、四川成都到北京良乡、山东德州。无论是黄沙塞外还是烟雨江南,西南边陲还是中原腹地,23座驿站在不同的省份、城市落地生根并向外辐射,形成了一幅星星点点的放射图,在不同的时间见证了不同的故事。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由远及近讲述了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关于驿站的故事——有的并不是在驿站里发生的,但它是重大见证者,因此也包括在内了。有的驿站只存在于一段历史中,如今已没有踪迹可寻,比如固节驿;有的驿站随政权消亡,又在新政权建立后重现人间,却再也找不回曾经的风骨,比如班荆馆;有的驿站留存至今,并成为古代驿站体系活的名片,比如盂城驿。不同驿站的不同命运,被历史的黄沙淘洗打磨,或多或少失去了原本的样貌。不过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在现存的遗址中感受它繁盛时代的生命力。

驿站,可以理解成如今快递体系中的一部分,但比今天的快递样貌更丰富,功能更多样,不仅负责物还负责人。在地理与历史的坐标系中,如果没有人的存在,驿站的发展轨迹就会变成干巴巴的线条。所以说人离不开驿站,驿站也因人的活动更加生机勃勃。

人的故事有趣多了:在王氏兄弟创业的过程中,是否曾望着锦江水畅想大街小巷飘酒香的情景?是否想过,驿站与酒坊能谱写一段知己的历史传奇?郦道元有没有预料到,过于正派严苛反而成为自己命丧黄泉的原因?如果历史重来,他是否会专注于学术,或者改变自己为官的初衷呢?马嵬坡下,君臣的重修于好要以一位女子牺牲生命作为代价,不知唐玄宗面对心爱之人的陨落,内心如何五味杂陈?见证了这一切的马嵬驿,是否也为这出悲剧掉过眼泪?两国交锋,一方恭敬,班荆馆大概也为自己的名字感到屈辱吧;至于在南宋的重生,杭州烟雨又能否冲淡刀光剑影的记忆呢?

一座座驿站,见证了无数人或激愤或悲哀的面孔,人生百态,原始人性,都在利益与生死的面前展露无遗。这里有善于伪装的政治家,有丑态百出的纨绔子弟;有因养外室造成的天翻地覆,也有永远留在行船之上的皇家芳魂。他们都随时间的消逝成为了历史,留给后人一段文字的描述,加上几个句点,作为存在过的证据。还原他们,就要立足于历史记载,发挥适当想象,给人物画上血肉与神态,赋予性格与情感,这本书做到了!在这些故事里,人们的生命历程有长有短,生命轨迹大相径庭,但不变的是作为人的真实感受,哪怕是野心、私欲与愚蠢。我们习惯与善共情,但对恶的解读与剖析同样是人文关怀。善与恶,共同建构起复杂的人性,共同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历史如此,现在更如是。

总而言之,《一驿过一驿:中国驿站2000年》是一本具有创新性与人文关怀的书,它不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历史地图,也在行走道路上准备了多姿多彩的风景供读者欣赏。“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在中国大历史中走走停停,体味千年之前的善恶与爱恨。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