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科学家们的人和事

读《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缘》有感
钟紫君 | 2022-09-20
收藏

纵观国际风云,有竞争、有合作,有摩擦,也有和平,如果不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的话,穿越悠久的历史长河,跨越辽阔的疆域国界,在密歇根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国家从隔离到建交,看到的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人类是具有共同价值的,学术没有国界,和平与发展之精神亦是如此。

该书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作者以近现代中美关系为背景,以部分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以美国密歇根大学与中国一百多年交往史为主线,记录了两国外交史上一些最为重要的事件,有重点地描述了那些曾经在密歇根大学求学的中国学生(吴大猷、朱光亚、黄家驷、郑作新等)回国后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在该校毕业的几位美国青年(医疗管理人员罗伯特.布朗、飞虎队成员汤姆.哈蒙等)远赴中国的人生片段。这一交往史中成就卓越的人们,他们身上有两个共同特点: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积极探索的冒险精神,他们的生活都留下了那个时代重要历史事件的烙印。与此同时,他们都有强烈的愿望推动他们勇往直前,矢志不渝,报效祖国,诸如:吴大猷(中国物理学之父)、朱光亚(我国核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吴经熊(法学先驱)、黄家驷(新中国医学之擎天柱)、郑作新(中国鸟类学之父)、吴贻芳(中国大学教育和外交先驱)、曾呈奎(海洋植物学之父)、王承书(中国核能时代的先驱)、康成(开创了中国现代医疗体系)、石美玉(开创了中国现代医学教育计划)、丁懋英(产前护理先行者)、何怡贞(中国光谱先驱)等……众多学者精英回国后,都为国家作出的极大贡献。书中描述了一帮热血青年,他们基于一种对科学的信仰和神圣的思考,实际上也是对人类文明和生命历程种种奥秘的探索,他们的研究成果既指向未来,更通往历史,这是世代之结。读完这部作品,你可能会产生这样的一些联想。

本书第六章讲述了“二战”之后,新中国把实用研究放到极高的位置,这就意味着,对于梦想以自己的工作改变世界的那些科学家来说,20世纪中叶的中国将会是令人兴奋的。其中,尤以王承书的经历最为突出。中国科学院划拨了一些计划外资金,并任命她为北京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她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整整8年(其间还一度在北京大学做兼职教授)。1964年, 王承书被调往核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工作。这意味着她直接进入了中国核计划的核心领域。在那里她负责的课题是“铀浓缩扩散过程”。参与核计划研究工作的科学家被调去从事“战略武器开发计划”。从那时起,他们离开了大都市地区,迁往戈壁沙漠、雪山和草原,隐姓埋名,默默地投入到艰苦的工作中……王承书一直在核机密中工作,让人们记住王承书的是,她不仅是中国蓬勃发展的核计划中的核心人物, 而且“她培养出了若干铀同位素分离研究的理论家”,为中国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中国国际知识发展中心主任赵昌文在序言中说:“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美国在《国家安全报告》中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为中美关系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打打谈谈或许将成为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的常态;在教育、科技、人文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是,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包括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都公开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和情报界对华人学者学生的不公平对待,拒绝所有形式的偏见和歧视。展望未来,中美两国的有识之士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

著/陈育庆 [美]戴维·沃德

译/陈春发

中国发展出版社2022年3月版

定价:69元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